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非遺”美食龍袍蟹黃湯包登上“四季村晚”

吃著“非遺”美食龍袍蟹黃湯包賞江畔明月,聽著江蘇民歌《茉莉花》暢遊“大美六合”。9月28日,全國“四季村晚”秋季龍袍示範展示活動、2023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遊節、第23屆中國·南京六合龍袍蟹黃湯包美食文化旅遊節同時開幕,一年一度的鄉土美食大集、文化旅遊盛宴再次開啟。

南京市六合區是國家級生態區、省全域旅遊示範區,也是享譽世界的江蘇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雨花石的故鄉,有2500多年建城史,擁有“中國民歌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美食文化之鄉”4塊國家級金字招牌。全區現有18個省市級非遺項目、11個省市級地標菜,以及全市唯一的民族鎮竹鎮鎮,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美食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

作為南京江北門戶、國家級江北新區重要組成部分,六合區近年來搶抓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疊加機遇,工業崛起帶動産業快進,創新引領跨越趕超,城鄉發展及民生改善邁上“快車道”,“都市北田園”不斷展現新面貌。

以文化旅遊節為契機,“茉莉畫鄉”六合將不斷蝶變新姿態,綻放更多新精彩。六合區主要負責人表示,該區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打造長三角生態休閒微度假目的地,以全域興旅助力建設大美六合,打造南京高品質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

“龍袍湯包”首登全國“四季村晚”

活動當晚,長江北畔的龍袍街道,開幕式活動在激昂的鼓樂聲中開始。除線下外,開幕式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在荔枝新聞客戶端、江蘇省公共文化雲等平臺同步直播。

開幕式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興文化、展形象,結合六合“四鄉名片”、龍袍群眾文藝,用故事性與藝術性、非遺+民俗相結合的方式來展開。晚會分為笑迎賓客聚龍袍、同心協力築新城、未來可期展宏圖3個篇章,用舞蹈、情景劇、揚劇、相聲、搖滾、情景朗誦、大型合唱、無人機燈光表演秀等多元化的藝術形式推廣六合,將生態龍袍、文化龍袍、創新龍袍、智慧龍袍的故事娓娓道來。

這場家門口的“村晚”,不僅融合了豐收、非遺元素,還有龍袍秧歌、連廂舞、紅鼓、舞龍等民風民俗,很多節目由龍袍本地人參演,群眾廣泛參與。舞蹈《豐收如畫》,展示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六合的民俗文化瑰寶農民畫,它是當地農民生活和勞動創作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揚劇經典劇目《挑女婿》,以輕鬆詼諧的方式錶現月圓人團圓、家庭和睦幸福。民歌藝人演唱民歌《梔子花靠墻栽》《摘菱忙》,這些民歌展現六合特色文化和民俗風情,訴説著這片土地的故事,是歷史的記憶,是生活的歡歌,是鄉情的凝結,也寄寓對未來的希望。

六合區委書記周勇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今年的龍袍蟹黃湯包節與往年有所不同,不僅是全國“四季村晚”秋季示範展示活動,也意味著“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遊節”正式開幕。六合“以江為韻”,開啟都市田園的生態之旅;“以江為媒”,呈現一方水土的文化體驗;“以江為序”,譜寫大美六合的精彩華章。淳樸的六合人民,願意把自己最珍貴的家藏、最可口的菜肴、最美麗的風景奉獻給各方朋友,用心用情,努力讓每一名來客都能感受到最美的六合、最好的風景。

兩“節”同辦,傳播六合“好聲音”

龍袍蟹黃湯包美食文化旅遊節是當地久負盛名的節慶活動,此前已經持續舉辦22載。每年來龍袍品嘗美食、觀光旅遊的遊客有20多萬人,整個湯包産業鏈産生的旅遊年收入約2億元。

