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北京高品質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擔負起首都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近年來,北京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擺在新時代首都發展的突出位置,舉全市之力做好首都文化建設這篇大文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邁出堅實步伐。

高舉思想旗幟凝心鑄魂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熟讀精思原文原著,發揚學到底、悟到位的精神”……連月來,北京市政協履職平臺“京華書院·團結在光輝的旗幟下”委員讀書群的消息不時閃現于政協委員的手機螢幕。

高舉思想旗幟,感悟思想偉力,北京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介紹,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北京將政治理論學習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學習有機結合,將集中專題學習和基層理論宣傳有機結合,持續深化理論武裝。

攜帶VR(虛擬現實)眼鏡打卡各地紅色黨史館、列印“我的政治生日”留念卡、進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答題……在北京工業大學黨建館,一個個互動點位讓理論學習“活”起來。

紅色是首都北京最鮮亮的底色。推動紅色基因傳承,北京持續推動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發展,北大紅樓、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場館,成為學習教育的實景課堂和年輕人熱衷的打卡地。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首都文化建設。北京市民公共文明行為指數連續10年攀升,458.1萬名註冊志願者成為一道城市亮麗風景,46萬名“北京榜樣”遍佈城鄉,城市文明風尚日益濃厚。

用心用情守護金名片

走進東城區三里河公園,流水潺潺,清風拂綠,水穿衚同街巷,猶如京城“小江南”。“這裡的衚同片區已恢復歷史風貌,老街坊過上了新生活。”草廠社區黨委書記李崢説。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是北京的一張金名片。“老城不能再拆了”,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護、傳承、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産,“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愈發鮮明。

一條長達7.8公里,世界現存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之一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空間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産生。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介紹,近年來,北京有序推進太廟、天壇、先農壇等文物騰退,百餘項文物修復工程相繼啟動,輝煌中軸正精彩呈現。

“活化”是對老城最好的保護。北京創新推動老城更新路徑,將現代設施融入古風建築,引入新業態,傳統風貌與時尚元素在四合院共生共存,100余個私搭亂建的“大雜院”脫胎為寬敞整潔的“美麗院”。

京杭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實現全線通航,加快“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數百年曆史的皇家琉璃窯廠持續開展文化搶救……統籌推進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建設,一幅歷史文化遺産連片成線的生動圖景呈現于京華大地。

文化供給日益豐富

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北京不斷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品質文化供給日益豐富。吉祥大戲院時隔多年重新開業、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落成啟用、大幕重啟的百年戲樓正乙祠鑼鼓聲再次響起……結合城市空間特點,打造演藝新空間,北京大力推進“演藝之都”建設。一個個文化精品跨越時空距離、走進觀眾內心,“大戲看北京”的名片越擦越亮。

“重大主題創作引領新時代文藝潮流,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北京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趙衛東介紹,《長津湖》《覺醒年代》《香山之夜》《五星出東方》等精品力作叫好又叫座,“11部作品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量和分數均居全國首位。”

目前,北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基本形成,市、區、街鄉、社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全市公共文化設施7110處,基本形成“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豐富多樣的文化供給,滿足了群眾的精神生活,也為城市發展持續賦能。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北京文化新業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20.8億元,佔全國文化新業態企業營業收入比重超1/4,坐擁11家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數量居全國首位。

“新時代十年,首都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深刻轉型、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取得的重大開創性成果,都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落地生根結出的碩果。”莫高義表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要在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上走在前、作表率。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北京高品質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擔負起首都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