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治理的“數字”創新
如何推動污染防治攻堅由傳統的“人海戰”向資訊化聯合作戰轉變?如何打通傳統環境管理中的“腸梗阻”?
在陜西,生態環境建設正依託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走向精細化、智慧化。
衛星遙感、隨手拍微信小程式、工地揚塵線上監測儀、環保煙火監控系統、遙感監測管理系統……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發展迅速,賦能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如今,在陜西,用數字科技扮靚環境、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治理創新實踐正在蓬勃展開。
高空中的“智慧眼”
在西安市鄠邑區的一座鐵塔頂端,幾個智慧攝像頭正在“俯視”大地,探測著周圍3公里以內的“熱點”。
“這是西安市環保煙火監控系統中的一個監測點。該系統能通過構建技防體系加強環境保護,有效防範煙花燃放、秸稈焚燒等引發的空氣污染。”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工程師安強説,“我們利用通信鐵塔這樣的高空資源布控熱成像雙光譜雲臺錄影機,實現24小時360度全方位監控。智慧錄影機一旦捕捉到‘熱點’,就會鎖定目標經緯度。”
據安強介紹,目前,西安市佈置了467個前端監控點位,利用30米以上的高空資源加裝可見光和熱成像雙光譜雲臺錄影機,實現24小時360度巡航監測,基本不受霧霾、煙塵、雨雪、黑夜等惡劣環境因素影響。環保煙火監控系統能第一時間發現火情、揚塵等問題,鎖定目標經緯度,通過手機短信和APP通知的方式及時將火點告警資訊推送至相關的二、三級網格負責人。目前,告警及時、資訊通暢、定位準確、處置快速、流程閉環的工作機制已基本形成。
據悉,結合智慧演算法,環保煙火監控系統不僅可以嚴密監控煙花燃放、秸稈和垃圾焚燒,還可以對生活垃圾及建築垃圾堆放、建築工地黃土裸露、非法釣魚等情況進行智慧識別。
立體監測密織網
“8月17日23時30分,走航監測車發現210國道沿線氮氧化物濃度暫態升高,主要高值原因為重型柴油貨車過境。”9月6日,西安國際港務區大氣專項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數據來源於一輛走航監測車。
白色的走航監測車看似貌不驚人,其實“暗藏玄機”。它搭載的走航監測系統堪稱空氣“偵察兵”,可為區域大氣污染防控提供科學支撐。
據介紹,走航監測車在行進時,可對環境空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進行實時快速監測,鎖定排放高值區域、溯源高值點位,為追溯高值原因提供依據。日前,西安國際港務區大氣專項辦利用走航監測車進行走航監測,開展氮氧化物精準溯源行動,探究移動污染源對氮氧化物減排的影響。
這些監測數據都會匯總到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平臺。
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平臺包括219個國標空氣品質監測站、38套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8套有機廢氣線上監測系統、網格化監管系統、空氣品質預報預警系統、工地揚塵監測系統和數據對接歸集、衛星遙感監測、環保煙火監控等系統。
網格化監管系統將200余個網格、1200余名專職網格員、3萬個固定污染源有效結合,定人定崗定責定標,常態巡查動態監管。目前,西安市3萬餘個固定污染源單位已經被納入巡查範圍。專職網格員進入污染源單位後進行巡查,並通過手機APP填寫巡查記錄並上傳至指揮中心平臺。今年1月至7月,西安市網格員巡查污染源單位共計67.4萬餘家(次),上報污染問題12.8萬餘起。
“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平臺的建設和運作,有效提升了西安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規範化、標準化和智慧化水準,加快了業務協同化、管理現代化和決策科學化的步伐,為西安市生態環境部門分析環境污染成因和環境治理決策提供了科技支撐。”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宣傳教育部部長王雙瑾説。
人人都是監督員
大型機械施工未採取濕法作業,大量黃土裸露未覆蓋,黃土堆積在路面上造成車輛通行不便……7月15日,咸陽興平市居民蔣先生拍下了這一場景並上傳到微信小程式。當天,問題被轉接到該市治霾辦。次日,興平市治霾辦向該市店張街道辦發函,要求立即整改。7月21日,問題全部整改完畢,施工方採取濕法作業進行施工,堆積在路面上的土堆已經清運乾淨,過往車輛通行無阻。
從發現問題到整改完畢,僅用時6天。
“這次環境問題的成功發現,與這些有洞察力的監督員密不可分。大家一起努力,讓環保工作形成合力,從而更加高效快速地處置問題。”咸陽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張斌説,“過去,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現只能靠生態環境執法隊伍的監督和巡查。通過科技手段暢通群眾參與環境監督的渠道,生態環境案件由原來的環境執法專業隊伍監督,變成了全員監督。執法力量加強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現在,人人都是生態網格員,大家齊心協力加強環境保護。”記者 申東昕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生態治理的“數字”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