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酈波:來三秦大地 了解中國酒文化史

9月20日至21日,“2023華山論劍品牌文化主題大會”系列活動在西安曲江新區舉行。21日晚,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酈波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就酒文化、秦人秦酒等話題展開探討。

微信圖片_20230924155513

“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中國古詩中,酒的身影無處不在。在當代武俠小説、影視作品中,許多經典情節圍繞著酒展開。那麼,酒文化寄託著中國人怎樣的思想、情懷,在中華文化中扮演著怎樣角色?酈波從詩酒茶與儒釋道的關係對此進行了闡釋。

酈波認為,儒家注重詩言志。而諸如趙州禪師“吃茶去”的禪宗公案,説明瞭佛教與茶的淵源。酒“獨與天地之精神往來”,代表著道家。“儒釋道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根脈所在,詩酒茶能比擬中國的儒釋道文化,由此可以看出酒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酈波説。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到:“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酈波表示,古人所説的燒酒或者餾酒就是白酒。他研究認為,白酒的誕生,要早于李時珍記載的元朝。北宋文學家蘇軾所撰的《物類相感志》,有“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滅”的表述。酈波認為,能夠點燃的酒需要在38度以上。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荔枝樓對酒》中,有“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兩句,也提到了燒酒。

“所以,我個人研究認為,白酒歷史可能要比《本草綱目》記載的早一些。但不論白酒、清酒、濁酒,都對中國文化有著巨大影響。”酈波説,“沒有酒,很難想像李白將缺少多少精彩詩篇,蘇東坡書法將缺失多少意蘊。酒對中國人來講,是打開精神世界的方式。”

西方有“日神”精神、“酒神”精神。日神是古希臘藝術對外在現象美的追求,酒神是對內在美的感受,一者對外、一者對內。在中國文化中,酒不僅代表著對內探索,也代表著向外探索,它對詩詞歌賦、繪畫等各類文化藝術影響深遠,也與生活、歷史等各方面息息相關。

酈波還談到了秦酒的歷史淵源。他表示,甲骨文中的“秦”字,由兩隻“手”、兩個“禾”和一個舂米等五部分組成。五個部分放在一起,就是雙手舉著木杵打擊穀物的情狀。《説文解字》寫道:“秦者,隴西谷名”。今年暑期檔的電影《封神》,描寫了周武王姬發早年的覺醒故事,覺醒後的姬發回到了西岐這片土地。夏朝大禹治水,為水利基礎做好了鋪墊。商朝大量青銅器的出土,説明瞭當時冶煉技術達到高峰。有了冶制農具和水利工程,就有了高速發展的農業社會。而對農業生産影響較大的壟耕法,就出現在商朝到西周之間。因此,秦地是農業發源地,秦地、秦人對中國農業有里程碑式的影響。酒是糧食釀出來的精華。

農業發展之後就有了釀酒。文物上關於秦酒的記載,見證了中國人的早期釀酒歷史中,秦酒釀造工藝已經非常領先。

張騫出使西域,帶來了酒業大發展。唐代鳳翔府柳林鎮的甘泉佳釀,宋代蘇軾描寫的“花開酒美盍言歸,來看南山冷翠微”情形,説明瞭在三秦大地上,農業與酒相互融合。“了解農業史、酒文化史,就應該來三秦大地。”酈波説。

“2023華山論劍品牌文化主題大會”由陜西省工商業聯合會、陜西省貿促會指導,秦商總會、陜西省工商聯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委員會、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華山論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承辦。作為民營企業、矢志光大民族品牌的踐行者,華山論劍西鳳酒弘揚中國精神、承擔社會責任,胸懷“國之大者”,踐行“為國為民”家國情懷,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吳軍禮 彭昌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