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石破天驚!”——探尋四千年前的石頭城

九曲黃河,奔流不息,在中華大地上劃出了一個巨大的“幾”字灣。這裡,是遠古人類演進的重要區域和孕育華夏文明的搖籃。黃河在進入晉陜大峽谷之後,接納了來自黃土高原的支流禿尾河。在禿尾河的岸邊,一座用石頭砌成的古城,默默守護了這片土地數千年。

進入21世紀,考古學家終於叩開了這處史前城址的大門。石峁古城中蘊藏的中華文明密碼正在被一點點揭開。

9月20日,記者從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管理處了解到,石峁遺址博物館將於9月底正式開館。這標誌著石峁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石峁遺址位於陜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橫亙在禿尾河河岸上。20世紀初,石峁遺址不斷出土的玉器等文物,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1927年,考古人員首次對這裡進行調查。

1958年,參與陜西文物普查的考古工作者踏上石頭城。經過調查,考古工作者確認這是一處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

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陜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陸續對該遺址進行多次考古調查和試掘,發現、徵集到一批玉器、陶器等重要文物,正式提出“石峁遺址”的命名。從此,石峁遺址的相關研究逐漸展開,遺址保護工作逐步升級。

2006年,石峁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陜西省文物局決定啟動石峁遺址區域系統考古調查工作。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調查隊調查確認,石峁遺址範圍超過400萬平方米。

2012年至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石峁考古隊對古城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調查與發掘。經過考古工作者的艱苦努力,石峁遺址這個建築規模宏大、聚落結構清晰、年代序列完整、出土遺物豐富、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終於清晰地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研究表明,石峁古城初建的年代不晚于西元前2300年,廢棄于西元前1800年前後。

考古發掘證實,石峁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內、外城以石城垣為周界。皇城臺是石峁城址的最核心區域,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皇城臺內的建築佈局有序、大型宮室雲集,是整個城址的中心和貴族居住區,也是宮廟基址、祭祀等禮儀性建築的所在地。

考古工作者陸續發掘了外城東門遺址、成排成列的房屋基址和高等級墓葬,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骨器、陶器、玉器、樂器等文物。

令人矚目的是,考古人員在皇城臺發現了70多件精美石雕。石雕絕大多數為單面雕刻,少量雙面雕刻,最大的石雕長度超過2.6米。雕刻內容大致可分為神面、人面、神獸、動物和符號五類。測年數據顯示,這批石雕距今4000年左右。

石峁古城的建築結構與體量,石雕像、壁畫、陶鷹等珍貴文物及鑄銅、制骨等人類文明早期“核心技術”的發現,奠基性人頭骨堆積及“藏玉于墻”等神秘現象,一次次刷新著人們對史前文明高度的認知。

豐碩的考古成果,使石峁遺址成為21世紀中國重要的考古新發現之一,被學界譽為“考古中國”項目的典範。石峁遺址2012年入選“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2020年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2021年入選我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業界專家用“石破天驚!”來形容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石破”是説石峁古城歷經4000年後,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鏟下破土而出;“天驚”是指在石峁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産以及石峁遺址的社會價值和學術意義,足以令天下人震驚!

石頭城中那些待解的謎團

按照時間推斷,石峁古城應該是龍山晚期至夏時期中國北方地區的一處超大型中心聚落。如此大規模的城址是何人所建?何人所住?石峁遺址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待解的謎團。

根據現有考古資料、史學文獻及歷史傳説,有學者提出,石峁古城是黃帝部落或其後裔北狄先民的居邑。然而用考古學的方法,很難直接證明黃帝部落的生活年代和地域。還有學者認為,石峁古城是古史中記載的西夏古國。

針對學術界關於石峁遺址屬性的爭論,石峁遺址考古發掘者孫周勇、邵晶從考古學角度,給出了石峁遺址的定義:石峁遺址是西元前2300年左右中國北方區域政體的中心。

“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石峁居民就是本地人群。他們從仰韶時代就一直在石峁繁衍生息。”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石峁考古隊副隊長邸楠介紹。

考古發現,石峁古城內以天然溝壑為界,區分出16個相對獨立的梁峁。梁峁上均分佈著居址、墓葬等文化遺存。這種“大聚居、小分散”的居住形態,暗示著石峁遺址內部囊括了眾多小規模血親集團,是當時政權統一所形成的結果。

石峁古城所用的建築材料主要是石料,僅內城與外城墻就長達10公里,城墻厚度約2.5米。考古人員初步推測,石峁古城所用石料量約20萬立方米。

用量如此之大的石料從何而來?如何開採、運輸、加工、砌墻?需要多少人力?歷時多少年?

