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挨著衛生院 醫養結合增福祉
早于全國16年進入人口老齡化城市之列,無錫市率先探索醫養結合路徑,破解“看病的地方不養老、養老的地方不看病”難題,打造養老新場景,其多項創新舉措受到民政部、國家衛健委肯定及國務院督查激勵。
醫養結合,奏響了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中“最美夕陽紅”樂章。
應對深度老齡化,26個機關部門“錫心醫養”,為高品質養老服務探路
我國制定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政策已十年,為何先行先試的是無錫?此係老齡化市情“倒逼”出來的作為——
截至2022年底,無錫擁有60周歲以上老人141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7.18%,即每3.68人中就有1名老人。其中,全市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33101人,佔老人總數的2.35%,即每42.6名老人中,就有1名中度或重度失能老人。
“醫養結合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無錫打造現代化建設先行示範區,不能丟下老人!”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
2022年,無錫市委、市政府決定以提供“家門口醫養服務”為目標,實施“錫心醫養”社區居家“332”服務行動——聚焦老人“三難”,即就醫難、照護難、康養難;以“三中心聯動”為抓手,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呼叫服務中心”;實現“兩個融合”,即社區居家融合、醫養康養融合,打造“錫心醫養”城市健康品牌。
醫養結合是社會系統工程,其相關職能分散在民政、衛健、醫保、人社、住建等多部門,不同部門之間政策、規定、標準不統一,又都是平行部門,誰願牽頭,誰來統籌?
“難題”交到市裏。無錫市市長趙建軍自己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並提升組織“規格”,市直18個部門正職和8個縣(市、區)長統統變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授權其牽頭。
隨後,無錫市政府將2023年到2025年醫養結合10類26項重點任務,分解到26個機關部門,倒排工期、挂圖作戰、獎罰分明,每月“回頭看”,把醫養結合這件易扯皮的“煩心事”做實,且通過頂層設計,將其上升為政府“民生工程”。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9073’醫養結合新格局。”無錫市民政局副局長陳鶯歌説,對於約90%居家養老者,由家庭醫生到府提供基礎醫療服務;對於約7%依託社區養老者,讓其“開窗見醫院、下樓能拿藥”;對於約3%養老院老人,實現“一張床上看病、養老,隨時切換”。
規劃先行,新建小區打造“醫區房”,老舊小區毗鄰建設醫養機構
醫養結合,首先是醫養空間結合。醫養結合難,通常難在“沒有合適的空房”;即便有,兩種用途房相距也不能太遠,否則還是“醫養分離”。
統籌規劃,整合城市空間資源,依規辦事,醫養結合才能持續有效推進。為此,民政、衛健部門進入無錫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統一規劃城鄉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設施配套及毗鄰建設。
2022年起,無錫市凡新建居住區,養老、衛生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打造新型“醫養區”;對既有居住區,實行醫養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就近配套、毗鄰建設,打造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滿足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一體化需要。
“按照規劃,我們先後兩次為新安街道調整醫養用房,滿足面廣量大的居家養老需要。”新吳區新安街道社會事業局的朱小君介紹。
新安街道有7萬人口,老人佔比超過26%。市裏醫養結合規劃調查發現,該街道除有一所護理院外,尚無社區養老機構。待市裏統一規劃佈局,區和街道迅速落實。
新安街道5000多平方米商業用房,分別出租給一家超市和一家大賣場。通過細緻工作,街道收回大賣場的租賃權,將其改建成3800平方米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可提供日間照料、助餐送餐、健身康復、文化娛樂等20多項服務。
“養”有了,但缺“醫”。街道“忍痛割愛”,將與服務中心一路之隔的200多平方米商業用房,改建為第二社區衛生服務站,重點滿足該社區萬餘名居民需要,由此成為全市首個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一體化街道。僅2022年,該中心就為社區老人提供助餐服務7萬人次,為其中失能老人提供醫療等到府服務1.47萬人次。
“街道養老中心救急又解困。”新安花苑居民蔣冬告訴記者,去年,他78歲的父親因腦梗住院,75歲的母親腦出血後偏癱在家,他一人要照顧兩位老人,一度分身乏術。後來街道養老中心接收其母“全托”,每月5500元,提供24小時醫養照料,解除了他全家人的後顧之憂。
公立衛生院辦了全省第一家公立護理院,用“醫辦養”補“養辦醫”短板
無錫市有72家護理院,全係民營,往往“有養缺醫”或“重養輕醫”,難以滿足患病老人特別是失能老人的醫療需求。但要新建一所公辦護理院,不僅得有錢有地,還要突破一系列政策瓶頸,比如需新批機構、新增事業編制、申請護理費和長護險納入醫保結算等,審批環節多且辦理難。
能否由公辦醫院辦一所公辦護理院,為全市高品質醫養結合“放樣子”?此舉意在鼓勵競爭、倡導多元化養老,防止公辦或民營護理院“一家獨大”、壟斷養老市場。
改革,先得改政策機制。無錫市委編辦受命後,不避難,邀請市衛健、醫保、民政等部門多次會商,出臺全省“破冰”文件——“鼓勵具備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在不改變職能、不增加編制的前提下設置護理院,支援符合條件的護理院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並實施按床日付費結算辦法”,即衛生院與護理院可以“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不用重復建院。
