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文化潤疆碩果纍纍

9月8日,電影《援疆幹部》在昌吉市開機。這部改編自福建省第二批援疆幹部總領隊吳玉輝的同名長篇小説的電影,講述了援疆人舍小家為大家,投身新疆建設事業的故事,反映援疆工作折射出的時代精神。

“電影《援疆幹部》是一部‘文化潤疆’的作品。通過《援疆幹部》這部電影,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新疆故事。”導演張忠説,電影籌備以來,他往返新疆40多趟,長期采風和實地調研積累了豐厚的素材,也看到了援疆帶給新疆的巨大變化。

巍巍天山舒長卷,最是文化潤人心。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中央單位和19個援疆省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以增進認同為目標,持續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力度,深入細緻推進文化潤疆,不斷促進新疆與援疆省市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構築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夯實文化陣地

共築精神家園

“姑娘戴著豐羽帽,少婦的耳飾輕輕搖,年輕人束著金腰帶……”在氈房形狀的阿合奇縣瑪納斯研究中心,身穿民族服飾的藝人們彈起庫姆孜,熱情奔放地唱起《瑪納斯》。自2021年建成後,該研究中心共接待各類參觀、考察、研學活動100余場次。

來自江蘇的援疆力量,讓這裡成為推廣瑪納斯文化的重要公益性機構,讓史詩《瑪納斯》不斷綻放光芒。江蘇省援疆幹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朱磊用一組數字來介紹:投入1100萬元援建克州電視臺;投入800多萬元建成克州三千年風情街“江蘇館”;投入1200萬元建設柯爾克孜非遺展陳館、傳習館和體驗館,投入1340萬元支援阿合奇縣瑪納斯研究中心……

3年來,各援疆省市堅持把增進文化認同、促進交往交流交融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手段,安排援疆資金150多億元,實施文化潤疆和交往交流交融項目1833個,新疆與援疆省市各族幹部群眾交往交流越來越密切,感情越走越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基層文化陣地是文化潤疆的基石。2010年以來,山西援疆先後投入資金1.4億元,新建群眾文化場所7.3萬平方米;江蘇援疆聘請國內頂尖設計建設團隊,高水準援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建設喬爾瑪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湖南援疆對吐魯番市20余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提質升級,建設湖南省對口援疆歷史陳列館、“八千湘女上天山”歷史陳列館等,構築共同的精神家園。

9月16日上午,64歲的申建民走進河南省援建的哈密河濕地公園生態恢復項目“豫園”,這裡的哈密智慧閱讀空間“豫書房”,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我家就在附近,我每天都會來這裡看看書。這裡窗明几淨,書房古樸典雅,是我想像中城市書房的樣子。”他説。該書房管理員羅佳介紹,河南援疆在哈密投資1600萬元,在哈密市區新建、改建了8座智慧書房,打造了哈密“15分鐘閱讀圈”。

3年來,河南文化援疆累計投資2.5億元,實施29個文化項目,推進“豫園”、左公文化苑展陳提升、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縣域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豫新歷史文化交流基地等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不斷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文化潤疆新格局。

“引進來”“走出去”

交流互融增情誼

9月15日,第二屆湖南非遺博覽會在郴州市開幕,新疆烙畫、吐魯番彩陶、托克遜白高粱馕製作技藝、土陶模制法燒制技藝等吐魯番非遺項目驚艷亮相,讓遊客充分感受新疆非遺的魅力。

“這次展會上,我創作的反映新疆風土人情的烙畫深受人們喜愛,3天時間賣了5000元。”9月18日,前去參展的吐魯番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克然木·熱扎克説,在湖南省對口援疆的幫助下,他認識了各地優秀的非遺傳承人,大家以非遺為媒,切磋技藝,讓非遺文化在交融中發展。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近年來,各援疆省市和中央單位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組織文藝演出、文化講座、書畫展覽等各類活動8200多場次,推動各民族優秀文化交流互鑒,各族群眾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心越走越近,情越來越濃。