考古學家分析,石峁遺址興盛時代不晚于西元前2300年,廢棄于西元前1800年前後,延續了500年左右。石峁古城所用的建築石料都來自當地。古人採用就地取材的方式,直接從山體和黃土下採掘砂岩,然後進一步加工。砂岩質地相對較軟,便於打磨成型。石峁居民用較硬的石灰岩、石英岩等岩石對砂岩進行粗加工。

“從石峁的規模等級來看,它肯定是當時的一個王國都邑,也就是當時在中國北方的一個王朝,也許是和夏朝並存過的一個早期政權。”邸楠説。

據不完全統計,石峁遺址附近有不下10處石城聚落。這些聚落奠定了“石峁王權國家”的社會基礎,其存在形式改變了仰韶晚期及龍山早、中期所見的多中心、對抗式聚落分佈形態,逐漸向單中心、凝聚式的聚落形態演變,最終在西元前2300年前後形成了以石峁古城為中心的早期國家。

關於石峁古城廢棄的原因,至今沒有直接證據。

“陜北地區的氣候比較敏感。歷史上,陜北地區長期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化的一個交會地。有考古學家猜測,氣候對石峁古城的影響較大,其廢棄原因可能跟氣候的惡化有一定關係。”邸楠説。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地

石峁古城東門遺址不遠處的皇城臺,是一處高70米左右的平頂金字塔形建築區域,體量巨大,極具視覺衝擊力。一面寫著“石峁考古隊”的紅色旗幟在這座龐然大物的最高處迎風飄揚,引人注目。

10餘年來,數十名考古工作者紮根在這裡。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古城的城門遺跡、宮殿區,在他們的手鏟與毛刷揮舞間被一一揭示。石峁遺址取得的重要考古收穫,對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石峁遺址的考古成果凝聚著幾代人集體努力的心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周勇説,幾十年來,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考古人,幾乎沒有停止過在遺址上進行調查、勘探、發掘、研究,最終才形成了一張比較宏觀的石峁遺址考古圖。

“最初進行大規模考古調查的時候,我們把整個考古區域10多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跑遍了。廣大考古工作者風餐露宿,只為了繪製成一張石峁遺址考古圖。以前,考古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很艱苦。沒地方住,大家就住老鄉家廢棄的窯洞;沒水喝,大家就喝地窖中的雨水。如今,在考古區域,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孫周勇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聲音中還是略帶辛酸。

如今,在皇城臺區域對面設有石峁遺址考古工作平臺。這個平臺同時也是石峁文物醫院。考古工作者駐紮於此,負責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和長期學術研究等工作,可以就近對重要文物開展及時的保護和修復。

石峁遺址的外城東門遺址被專家譽為“華夏第一門”。考古人員在這裡確認了體量巨大、結構複雜、構築技術先進的門址、石城墻、內外甕城等重要遺跡,出土了玉器、壁畫、陶器等重要遺物。這些發現都是華夏文明演進史上的重要實證。

“石峁遺址出土了大量玉器。這些玉器大多是在城防建造過程中使用的。”石峁遺址考古隊副隊長邵晶介紹,“優質玉料由於其稀有性,成為史前社會的頂級奢侈品,一般只在祭祀坑或高等級墓葬中才能見到。石峁遺址上‘藏玉于墻’的神秘現象令人費解,也許石峁城的居住者或統治者以此為自己構建精神屏障。”

石峁遺址擁有匠心獨運的城防設施。外城東門遺址上的內、外甕城及馬面等遺跡,係我國確認的最早同類城防設施。馬面是凸出於城垣外側的一種臺狀城垣附屬設施,主要功能是提高城墻的防禦力。石峁城址有至少十余處馬面遺跡,是龍山時代發現馬面數量最多的遺址。

在層層築砌的皇城臺墻體中,考古人員發現許多插在石頭縫裏的纴木遺存。宋代《營造法式》中記載,古代工匠在修築城墻時,“每築高五尺,橫用纴木一條”。纴木類似于混凝土澆築時預先搭建的鋼筋。學術界過去認為,纴木最早出現在漢朝,而在石峁遺址發現的纴木遺存,將纴木出現的時間提前了2000多年。

“石峁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研究中國早期文明和國家起源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證。它的發現為中國文明起源的多元理論提供了史證材料。”邸楠説。

石峁遺址的保護管理受到了各級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目前已被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等多項重要規劃中。《陜西省石峁遺址保護條例》也已出臺。

隨著石峁遺址基礎設施及其他相關條件逐漸改善,石峁遺址管理處組織實施了石峁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博物館設置有文物展示區、文明史視頻體驗區、考古體驗區等,在保護遺址的同時實現了對石峁文化的傳承。

“石峁遺址博物館規劃用地面積80畝,總建築面積12890平方米,展覽展示區面積約5000平方米。石峁遺址展示區和石峁遺址博物館兩個平臺都將作為對外展示石峁文化的載體,同步對外開放。”石峁遺址管理處副主任張志明説。

石峁遺址展示區主要涉及皇城臺、內城、外城、祭祀遺址,展示與石峁古城相輔相成的黃土高原臺垣梁峁延綿交疊的自然地貌。

“隨著石峁遺址的各項保護和建設規劃的及時跟進、專項保護條例的頒佈施行、管理機構的不斷健全以及考古發掘與研究的不斷深入,考古人員將在石峁遺址獲得更多新發現。”孫周勇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石破天驚!”——探尋四千年前的石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