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外灘大會,數字化經濟浪潮撲面而來
9月7日至9日,以“科技,創造可持續未來”為主題的外灘大會在上海舉行。這是時隔3年後,上海外灘大會再度重啟,1場主論壇、36場見解論壇、8000平方米的科技展廳以及3000平方米的綠色集市足見規模之大。而雲集近20位“兩院”院士、諾貝爾獎和圖靈獎得主等專家學者,以及數百位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可見科技創新之熱。
生成式AI、大模型、圖計算、安全智慧、數字化、綠色計算……縱觀這場大會,圍繞著科技創新在日常生活、科技前沿、産業轉型升級、行業變革趨勢等領域的應用,可謂是相當有“數”,含“數”量極高。
數實融合,夯實産業協作的信任基礎
數實融合,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數實融合如何推進?有哪些創新實踐?在外灘大會的數字藝術館,記者看到了很多懸挂著的精美絲巾。
這雖是展廳的裝飾品,卻有著另外一番意義。據介紹,這些絲巾均由萬事利集團所生産。作為一個傳統的行業,絲巾如何與數字經濟掛鉤?去年,萬事利首次嘗試數字藏品,在鯨探APP上推出一款“江南絲憶”國風系列數字藏品,購買此款數字藏品的用戶,還可以在該APP上選擇定制實物商品,萬事利會將訂單轉化為一塊桑蠶絲絲巾,包裝卡片中帶有用戶數字藏品對應的鏈上唯一AC編碼。“數字藏品發售後僅3天,線上定制銷量增長了50%。”萬事利絲綢相關生産負責人介紹稱,過去公司的知名度主要在浙江地區,現在拓展到更多區域和新客群,比如來自廣東地區的用戶。
可以説,數字藏品的實物化,不僅拓展了用戶的使用場景,更進一步推動了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進程。這僅僅是數實融合進程中的一個“盆景”。螞蟻集團資深副總裁、數字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認為,從目前數實融合推進的案例中發現,很多産業涉及多個參與方,環節眾多、流程複雜,很容易因為缺乏信任造成協作不暢。
他認為,信任問題是産業高效協作的最大障礙。“在物理世界産業供應鏈的背後,需要用數字科技構建一個圍繞數據供應鏈的協作網路。”他舉例説,比如,在數據生成環節,物聯網可以實現數據源頭可信;在數據流通環節,區塊鏈技術可以進行數據確權,防篡改;隱私計算技術確保數據在流通與融合過程中“可用不可見、可算不可識”;在數據價值的挖掘環節,人工智慧技術與場景結合,能夠讓數據價值釋放出巨大潛力。
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介紹,數據要素化、價值化還有很多需要破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數據價值化的體系還在構建過程中,傳統的交易模式和系統無法解決問題,需要通過隱私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共同助力。
大模型扎堆,熱度之下還需冷思考
AI大模型,無疑是當下最熱的話題。近半年內,全球近百家公司、機構相繼發佈各類大模型相關産品。在本次外灘大會上,有關大模型的安全問題、隱私問題、産業變革等成為熱門話題。
螞蟻集團董事長兼CEO井賢棟認為,大模型的出現,“不是一個新技術,而是一個新世界”。8日,螞蟻集團正式發佈金融大模型。據了解,該大模型基於螞蟻自研基礎大模型,針對金融産業深度定制,底層算力集群達到萬卡規模。基於金融場景中的大量實踐,螞蟻金融大模型形成了“大模型+知識+服務”驅動的架構,且已經在螞蟻內部金融智慧化場景上內測。
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倪以理預測,生成式AI的技術風暴有望開啟一場關係到未來8—10年的新一輪技術和産業變革。“AI對全球經濟的潛在收益將達到25萬億美元,是當前所有企業最重要的賽道之一,但這個時代剛剛開始。”他舉例説,在高科技行業,該技術每年可額外創造2400億至4600億美元價值;在零售和消費品領域,每年可達2400億至3900億美元;在銀行業,每年可達2000億至3400億美元。與此同時,他指出,生成式AI可能大幅促進生産力提升,並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提醒,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讓隱私洩露方式變得多樣化,使隱私保護更加困難,“如果把AI看作孫悟空,‘對齊技術’就是唐僧口中的‘緊箍咒’。對齊考驗技術,也審視文化。這意味著,不僅AI要向人類價值觀對齊,人類訓練AI的方法也要向價值觀對齊。”
