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上海:紅色基因融入城市根脈(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

“看一百年的中國去上海”。這座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的城市,在人煙浩穰、海舶輻輳、萬商雲集的繁華里,積澱了深厚的紅色氣質。中共一大會址、毛澤東舊居、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遍佈上海的600余處紅色革命舊址遺址及設施場館,成為融入城市根脈的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

牢記殷殷囑託,上海深入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讓紅色資源成為生動教材,讓信仰力量跨越百年時空。

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歷史文化記憶。

中共一大紀念館是上海最具吸引力的打卡地之一,日均接待參觀者逾萬人次。修舊如舊的百年石庫門,讓人身臨其境感受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一墻之隔的新天地商圈,人流熙攘,轉身就可領略今日上海的繁華景象。

“紅色文化的強大傳播力,源自其深植的紅色基因,而百年建築又是這座城市文脈的體現。”中共一大紀念館館長薛峰説。

今年初,靜安區商業新地標MOHO正式亮相,其主入口就設置在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一側,時尚的現代建築與石庫門歷史建築有機融合,呈現出新舊交融的海派文化魅力。

擁有百餘處紅色革命舊址遺址的靜安區,積極探索紅色資源保護利用與現代城市功能融合發展路徑,成功打造了“建築可閱讀”示範區。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靜安區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郭曉靜説,“紅色舊址與現代建築相得益彰,寶貴精神財富映射出時代光芒,激勵著在這片熱土上幹事創業的奮鬥者。”

上海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50處,近5年累計投入資金約5億元,對其中62處進行保護修繕;對114處開展活化利用,增設主題展覽、設立紀念碑和紀念雕塑等,融入公共空間。

堅持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紅色資源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活力。

上海90後作曲家龔天鵬創作的大型交響合唱史詩《啟航》,以青春的激越呈現為國為民的情懷信仰,吸引了眾多年輕聽眾。

如何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從當代青年的視角回望中國共産黨誕生的偉大時刻?“我們以李大釗發表在《新青年》上的《青春》一文為源泉,找到了契合點。”為了更好地創作,龔天鵬一次次探訪紅色地標、尋找靈感。

長篇小説《千里江山圖》、電影《1921》、電視劇《光榮與夢想》、交響曲《百年頌》……近年來,上海將紅色文化作為“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大批紅色文化精品贏得良好社會反響。

“從紅色文化資源中提煉經典故事,用當代藝術樣式加以創造呈現,契合併引領文化市場需求,是這些作品成功的秘訣。”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二處處長吳海勇説。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上海:紅色基因融入城市根脈(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