科學防治骨關節炎,要注意這些
關節僵硬、腫脹、疼痛;活動時常會感覺到關節的摩擦,有時甚至可以聽到“咔嗒”聲或其他摩擦音……當身體出現這些症狀時,可能患上了骨關節炎。
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多位骨科專家表示,關節炎類型多樣,骨關節炎是關節炎中最常見的病種之一,公眾要提高健康意識,關注全生命週期骨骼健康,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關節疼痛是主要症狀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的疾病,又稱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病等。”北京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紀泉介紹,骨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緩慢進展的慢性骨關節疾病,好發于負重關節及負荷活動較多的關節。
專家介紹,骨關節炎的主要症狀表現在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度減少等。其中,關節疼痛是骨關節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也是臨床上患者就診的最重要原因,發生率為36.8%至60.7%。疼痛可在各個關節出現,以膝及指間關節最為常見。
具體而言,膝骨關節炎嚴重時會出現內翻畸形或外翻畸形、關節腫脹、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手骨關節炎的症狀常表現為指間關節疼痛和輕度腫脹、晨僵,一般活動幾分鐘後可緩解。腰椎骨關節炎常引起下腰痛,頸、腰椎僵硬不適,骨質增生進一步發展可導致腰椎管狹窄症。
紀泉表示,骨關節炎形成的病因尚不明確,與年齡增大、肥胖、炎症、創傷、關節先天性發育異常、關節畸形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正確預防可有效減少或延緩疾病發生
如何做好骨關節炎的預防保護?多位受訪骨科專家認為,臨床實踐證明,通過一些正確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減少或延緩骨關節炎的發生。比如合理膳食,控制體重,多吃含鈣及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適當運動,選用一些相對溫和的運動,如散步、做操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改變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姿勢,如久蹲等。
專家提醒,關節對於外界溫度非常敏感,老百姓常説的“老寒腿”就是指膝關節在秋冬和冬春季節轉換時容易發作,要做好關節保暖,及時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時可以用保暖的護膝保持膝關節的溫度,促進血液迴圈。
紀泉建議,冬季應適當減少活動,避免關節負荷過多及關節活動不靈便造成跌倒骨折。同時,注意不要突然激烈運動,否則容易引發關節損傷,導致膝關節退行性改變。
骨關節炎的治療應全程管理
“若患者一旦確診為骨關節炎,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症狀和疾病發展階段,提出個體化和階梯化的治療措施,盡可能挽救每一個退化的關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程鵬表示。
專家介紹,骨關節炎的治療應全程管理,結合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綜合管理健康和疾病,以預防為主,非藥物和藥物聯合治療、手術治療為輔,以降低患病風險和減緩疾病進展為目標,增加患者防治骨關節炎的信心。
“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疾病進展,矯正畸形,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提高生活品質。需要根據患者症狀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鼓勵老年患者積極參與到治療中來。”紀泉説。
專家建議,早期輕度骨關節炎應避免加重疼痛、腫脹等症狀的活動;中度骨關節炎可通過熱敷理療、功能鍛鍊、藥物等緩解症狀,延緩骨關節炎進展;重度骨關節炎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關節置換等手術治療解除疼痛,改善關節功能。記者李恒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科學防治骨關節炎,要注意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