作為今年南京市唯一一個“四季村晚”示範展示點,龍袍秋季村晚是村民們歡歌笑語、載歌載舞的舞臺,更是助推産業發展、鄉村振興的平臺。借助全國“四季村晚”平臺,六合茉莉花文化旅遊節、龍袍蟹黃湯包美食文化旅遊節兩“節”同辦,首次在更大範圍、更高層面講述新時代“龍袍故事”,展示“茉莉畫鄉”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將進一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促進文旅融合,激發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文化活力。

舉辦2023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遊節,是六合全力推進文化旅遊高品質發展的又一切實舉措。近年來,六合區圍繞“全域”二字創新提質,精做“美麗經濟”文章,強化“茉莉畫鄉”特色,探索出一條“都市田園”型全域旅遊高品質發展之路。作為南京文旅産業佈局的核心板塊,六合區已形成以金牛湖—冶山省級旅遊度假區為龍頭、南北兩條文旅康養産業帶為呼應的綠色經濟發展空間,正因地制宜培育文化、旅遊、體育、民宿等多元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

本屆文化旅遊節從9月28日持續到12月底。在開幕式活動現場搭建“六合雲集”直播間,整合六合優質農文旅産品資源,包括優質農産品、非遺美食、文創産品、精品旅遊線路、景區門票等在平臺上架,現場直播帶貨。持續挑選六合本地優質農産品進入“助農商品池”,對於入池商品將通過流量助推、專場銷售、達人帶貨、線下推廣等形式提升銷量,持續擦亮“四鄉名片”,提升“茉莉六合”“龍袍有禮”等品牌文旅商品的市場認知度和消費力。

藍圖變實景,龍袍崛新城

舉辦“四季村晚”,對六合龍袍來説,既是一場百姓的文化盛宴,更是一場龍袍新城的推介會。

作為南京九大新城之一、國家級江北新區的兩個新城之一,龍袍新城城市板塊規劃面積9.6平方公里、産業片區東拓及科技創新港片區6.6平方公里,錨定“一年拉開框架、三年初具規模、五年相對成熟”的總體目標,3年多來,累計開展109項專項規劃及工程設計,31個建設項目開工建設,正陸續導入國軒全球供應鏈配套總部基地項目、新華教育集團江蘇職業教育産業園、南工職大産教融合園以及礦大校友産業園等産業及科創項目。

今年以來,龍袍新城利好頻傳,楊莊河路、龍袍大道等5條主幹道路同時開通試運作,主要城市軸線全面鋪開。走在嶄新的楊莊河路上,馬路寬闊平坦,不遠處塔吊林立、機器轟鳴,33萬平方米拆遷安置房一期已經接近完成,二期項目緊接著開工;污水處理廠一期、給水增壓泵站、1號消防站、2號垃圾轉机站主體完成;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已經開建,社區中心、變電站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馬不停蹄……最近龍袍新城正在開展藍綠空間融合規劃研究,坐擁26.9平方公里濱江濕地的生態優勢,水、路、綠、橋、天際線,每一處細節都要當成精品來打磨。

放眼更大範圍看,這座江畔新城正面臨重大發展機遇。龍袍新城地處黃金岸線、銜接長江兩岸,是南京都市圈、寧鎮揚一體化向東向北輻射的連接點、傳導區。在建的仙新路過江通道跨江大橋于9月23日順利合龍,未來新城與主城區交通將更加方便。

與此同時,跨江大橋北岸,六合區重點打造的501省道科創産業帶已初見雛形。這條産業帶南接仙林大學城、北接雄州中心區,串聯龍袍新城、智慧製造産業園、六合科技創新港等多個園區。隨著南京擁江發展步伐加快,這種産業空間大聯動將帶來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在此交匯融合,塑造産城融合新生態,憑藉優渥區位條件的龍袍新城將進一步被輻射帶動。

大江為幕,古老的長江小漁村正變成發展熱土;搶抓機遇,一座生態智城正快速拔節生長。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龍袍蟹黃湯包登上全國“四季村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