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千年姑蘇城 健康新風景

古城河畔,有條“最美”健身步道

悠悠船影映照于石橋之上,遙遙亭臺浮現于水波之中。雨後初霽的蘇州古城,更顯清雅而素凈。9月5日,“2023年中央媒體走基層——體衛融合看江蘇”採訪團首站抵達蘇州市。

環古城河兩岸,健步者的身姿在蔥蘢的花木之間若隱若現。健身運動與水鄉景致同框,環古城河健身步道因此被譽為“江蘇最美跑步線路”。

2022年以前,環古城河健身步道實施分段管理,管理單位多達10余家。用來劃分管轄區域的圍欄將步道區隔為10余段,路遇圍欄,健步者只得緩慢繞行。為提高健身步道的安全系數,蘇州市姑蘇區環古城河健身步道管理處於2022年9月將健身步道納入統一管理,實現15.5公里全線暢通。

如今的健身步道,一南一北設有兩個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白墻黛瓦的外觀使它們在一眾蘇式建築中並不突兀。站內,縱跳測定儀、閉眼單腳站立測定儀等10余臺體質測試儀器環繞擺放,位於中央的電腦網路系統收錄著受試者的各項體質數據。

“指導站由蘇州市體育局打造,面向市民免費開放。”站內健身指導員、蘇州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盧傑介紹,測試項目簡單易行,市民用時2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並得到一份涵蓋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資訊的健康體質測試報告。

根據健康體質測試報告,健身指導員為市民提供個性化的運動風險評估和科學健身指導。“這名受試者體質總評達標,但握力單項不達標。所以我建議他加強基礎力量訓練,如俯臥撐、仰臥起坐等,也可選擇啞鈴、阻力帶等輕器械進行鍛鍊。”盧傑邊翻閱報告邊向記者介紹。

類似的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蘇州市已相繼建立21個。“各個站點輻射區域固定,數據樣本相對穩定,有助於掌握轄區居民體質現狀和變化規律,動態調整運動干預策略。”蘇州市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潘志林説,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注重進行疾病發生之前的非醫療干預,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附近建立的健康智慧服務站錯位發展,進一步前移健康關口。

科學健身指導門診,為居民運動開處方

運動健身指導重在預防,一旦發生運動損傷,則需要醫療干預。5年前,蘇州市立醫院科學健身指導門診開出了第一張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包括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方式、運動總量以及運動進階等要素,適用範圍廣泛,可用於運動損傷人群、圍手術期人群、慢病風險人群和健康人群。”蘇州市立醫院副院長郝躍峰解釋,運動處方體現主動健康的醫學理念,改變人們過度依賴藥物和手術等醫療干預、忽視人體主動修復能力的錯誤習慣,幫助人們養成運動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

科學健身指導門診診室內陳列著醫學診斷設備。“制訂運動處方前需要明確醫學診斷,開展疾病史和運動史問詢、體格檢查、運動能力測試、醫學影像和醫學檢驗檢查、運動損傷風險評估等。”郝躍峰説,每一名出診的臨床醫師都拿到了運動處方技術培訓合格證。

就診結束後,患者將收到一份體適能評估和人體成分分析報告。記者對比發現,這份報告相較于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出具的健康體質測試報告,內容更為詳盡、直觀。報告顯示受試者的心肺耐力、柔韌性、反應力等體適能年齡,供受試者與實際年齡進行對比;進行體適能分析,對肌肉緊繃、僵硬,肌力或肌耐力下降等表現作出更有針對性的風險提示。

“省醫療保障局、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文件,將‘運動醫學指導’納入醫療服務收費項目,推動門診可持續發展。”郝躍峰認為,科學健身指導門診是體衛融合的交匯點,要把它發展好,需要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

科學健身指導門診開設5年以來,郝躍峰和團隊將病例優勢轉化為科研優勢,把臨床總結的樁跑運動療法運用於頸肩腰腿疼的防治。他們為腰肌勞損患者開具階段性運動處方,幫助其調整運動頻率、強度、時間、方式等,讓不少患者完全消除疼痛。

科學健身指導門診的服務,已延伸至醫院約10公里以外的姑蘇區留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該中心加入了蘇州市立醫院組建的醫聯體,每週二下午、週三上午,都有市立醫院的運動醫學專家下沉坐診。留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殷松介紹,有體適能評估和人體成分分析需求的居民在該中心開單、繳費、預約,即可到市立醫院測評,測評次日相關報告就能傳回中心,便於居民取閱。

“十三五”開局之年提出“體醫融合”,“十四五”開局之年提出“體衛融合”。從“體醫”到“體衛”,是內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民體質與科學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認為,體醫融合偏重治療,而體衛融合偏重預防。從地方實踐來看,體醫融合正在逐漸向體衛融合功能升級,服務圍繞科學健身、促進健康開展,推廣集預防、治療和康復於一體的慢病干預方案。

來源:健康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千年姑蘇城 健康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