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交流 架起民心相通橋
——新疆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合作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十年來,著眼于新疆教育實際,新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融入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厚植民意基礎,不斷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貢獻新疆力量。
累計逾萬名留學生在新疆高校就讀
執筆伏案、一筆一劃,新學期,在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書法課上,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畢欣欣沉浸于中國書法的魅力之中。她説:“我很喜歡中國,所以選擇來這裡學習語言,將來想留在中國發展。”
畢欣欣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受益者。憑藉我國政府獎學金,3年前,她順利來到心儀的學校就讀漢語言專業。
不止畢欣欣,在新疆,包括新疆大學、新疆醫科大學、新疆藝術學院等高校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家的學生來中國新疆留學。
新疆與周邊8個國家接壤,擁有地緣、人文和教育資源優勢,這些優勢成為新疆與中亞國家開展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天然紐帶。
目前,新疆承擔了我國大部分國家層面與中亞開展教育合作的任務,建立了雙邊、多邊的合作交流與協調機制。據統計,新疆高校在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巴基斯坦等國家設立了10所孔子學院,累計逾萬名留學生在新疆高校就讀。新疆在不斷優化留學生結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留學生教育教學品質的同時,以中華文化學習體驗活動為載體,培養了大批知華、友華、“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學生。
國際合作朋友圈持續擴大
現場觀摩體驗針灸、拔罐、推拿等中醫傳統療法,前不久,烏茲別克塔什幹國立醫科大學派出首支傳統醫學教學團隊來到新疆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接受為期2周的傳統醫學培訓。
“中醫傳統療法在我國特別受歡迎,不少患者都願意到中國接受中醫診療。”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雙方深度合作,促進醫療人才培養交流。
多年來,新疆醫科大學與中亞國家積極開展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等領域交流與合作,推動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
新疆農業大學積極拓展國際科技教育合作與交流,先後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余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依託自身學科特色和優勢,積極承擔各類國家部委和海外合作院校委託的教育培訓、實習項目,與國際友人分享中國新疆高等農業教育和農業發展經驗,國際合作朋友圈持續擴大。
統計顯示,2011年以來,新疆高校與25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230余份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學術交流、文化藝術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承擔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醫療、農業等領域的涉外培訓項目,累計培訓近千人。共派出800余個團組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展多個領域科學研究、學生互訪交流、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交流活動。
搭建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為打造面向中亞“一帶一路”教育核心區,新疆持續擴大對外教育交流合作,高校創新形式開展中亞問題研究,推動高校圍繞自治區緊缺專業和重點學科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2019年,伊犁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發展研究院成立。4年來,該院以服務國家及新疆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集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貿易、文化發展等進行系列研究,為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了由41個國內外院校和企業組成的絲綢之路亞歐院校(職教)聯盟。先後與俄羅斯阿爾泰國立技術大學、哈薩克齋桑技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互派教師、留學生赴對方院校進行相關專業的實習實訓,以及科研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了新疆職業院校國際化辦學水準。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新疆拓展教育合作方式,先後舉辦中亞區域研究學術交流會議、中國—中亞國家大學校長論壇等,通過一系列國際交流合作高端研討會和合作論壇,建立了多學科、多領域的對外合作模式,豐富和完善了教育對外開放合作平臺建設。中俄哈蒙阿爾泰區域高校校長聯合會、中國中亞國家大學生文化交流基地、新疆大學俄語中心、新疆師範大學中巴國際教育中心等已成為集政策諮詢、成果共用、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功能于一體、聯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重要載體。
深化教育交流,共建美好未來。9月15日召開的2023亞歐博覽會·教育國際論壇,將搭建平臺、創新機制、強化合作,推動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品質邁進。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趙西婭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深化交流 架起民心相通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