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渭南:每一棵古樹都受優待

在渭南,古樹名木有著很多美麗的傳説——

白水縣史官鎮倉頡廟院內,倉頡手植柏枝繁葉茂,冠蓋蔽空。相傳當年倉頡選中此地作為墓地,並在此栽植了這棵柏樹。倉頡手植柏主幹上的紋路恰似一股巨流傾瀉而下,碰到形似石塊的樹杈後,捲起無數水花,因此倉頡手植柏又被稱為“瀑布柏”。

白水縣林皋鎮馮家山村,有被譽為“天下第一槐”的千年古槐。相傳這棵樹旁有一眼水井,人稱何氏井。自明代萬曆年間至20世紀70年代,千年古槐和樹旁水井一直由何姓後人管護。何姓族人經商發財、讀書中舉,慕名前來祭拜古樹的秀才也能榜上有名,因此這棵古槐被稱為“官樹”。

華陰西嶽廟三聖母殿院內,有一棵樹齡達一千多年的“情槐”。傳説這棵老槐樹見證了三聖母與秀才劉彥昌相知相愛的故事,因此被稱為“情槐”。

渭南歷史源遠流長,有許多珍貴的樹木資源。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僅存的5棵50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都在陜西,其中就有倉頡手植柏。據統計,目前,渭南市共有百年以上古樹名木2811棵,其中散生1564棵,群生1247棵。特級保護古樹188棵,一級保護古樹272棵,名木1棵。主要樹種有國槐、側柏、皂角和數量極少的文冠果、雀舌黃楊等27科32屬41種。

為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渭南市建立了古樹名木戶籍本,讓每一棵古樹名木都有了“戶口”。據渭南市林業局局長周家斌介紹,根據省綠化委員會《關於開展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渭南市制定了《渭南市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實施方案》,通過野外調查、內業整理、校對核查,對調查發現的2811棵古樹名木依樹種、樹齡、胸徑、冠幅、生長勢、生長環境等作詳盡記錄,建立起古樹名木資訊檔案。渭南市組織各縣(市、區)對轄區內古樹名木(單株)開展了掛牌保護,讓每一棵古樹都有了“身份證”和“監護人”,並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考核範圍。

此外,渭南市探索以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引領特色産業發展。在全市的古樹名木中,富平縣曹村鎮馬家坡村的一棵千年柿樹,是渭南市甜柿種植歷史的最好見證。

“這些古樹印證著渭南市在柿子、紅棗栽培方面的悠久歷史,提供了天然優質的種質資源,增加了我們發展地方特色幹雜果經濟林的信心。”周家斌説。截至2022年底,渭南市幹雜果經濟林種植面積為598.4萬畝,年産值163億元。古樹資源成就了蓬勃發展的經濟林産業。富平縣、大荔縣分別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中國柿鄉”和“中國棗鄉”稱號。

接下來,渭南市林業局將繼續開展古樹名木補充調查,儘早出臺全市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加強古樹保護技術服務,講好古樹文化故事。“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省委、渭南市委關於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指示要求,站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深入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讓古樹名木在渭南大地根深葉茂。”周家斌説。記者 李妮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渭南:每一棵古樹都受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