——上海市對口援疆深耕文化沃土,在喀什地區多所學校引入昆劇、京劇等劇种經典曲目,把藝術元素搬進校園,讓學生們看到了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策劃、設計並建設莫爾寺遺址公園,還原和再現喀什歷史,推動和促進喀什地區文化旅遊業發展;協調組織拍攝自然人文紀錄片《葉爾羌河》,全面闡釋和展現葉爾羌河流域各族人民的共同歷史。

——天津援疆分批組織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各縣市文工團及民間藝人等赴天津交流,開展“津和一家親,中秋話團圓”等演出;以“我們的中國夢·中華文化耀和田”為主題,組織天津文化藝術團體赴和田開展“春雨工程”天津市文化志願者邊疆行、天津交響樂團文化志願者和田行等交流演出活動。

——福建省舉辦福建青少年入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青少年赴閩研學活動,組織兩地少年兒童傳書信、聚“雲端”,累計2.2萬人次參與;舉辦閩昌非遺交流展演展覽和理論宣講系列活動10余場;組織旅遊包機、專列和文旅推介會,吸引福建遊客約2.2萬人次到疆。

……

以文潤疆,同心之花在天山腳下絢麗綻放。在各援疆省市的支援幫助下,經過連續3年培育,“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已成為文化潤疆的特色品牌活動和展示新疆非遺保護和文化建設發展成果、加強交流交往的重要平臺。

“輸血”“造血”並舉

增強內生動力

9月19日,和田地區新玉輕騎兵“三合一”演出暨大型歷史舞劇《五星出東方》巡迴演出走進和田市玉龍喀什鎮克熱格艾日克村,婀娜嫵媚的“燈舞”、端莊大氣的“錦繡舞”、火熱動感的“集市舞”……舞劇《五星出東方》各具特色的舞段讓在場村民目不暇接。

“《五星出東方》是北京演藝集團聯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和田地委宣傳部共同製作的。今年,在編舞和骨幹演員的指導和幫助下,這部舞劇已紮根和田。我們把舞劇的精彩片段帶到各個鄉村,讓各族群眾共用文化潤疆成果。”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黨支部副書記吐遜江·阿不都拉説,舞劇《五星出東方》的排演帶動了新玉歌舞團的發展,培養了專業文藝人才。

從精準“輸血”、強化“造血”到助力“活血”,各援疆省市創新推進文化援疆模式,以文化人、凝心鑄魂,為各受援地文化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內生動力。近3年,北京市實施文化潤疆項目158個,涉及資金16.7億元,打造了“京和絲路情”首都文化潤疆品牌,在和田建立北京“文化潤疆”創作采風基地,積極組織首都作家、書畫家、舞臺藝術家到和田創作采風;開展“潤土工程”,引進《故宮裏的大怪獸》等優秀劇目。

從巍巍太行到天山腳下,山西省創新開展“文藝輕騎兵”活動,推動優秀地方劇目和提線木偶、絳州鼓樂等“山西絕活”走進基層,播撒文化潤疆的“蒲公英種子”;吉林省協調專家赴阿勒泰地區策劃指導創作大型話劇《可可托海我的魂》,演出在疆內外引發強烈反響;遼寧省組織製作以遼寧省孫景坤、塔城地區魏德友兩位“七一勳章”獲得者事跡為教材的“八千里路英雄情——一堂跨越時空的思政課”,在全國直播媒體點擊量突破300萬次。

山川一脈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3年來,各援疆省市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與新疆各地州市互派黨政代表團270多個,推動援受兩地鄉鎮(街道)結對570多個、村(社區)結對1500多個,組織開展少年兒童手拉手活動,參與人數達70多萬人次,有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從基礎設施援建到精品劇目展演,從非遺展覽展示到文化人才培訓……天山南北,一個個具體的文化援疆項目,留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烙印,譜寫了民族團結、交融奮進的動人篇章。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文化潤疆碩果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