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六維聯動 複合增能 推動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

養老事業關乎國計民生和社會長治久安。如何通過供給最基本、最廣泛、最高效的養老服務以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多元需求,通過何種方式供給養老服務以增強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而助推共同富裕的實現,是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及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

西安市推動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的主要經驗

以推動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為目標,完善配套政策體系。近年來,西安市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先後制定並出臺了《西安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西安市推進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西安市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格局,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多層級服務體系建設為手段,優化養老服務供給。西安市通過打造“15分鐘城市養老圈”“時間銀行”“智慧養老”等20多項措施,破解城市養老“一床難求”等突出問題,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實現市域全覆蓋,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奠定了基礎。

以全面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為重點,不斷加強要素投入。率先在全省開展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不斷提升養老服務品質;推行全市統一的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體系,制定發佈《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規範》地方標準,劃定了養老服務“基準線”。鼓勵社會力量投入養老服務業,加大老年人助餐扶持力度。同時,大力發展老年護理服務,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床位,護理床位佔比34%。

制約西安市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的現實問題

市場體系有待健全。一是養老服務制度設計和政策體系仍不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長期照護險、農村養老服務等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三級養老服務設施體系未正式形成。二是市級層面缺少明確的産業佈局,優質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養老機構普遍實力不強、品牌化效應不明顯。三是傳統養老觀念亟需轉變,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還需進一步營造。

要素保障亟需完善。一是養老機構用地預留空間不夠科學且大多位於城市邊緣地區,因未辦理不動産登記、土地規劃等造成養老機構未通過消防審驗的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二是基本養老服務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沒有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與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需求不相適應。三是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有待健全,養老機構普遍存在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高、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

服務有效供給不足。一是公辦養老機構較少,兜底性養老服務供給不足。二是優質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與部分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現象並存,多層次供給結構不合理。三是社區養老設施配建短板明顯,部分社區養老設施可持續運營能力不強,社會力量參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熱情不高。

推動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具體方向

第一,資源整合、結構優化,持續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需求側改革。解決養老服務醫養護髮展不充分問題,重點是進行養老服務資源整合集聚,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與需求側改革,實現養老服務全面均衡發展。首先,推進養老服務設施高標準建設,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一方面,以預防為主,護理為輔,提供健康保健服務,引導護理服務向預防保健轉變。另一方面,以社區服務為主,居家到府為輔,立足老年人康養需求,拓展日間照料、短期托養、居家到府等服務功能。此外,在全市範圍內加快配備生活服務、保健康復、文體娛樂、安全消防等相關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完善緊急援助、日間照料、入戶服務、保健康復、法律維權、精神慰藉、文體娛樂等多種功能性服務。其次,聚焦民生關切,滿足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細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態、家庭條件、照護需求等客觀實際,科學合理安排各項服務,提高服務的精準度。

第二,理念統合、方式轉變,加快養老服務理念漸進式變革。首先,立足人本理念,明確“健康增齡”的服務理念。養老機構定位由老年人的“退休收容所”轉變為“退休規劃站”,幫助老年人退休後社會化角色再建立,將養老的決策權還給老人。其次,構建老年友好型的混齡和代際照料康養社區,變被動養老為主動養老。最後,要深入挖掘孝道文化的時代價值,增進社會公眾對“孝老愛親”的理念認同,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孝老、敬老、養老氛圍。

第三,服務耦合、主體聯動,打造醫養康寧護相融合的一站式服務。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在橫向上實現醫養康寧護服務的功能整合和網路耦合,打造醫、養、康、寧相融合的一站式連續性服務,在縱向上積極引導資源配置向社區和居家層面傾斜和下沉,增強養老服務可及性與生産持續性。首先,居家養老要重“養”,為居家養老整合生活服務資源,對失能、殘疾、高齡、慢性病老人提供多種到府服務,使其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其次,社區養老要重“醫”,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機構、基層衛生院等資源,完善社區醫療服務,在疾病預防、小病治療、體檢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最後,全面開展“醫養護”服務,發揮養老機構的專業性優勢,不斷豐富現有養老機構服務功能,推動養老機構進社區、進家庭,提供餐飲、洗浴、康復、護理等嵌入式養老服務,充分發揮出專業機構的最大效能。

第四,行動契合、多元協同,加強複合型養老隊伍一體化培養。首先,支援高校和中職院校開設養老相關專業,積極推動訂單式培養,全方位完善從業人員培訓培養體系,著力提升該群體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增強行業吸引力;培育和引進經驗豐富的經營管理人才,注重發揮志願服務的作用,加大對志願者的引導激勵。其次,搭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合作平臺,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師資培訓等方面展開聯動合作;探索打造“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實訓基地”四位一體的養老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專業教學標準,開發優質課程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推進養老服務行業與養老服務教育的專業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用,豐富合作辦學與聯合培養模式,推進養老服務高層次人才教育培養。最後,加強引導,營造孝親敬老社會氛圍。在市級層面組織開展全市養老服務先進個人、先進單位等評選表彰,廣泛宣傳養老服務典型案例和先進事跡,提升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成效知曉度,營造社會公眾關心、支援養老的氛圍;支援打造養老服務成果展廳,將老年産品、養老服務工程等展示給養老服務投資企業、老年人及其家屬,增強企業投資、老年人及家屬參與的動力,為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活血”。

第五,産業聚合、業態創新,推進“養老+”全産業鏈生態化佈局。在培育經濟主體方面,要進一步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積極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品質提升,著力優化公建民營等運作模式的管理機制,逐步形成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的多元化養老服務格局;培育壯大市域高端醫養、旅養、康養機構,推動養老服務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推陳出新。在創新融資方式方面,要構建商業養老項目“募、投、管、退”的良性迴圈。推進“養老+物業”“養老+社區醫療”“養老+家裝”等多元化聯動發展,以輕資産配置謀求跨界合作;鼓勵合格的資管、養老金和保險公司開發“適老化”産品,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金融需求。

第六,數字融合、數智驅動,連結數字技術賦活養老新動能。首先,以智慧産品滿足多樣化智慧養老需求。通過應用居家可穿戴、攜帶型養老監測設備,實現養老照護多模態行為監測、跌倒防護、高精度定位等關鍵技術的成果轉化,實現老人身體健康精準管理。其次,以技術賦能增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完善養老基礎數據庫,加強對健康養老數據的共用應用,提升老年人行為畫像、行為監測、安全監控等數據分析能力,以智慧化的資訊技術支撐能力提升政府養老服務治理能力、智慧養老服務能力、養老服務機構監管能力。最後,以數智驅動助力管理服務提質增效。依託平臺數據優勢,實現各類養老資源、養老數據有效融合,實現數據共用,搭建老人、養老機構、社區機構、政府監管部門、外部服務資源等服務橋梁,通過數據資源有效利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時間成本,為本區域養老政策制定完善及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六維聯動 複合增能:推動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