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讓旅遊更有“詩意”,讓文化走向“遠方”

今年江蘇文旅市場強勁復蘇,1—8月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6.58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700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較2019年同期增長11.3%和3.2%,高於全國30和20個百分點左右;文旅消費總額3451億元,佔全國近10%、佔比全國第一。在9月19日召開的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專場新聞發佈會上,省文旅廳介紹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江蘇實踐和下一步舉措。

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讓旅遊更有“詩意”;用旅遊的載體傳播文化,讓文化走向“遠方”。“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在江蘇考察時賦予江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的重大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這些重要講話重要論述,為我們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文旅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説。

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江蘇研究編制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注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人文資源與旅遊業態融合,提出構建以江河湖海為脈絡的“兩廊兩帶兩區”文旅發展佈局,並相繼制定出臺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産和濱海生態旅遊廊道、揚子江城市休閒和陸橋東部絲路旅遊帶以及沿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區等建設實施方案,很快還將出臺沿洪澤湖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實施方案,系統推動沿江沿河沿湖沿海文旅聯動發展、特色發展。

在一系列規劃引領下,文旅融合發展佈局由“設計圖”轉化為“實景圖”、“大寫意”成為“工筆畫”。目前蘇州古典園林、黃海濕地、興化垛田、江南水鄉古鎮等具有獨特性、代表性的文旅地標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30個江蘇文旅地標入選文旅部長江主題國家級旅遊線路,共登記文旅資源單體113萬個。建立9個主類和大運河、長江文旅資源專題數據庫。

文化和旅遊如何“融”得自然、“合”得協調?江蘇出臺全國首個《關於推進小劇場建設的指導意見》,大豐荷蘭花海《只有愛·戲劇幻城》、建湖線下“淮劇小鎮”、東台西溪《天仙緣》實景演出等成為文旅融合新標桿項目;創新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雙千計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全省打造1000個城鄉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目前已認定606個;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江蘇行動方案》《關於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創新開展“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和“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通過找到文旅的契合處、結合點,使之持續釋放“1+1>2”的效應。

以具有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旅遊精品,全景繪就“水韻江蘇”江河湖海之美。眼下,一批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化文物資源,正凝練、活化為江蘇的鮮明標識。創新舉辦的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成為全國戲曲交流傳播的標誌性活動,並獲評文旅部改革創新十佳案例;成功舉辦4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累計有47.6萬人次走進現場,線上受眾超8.2億人次。

充分釋放文旅市場活力,讓文旅消費成為助力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新引擎。全省各地涌現出“夜之金陵”“姑蘇八點半”等一批夜經濟品牌,創新舉辦史上最長文旅消費推廣季,累計曝光量超4.2億人次,今年又推出“1+16+N”項活動,獲評文旅部國內旅遊宣傳推廣十佳案例。實施“雲上博物”“炫非遺”“全息5G大運河”等一批沉浸式體驗文旅融合項目……

下一步,如何推動“水韻江蘇”煥發出文旅新活力?拾峰表示,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出更多高品質文旅融合産品,推動文旅産業提質增效、提升競爭力;二是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推出更多“傳統文化+創意+科技”精品力作;三是展現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獨特魅力,高品質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以及文物、非遺、文化價值闡釋“1+3”專項規劃;四是推動江蘇精彩傳得更遠更廣,讓江蘇成為展示中華文明、東方神韻的重要窗口。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讓旅遊更有“詩意”,讓文化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