軟通動力是一家數字技術服務領導廠商。在AI應用創新方面,軟通動力已成功為超過27家客戶提供大模型相關服務,為企業大模型落地及生産力提升提供“最後一公里”服務。公司發佈的軟通天璇2.0MaaS平臺,“遮罩”了技術壁壘,讓大模型産品變成了可視化、易配合的平臺,在技術底座層級擴展了包括微軟、阿裏、百度及元乘象ChatImg在內的大模型接入,降低企業的使用門檻。此外,軟通還在做行業數據語料的準備,包括模型精調以及模型數據資産管理等等。“我們還可以幫助企業做整個大模型的訓練服務,包括最後落地場景,甚至最後讓你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實體企業的應用水準。”
大模型扎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智慧算力的稀缺,出現GPU“一卡難求”“排隊預定”的局面。智慧算力需求爆發,以及由此帶來的能耗暴漲,産業如何應對?有關統計數據測算,在數據産生後,能被有效留存、使用進而發揮價值的比例僅為0.2%。大量數據無法有效産生業務價值,其瓶頸在於當前數據計算處理能力。對此,螞蟻集團提出要關注“端到端的綠色算力體系”,特別是算力應用階段的計算綠色化,帶動突破算效瓶頸,實現綠色協同發展。算力應用階段的計算綠色化,也是當前尚未被足夠重視和仍需加強的部分。
銀行數字化,五大趨勢值得關注
近年來,銀行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金融服務生態也在變化中。在外灘大會上,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發佈了《銀行數字科技五大趨勢》,即隨身銀行、AI風控、數字員工、邊緣物聯與雲原生架構。
具體來看,隨身銀行意指一部手機就是一個銀行網點,九成以上業務都能“點一點”,銀行越來越像“網際網路公司”;AI風控是人工智慧深入風控系統,“AI大腦”將成銀行主流選擇;數字員工,預計到2025年超八成銀行將部署數字人,承擔90%的客服和理財諮詢服務,數字人“看懂文字、聽懂語言、做懂業務”將成為常態;邊緣物聯,指的是物聯網與邊緣計算“打通”小微金融“最後一公里”,農戶可通過衛星辦理貸款;雲原生架構,預測到2025年,六成以上銀行將採用雲原生架構,支援安全可控與未來生態創新。
從五大趨勢來看,三個趨勢與AI密切相關,且已經有銀行在實踐。比如,AI風控,網商銀行的百靈智慧互動式風控系統,就已經將大規模人工智慧應用於小微金融。中信銀行“哨兵”智慧防欺詐風控系統,將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反欺詐。2022年全年,“哨兵”主動勸阻被詐騙客戶800多人,攔截資金超1億元。再比如邊緣物聯趨勢,平安銀行已連續合作發射了3顆衛星,搭建了“星雲物聯網平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真實經營數據等資訊可以更及時、有效地回傳,從而為其授信。截至2023年6月末,星雲物聯網平臺支援實體企業融資額超8000億元。網商銀行大山雀衛星遙感風控系統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於農村金融,給予農戶精準的授信和合理的還款週期。大山雀已累計服務120萬經營性農戶,在數據相對稀薄的農村地區,為解決金融服務“有沒有”找到了一條新的技術路徑。
螞蟻集團副總裁、金融大模型負責人王曉航説,大模型正在為金融産業帶來體驗變革:更自然的交互,更豐富的供給,更有效的表達,更貼身的服務定制,更高效的服務。“金融業務鏈條上每一個關鍵職能,都值得用大模型技術重做一次。”目前,螞蟻金融大模型已率先在理財和保險領域進行應用測試。未來,螞蟻集團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所有數字金融業務將全線接入這一大模型,助力合作機構數字化升級、智慧化轉型。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走進外灘大會,數字化經濟浪潮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