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傳染病防治,健康入秋冬
9月23日是秋分節氣,人們即將迎來秋冬過渡期。秋冬季,哪些傳染病容易高發?該如何預防?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葉峰。
記者:秋冬季有哪幾類易發傳染病?
葉峰:秋冬季常見的傳染病可分為3大類: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
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霍亂、傷寒、副傷寒、痢疾、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和甲型肝炎。這類傳染病是“吃進去”的傳染病,通常是由於細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飲用水、食具或食物等,被人們吃進去後發病。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感、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結核。這類傳染病經呼吸道傳播。細菌或病毒可直接通過空氣,或利用灰塵中的飛沫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後發病。
常見的蟲媒傳染病有日本腦炎、瘧疾、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這類傳染病通過昆蟲傳播。例如,蚊子先叮咬病人,再叮咬健康人,將細菌或病毒傳入健康人體內引起發病。
記者:秋冬季易發的傳染病有哪些症狀?
葉峰:甲型肝炎,簡稱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肝臟損害為主的腸道傳染病。該病以糞便和飲食為主要傳播渠道。病人的糞便、尿、嘔吐物污染周圍環境後,以及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後未經消毒,很容易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傳染性強。患者表現為怕寒、發熱,以及頭痛、全身酸痛、軟弱無力等症狀。部分患者有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還有患者以肺炎症狀為主,發病1—2天后會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
流行性腮腺炎發病急。患者會出現發燒、怕冷、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該病最大的特點是口腔周圍的唾液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擴散。患者張口或者咀嚼時腮腺部位有疼痛感,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時,疼痛會加劇。
麻疹發病初期,其症狀和感冒症狀差不多,患者有發燒、咳嗽、流鼻涕、怕光、流淚等現象。發病2—3天后,口腔黏膜會有改變,口腔內兩側臼齒旁的頰黏膜上,有灰白色針尖大小的點,周圍伴有紅暈。發病3—4天后,患者開始出皮疹。皮疹會按照耳後、頸部至面部、軀幹、四肢,最後到手心、腳心的順序出現。患者出疹一般持續3—5天,持續高燒,常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疹子出齊後,患者體溫開始下降,並逐漸恢復正常,症狀也隨之減輕。
水痘潛伏期為7—17天。水痘前驅期,成人患者會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及上呼吸道症狀。水痘出疹期,皮疹先見於患者軀幹、頭部,後延及全身。皮疹發展迅速,開始為紅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形成皰疹,然後幹結成痂。此過程有時只需6—8小時,如無感染,1—2周後痂皮脫落,一般不留瘢痕。
肺結核患者主要表現為輕度咳嗽、吐痰或痰中帶血、全身不適、倦怠乏力,以及煩躁、心悸、發熱、食欲減退等症狀。結核性胸膜炎可出現胸悶氣短,甚至胸痛等症狀。有的患者表現為高熱,因此常被誤診為感冒而延誤治療。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日本腦炎,是由嗜神經的日本腦炎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性傳染病。該病經蚊子等吸血昆蟲傳播,臨床表現以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呼吸衰竭及腦膜刺激徵為特徵。部分患者有嚴重後遺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較高。
記者:如何預防秋冬季傳染病?
葉峰:日常生活中,人們應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食;不吃生冷、不潔、腐敗變質的食物;隔夜的飯菜和買回來的熟食要重新蒸透;生食瓜果蔬菜時要洗滌消毒,帶皮的水果和蔬菜儘量削皮吃;碗、筷等食具要嚴格消毒。
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個人衛生,外出歸家、飯前便後洗手;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經常對日用品進行日照消毒和適當處理,加強個人防護。
應儘量避免與確診的呼吸道患者接觸;了解傳染病相關知識,不亂用藥,特別是不自行使用抗菌素進行不規範治療。
人體受涼後,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體容易侵入。人們應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淋雨、受涼。體育鍛鍊可增強血液迴圈,提高人體免疫力。人們可增加戶外活動,如做早操、晨跑、散步、游泳、打太極拳等。
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人們平時應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補充營養;注意飲食均衡,保證每天適量的蛋白質、澱粉、脂肪、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多喝溫開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的濕潤。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有助於預防秋冬季腸道傳染病。
此外,可進行免疫預防。在流行性疾病的高發季節前,人們可接種相應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流腦疫苗等進行預防。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加強傳染病防治,健康入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