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遺址邁進保護利用新時代
1926年,“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在晉南組織考古發掘時曾感嘆:“臨汾縣,這是一個勾起人們歷史遐想的城市——帝堯的古都!中國的讀書人又有誰不熟悉這位偉大君王的種種高尚品德?可是,他究竟建造過一個雛形的城市沒有?”
而今,站在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遺址上,通過實物展示、展板描述,配合講解員的講述,一個早期國家都城的盛大氣象躍然公眾眼前,讓人們仿佛看到華夏始祖在此夯土建都、往來耕作,給人穿越時空的震撼。近百年前的李濟之問也在今天得到了答案。
考古實證“最初中國”
陶寺遺址是新石器晚期龍山時代的大型城址,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于上世紀50年代全國文物普查時被初步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山西陶寺遺址考古隊領隊高江濤介紹,從1978年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陶寺遺址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考古發掘與研究,一系列發掘成果使陶寺遺址作為都城的構成要素和特徵逐漸顯現出來。
在佔地面積至少280萬平方米的遺址中,空前規模的城址、氣勢恢宏的宮墻、佈局規整的墓地、觀象臺、成組成套的禮器等被先後發現,為史料記載的“堯都平陽”提供了實證。城內佈局有序,功能分區明顯,宮殿區、貴族居住區、居民區、祭祀區、倉儲區、手工作坊區等一應俱全。這些都足以證實當時的陶寺已經進入國家階段、文明社會,為揭示5000多年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江濤表示,40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表明,陶寺遺址是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典型遺址之一,陶寺文明呈現的特點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明的重要精神實質。
在考古發掘研究的基礎上,有關單位積極推進各項文物本體保護展示項目。目前,觀象臺保護展示工程方案已通過山西省文物局評審,申報了2024年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同時,積極申請籌備新項目,編制完成了陶寺遺址重要功能分區展示項目、陶寺遺址外郭城及北門保護展示工程等3個文物本體保護展示項目計劃。
保護和利用並重 傳承與開發並舉
秋分將至,來陶寺古觀象臺觀察秋分日出、體驗“觀象授時”成為不少遊客在襄汾縣的重要遊覽項目。這束穿過觀象臺夯土柱縫隙、用來確定節氣的陽光,既是古代先民的智慧之光,也是中華文明的曙光。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遺址”之一,如何通過科學的保護與開發,最大程度保留其厚重久遠的歷史文化價值,一直是陶寺遺址保護的重點。
多年來,臨汾市陶寺遺址發展中心積極與陶寺遺址考古隊聯繫,堅持保護和利用並重,傳承與開發並舉,依託陶寺遺址,打造帝堯都城,不遺餘力地推動考古研究成果轉化、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等工作,全力推進陶寺遺址項目建設。臨汾市陶寺遺址發展中心主任蘇毅忠介紹,臨汾市陶寺遺址發展中心成立於2006年,負責陶寺遺址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工作。在為來遺址參觀的遊客做好服務的同時,該發展中心充分利用各類媒介平臺,廣泛傳播陶寺文化,印發陶寺遺址宣傳資料,製作相關視頻上傳至各平臺,詳細展示陶寺遺址出土的文物;邀請熊召政等知名專家學者,解讀襄汾文化文物資源。此外,高江濤還在央視“考古公開課”等平臺進行宣講,分享陶寺遺址考古研究成果,惠及社會各界。
臨汾市陶寺遺址發展中心黨支部副書記樊曉民介紹,目前,陶寺遺址出土文物5500余件,分散存放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山西省博物院和臨汾市博物館等機構。為了讓公眾更好地了解陶寺文化,2020年,晉陜兩地合作打造“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覽,通過相關講座、沙龍、研討會、研學遊等系列線上線下活動的開展,共同追跡黃河文明。
從2021年開始,陶寺遺址與河南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浙江良渚博物院聯合舉辦“巍巍如天——陶寺遺址考古精華成果展”,彩繪陶龍盤、陶鼓、鼉鼓、石磬等陶寺出土文物多次走出山西,加深公眾對陶寺遺址的了解。
重點建設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襄汾縣委書記劉春林表示,在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襄汾縣按照山西省“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的重要部署,高標準規劃建設“一區三園”,即打造陶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示範區,重點建設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配套建設中華堯舜文化傳承園、陶寺文化藝術創意園,全力打造中華文明精神標識聖地。
2018年以來,襄汾縣分年度實施了一系列文物本體保護展示項目、遺址公園旅遊服務設施及道路項目等。目前,陶寺遺址博物館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館內展陳設計和布展等工作;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已完成服務節點、觀象臺考古天文館主體工程等設施建設;先後投入3億多元,建成全長21.32公里的旅遊公路,為陶寺遺址的全面開發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將利用數字化展陳與實物展示等多種手段,突出遺址研究收穫和陶寺堯都的卓越成就,同時,講述考古發掘與研究的歷程,向世人展示陶寺遺址的都城性質。”樊曉民透露,陶寺遺址博物館預計在2024年對外開放,建成後,將成為全面展示陶寺文化的主要載體和窗口。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陶寺遺址博物館、陶寺遺址文物本體保護展示工程、陶寺農耕文明展示中心、環境整治工程及園區道路等。
今年8月,劉春林在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彙報會上指出,要合理設計旅遊線路,結合整體佈局和參觀點位,打造迴圈旅遊路線。要堅持惠民融合開發,通過景觀區、體驗區的建設,增強遺址公園的娛樂性、學習性,滿足不同年齡段遊客的多樣性需求,讓遊客在玩、學中領略陶寺文化的魅力。
“陶寺遺址作為重要的文化文物資源,如何深入闡釋、準確表達,如何高標準推動建設規劃項目落地、讓陶寺出土的文物真正‘活’起來,是我們今明兩年最主要的工作目標。”蘇毅忠説,作為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單位,臨汾市陶寺遺址發展中心接下來將對標全國一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標準,完善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保護、管理、開發、運營等制度,穩步、高效推進各項建設工作,力爭2025年實現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掛牌。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陶寺遺址邁進保護利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