其中最大的突破和創新在於:新成立的護理院,可再申領一張醫療機構許可證,與原來的醫院實現“一個法人、兩個醫保賬戶、醫養費用切換結算”。關鍵是不重復收費,最終為醫保和患者都省錢。
機制突破了,在哪落地?有人、有房、有床位的惠山區錢橋街道藕塘衛生服務中心,進入改革視野。
2018年,藕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000平方米新大樓啟用。可方圓5公里範圍內有8家醫院,同質競爭激烈,該服務中心業務“吃不飽”、職工收入低,效益在惠山區醫療機構中常年墊底,既留不住人又招不進人。眼看周邊10多家民營護理院生意紅火、“一床難求”,而自家119張床位長期閒置,藕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便萌生自辦護理院、憑藉醫療實力與周邊民營護理院“一爭高下”的想法。
改革同心,合力驅動。今年1月31日,藕塘衛生服務中心暨藕塘護理院應運而生。兩院(中心)同址、醫護人員同編制、醫養同進一個門,係省內首家。
今年6月,曾先後換了3家護理院的91歲居民朱惠芬入住藕塘護理院。其子丁先生告訴記者,老人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梗塞後遺症,行動不便,語言、吞咽都有障礙,每天要吸氧、測血壓,定期換導尿管,還要進行補鉀、降壓、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説實話,哪家護理院都滿足不了我母親的醫療需求,也怕擔責,總是催著出院,幸好如今住到了這裡。”
丁先生提供的票據顯示,朱惠芬老人6月7日入院、9月5日出院,3個月醫療總費用9715.62元,職工醫保報銷後,個人自付472.5元、平均每月157.5元。每天護工費120元、伙食費30元需自付,因朱惠芬老人屬於重度失能,每天可享受50元長護險補貼,抵扣後每月自付護理和吃飯費用3000元。這樣算起來,每月平均醫養總支出3157.5元,其家庭可以承受。
如今,藕塘護理院已接收患者250人次,擺脫了發展困境,員工收入同步增長。目前,無錫有7家基層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正在建設或申辦嵌入式護理機構,以滿足多種養老需求,也促進民營護理院對標找差、提升醫養品質。
“無錫此舉在全省産生了示範效應。”省衛健委老年健康處處長吳偉説,省內368家護理院90%以上為民辦,其專業醫護力量薄弱。省裏既鼓勵鄉鎮衛生院像無錫這樣設立護理院,也鼓勵非建制鎮衛生院利用空余床位和醫護人員開設護理院,各展所長,為全省19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質優價廉的醫養服務。
政府“管”到失能老人家庭病床,在全國首試醫生到府服務費七成歸己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截至2022年底,無錫市經評估的失能老人有33101人,其中,入住養老院和接受專業機構到府護理的約佔20%,其餘約80%由家人進行親情照護。調研發現,前一種方式費用偏高,後者則存在護理不專業的問題。
難事政府辦。無錫市委、市政府將“開展社區居家醫養服務,有需求失能老年人家庭病床全覆蓋”列入2023年度為民辦實事工程,高位推動;還將“家庭病床服務規範”列入2023年度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予以扶持。
面對“病床好建、醫生難請”現狀,無錫市打破條條框框,重點在家庭醫生到府服務激勵機制方面取得突破。去年底,該市在全國率先出臺文件,提出“家庭病床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不低於70%可直接發放給到府服務醫務人員,不受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限制”,鼓勵醫護人員多到府。此舉極大激發了簽約家庭病床醫護人員的服務熱情。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102歲居民顧雨青患尿潴留,行造瘺術後需定期更換導尿管,傷口周圍也要每週換藥,以防尿路感染。羊尖鎮衛生院顧英姿家庭醫生團隊兩名醫生,每週利用中午午休或下班後時間,驅車10公里為老人換導尿管、處理傷口,還經常細心地為老人拔除倒睫毛。
“醫生到府,全家不煩。”顧雨青老人的兒子説,以前父親去趟醫院,得叫救護車,還得去3個親屬,兩個抬輪椅,一個去掛號,多花錢不説,老人也折騰不起,“如今好比在家裏住院,100個方便、1000個放心!”
“團隊今年已建家庭病床4張。”顧英姿説,既享受家庭病床結余部分70%獎勵,還享受家庭醫生簽約到府服務收入70%獎勵,去年以來團隊提供到府服務1156人次,獲獎金86700元。如今,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團隊成員提供服務基本做到“隨叫隨到”,很多年輕人還主動學習業務,增長全科知識和護理技能。
“今年以來,全市已建家庭病床475張。”無錫市衛健委基衛處處長王炎説,建床時間累計11546天,醫保基金累計支付476201.09元,患者個人支付21820.16元,醫保支付比例達到96%,中度、重度失能老人基本享受“居家住院、實時報銷”。5月26日,無錫家庭病床創新工作在全國農村衛生發展大會上作典型交流。
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姜侖認為,目前制約全省家庭醫生和家庭病床發展的障礙是,家庭醫生到府服務報酬低、風險大,醫院和醫生的積極性普遍不高。而無錫市率先改革突破、效果顯著,在全省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今後要加大在全省推廣力度,不斷提高失能老人生活品質。
對於沒有醫療需求的失能老人,無錫在提升親情照護品質上也創出了特色。無錫市醫保局副局長徐葉説,該市率先實現長期護理保險全覆蓋,累計為5.5萬名失能老人支付護理金13.8億元;免費為失能老人家屬提供線上線下專業培訓,已有1.5萬人經過培訓考核取得《無錫市長期護理保險護理培訓結業證書》。親屬持證護理老人,在全省乃至全國尚不多見。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養老院挨著衛生院 醫養結合增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