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兩岸媒體人走進湖北十堰

近日,第十七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活動在湖北十堰落幕。8天時間裏,來自海峽兩岸1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走進十堰市張灣區工業新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武當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丹江口水庫等地,用文字和鏡頭記錄十堰的人文古韻和發展脈動。

有台灣媒體人表示,十堰不僅山清水秀、文化底蘊深厚,汽車、文旅等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也令人印象深刻。“湖北和台灣的直航航班已經恢復,期待更多台灣同胞來到十堰,親身感受‘山水車城’的魅力。”

武當文化聯結兩岸

清晨,武當山細雨濛濛,煙雲繚繞。伴著陣陣桂花清香,兩岸媒體人拾級而上,朝著金頂進發——

山林雲海相映成景,紅墻綠瓦漸次浮現。太和宮、太子坡、紫霄殿……穿梭于工藝精湛、規模宏大的武當山古建築群之中,大家不禁連連稱讚。

“恢宏的山川、壯麗的道觀,仿佛是在看電影一般,我想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台灣旺旺中時文化傳媒總監張富森説。

在紫霄宮,武當山道教協會理事、武當武術非遺傳承人鐘學勇現場講授了道教文化內涵,並帶領弟子展示了太極拳、子午槍、逍遙扇等武當功夫,一招一式鏗鏘有力、行雲流水。兩岸媒體人還現場“拜師”練習站樁,親身體驗“武當功”。

作為道教文化中的名山勝地,武當山與寶島台灣有著不解之緣。2014年,鐘學勇等武當山道教人士曾到台灣參加巡遊活動,人們紛紛上街相迎,這讓他充分感受到台灣同胞對於武當道教文化的熱情。

“每年都有很多來學習武當武術的台灣同胞,還有很多台灣朋友前來進香謁祖,進行‘尋根之旅’,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鐘學勇説。

武當山上,兩岸媒體人還偶遇了來自西班牙格拉納達的費爾南多一家。他們身穿中國傳統服飾,遊覽武當名勝,並與兩岸記者一同練習武當功夫。

“過去10多年裏,我曾8次到訪武當山。”費爾南多告訴記者,自己最初因習武來到武當山,後來又了解到這裡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蘊,便多次到訪學習。“我目前在格拉納達運營一家中國武術學校,希望之後可以和中國朋友多交流。”

車城裏的臺胞之家

除了名譽世界的武當山,十堰還因汽車而興。當年,“中國第二汽車廠”選址於此,一輛輛“東風牌”卡車從十堰駛向全國,跑出了發展“加速度”。如今,十堰形成了以汽車製造為核心的産業集群,不斷推動構建汽車産業新格局。

走進位於張灣區的東風模具衝壓技術有限公司模具分公司生産車間,大型衝壓機轟隆作響,鑽孔打磨、模具檢測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據介紹,該公司具備每年開發14個轎車整車項目模具的能力,模具出口到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該公司高級技師許建向兩岸媒體記者介紹了模具製造、模具工作原理等行業知識。“台灣在汽車模具製造方面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希望與台灣地區的模具企業加強合作交流,兩岸同心共同為中國汽車製造業發展作貢獻。”他説。

十堰汽車産業的發展也融入了臺胞臺屬的力量。在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湖北風雷實業有限公司園區內,一棟名為“臺胞臺屬之家”的小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大廳內,休息區寬敞明亮,美麗的寶島風光以圖文方式展現;墻面上,一張張照片記錄了鄂臺企業交流、兩岸親人團聚等難忘瞬間。

“我的外公來自台灣,自己在十堰創業發展,這兩個地方都是我的家鄉。”該公司負責人熊雷告訴記者,在當地有關部門支援下,公司依託廠區設立了“臺胞臺屬之家”,可以為員工們提供休息場所,同時也可以向更多人介紹寶島台灣的風情。“希望更多台灣同胞,尤其是從事汽車産業的臺商臺企來十堰發展,也歡迎大家常來‘臺胞臺屬之家’坐一坐。”熊雷説。

在張灣區參訪期間,兩岸媒體記者還探訪了當地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有台灣記者表示,大陸新能源汽車在島內很受關注,之後計劃做一些相關報道,從新能源轉型的角度向台灣民眾介紹十堰汽車産業。

青山碧水生態宜人

“這裡的水好清澈,可以看見魚在游動”“青山、碧水、田園、人居,眼前所見就是一幅風景畫”……站在丹江口水庫大壩上,兩岸媒體記者對這裡的生態環境讚不絕口。

丹江口水庫位於漢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點。自2014年通水以來,丹江口已成為京津冀地區百姓的重要水源地,併為工程沿線地區的生態涵養工作源源不斷注入活水。

蔡灣村距丹江口大壩只有幾百米,這裡依山傍水、風景宜人。為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和丹江口水庫建設,蔡灣村村民曾歷經3次搬遷,最終落戶美麗的水庫之畔。

今年56歲的村民謝傳均在蔡灣村新址生活了10多年。他告訴記者,新村的房屋、道路和地理位置都要更好,村裏還有托幼場所、幸福食堂和超市,能夠解決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我還在自己家裏開了農家樂,旅遊旺季月收入能有2萬多元。”

蔡灣村村民董德斌過去是一名漁民,搬遷後,他因熟悉附近水域環境而被聘為“護水員”。“看著丹江水越來越清澈,我們蔡灣人打心底裏高興!”董德斌笑著説。

如今,生態之城、美麗鄉村已成為十堰的一張新名片。在茅箭區和鄖陽區,兩岸記者走進茅塔鄉康家村、茶店鎮櫻桃溝村、柳陂鎮龍韻村等地,了解當地特色文旅産業發展等有關情況。

“這裡的山鄉發展充滿了活力。”一位同行的台灣媒體記者表示,台灣在民宿、鄉村文旅、休閒農業等方面有許多可以借鑒的案例,希望更多台灣企業把相關經驗帶到十堰,讓這裡的青山碧水更加迷人。

活動期間,兩岸媒體人還來到十堰市博物館、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地交流參訪。據了解,由湖北省臺辦主辦的“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已成功舉辦17屆,活動每年聚焦一個主題,全方位展示湖北各地的歷史文化魅力和經濟發展建設成就,已成為鄂臺兩地交流的品牌活動之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兩岸媒體人走進湖北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