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安康:以“綠”為筆 繪發展底色

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引漢濟渭工程的核心水源涵養區。9月9日,“高品質發展調研行”陜西主題採訪活動媒體採訪團走進安康,感受秦巴山區深處的濃濃綠意。

松鼠猴趴在樹榦上,海狸鼠躲在灌木背後,鴉蔥伸展著枝葉……在安康秦巴生態館,各式各樣的動植物標本讓這裡成為展示生態多樣性的窗口。

安康秦巴生態館主體共三層,面積約1900平方米,是一個集生態環保成果展示窗口、生態文明建設交流學習平臺及科普研學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宣傳教育基地。

“這是我們的生態環境應急指揮系統,可以實時查看環境指數,監測可能造成污染的源頭點位。”在館內,安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德朝隨手點擊系統界面,展示漢江出陜斷面的實時畫面。

隨後,採訪團來到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此處綠樹環繞,生態良好,一改人們對污水處理廠的“刻板印象”。這座“隱身”在地下的水廠不僅實現了污水“再生”,還成為周邊群眾的熱門打卡地。

廠長王業飛從水廠排放口接了一罐水,然後介紹:“看,這是我們處理後直接排往漢江的水,沒有任何異味。大家可以和我右手邊這瓶自來水進行對比,完全看不出差別。我們的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據了解,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利用分佈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技術“廠網河一體、水地生綜合、碳能質融通”的三大核心優勢,在地下進行污水凈化處理。

“我們還在頂層建了公園,一眼就能看見漢江,吸引了周邊群眾來此休閒、健身。”王業飛説,水廠實現了水資源100%利用,日處理污水5.2萬噸,再生水用於城市景觀、環衛沖洗、綠化等環節使用,同時為漢江進行生態補水。

9月10日,採訪團來到石泉縣草池灣田園綜合體,村內不時傳來雞鳴聲,屋後架子上吊著絲瓜,水田裏的水稻已經泛黃,池塘裏白鷺拍打著翅膀……在這裡,稻田與朱鹮共生,“詩與遠方”觸手可及。

“草池灣是朱鹮的自然棲息地,生態環境優美。在專業團隊指導下,我們修建了農副産品展銷體驗中心、田間課堂、朱鹮之家科普中心等,打造高端、特色鄉村旅遊産品。”石泉縣城關鎮黨委書記何毅告訴記者,這裡原本有42隻朱鹮,今年又新誕生了5隻朱鹮寶寶。

然而,以前這裡並不“長”這樣。曾經的草池灣,院壩雜亂,經濟發展落後,村民大都外出打工。

現在,村裏開了咖啡館,多了觀鳥臺。城裏來的遊客多了,曾經寂靜的小山村變得熱鬧了。同時,地頭的打谷場還在,院子裏的雞鴨繼續放養,村民依舊保留著自己的生活習慣。變與不變之間,體現了石泉縣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我們的項目著眼于鄉村未來發展,要主動把空間給群眾,讓他們融入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之中。”安康市委常委、石泉縣委書記陳蓮説,“比如村裏新建的咖啡館,既能滿足城市遊客需求,還能帶動當地群眾生活方式的改變。‘新村民’住在村民家中,潛移默化,使村民的思想意識、生活狀態發生了積極變化。鄉村振興,不僅是富民,還要升級村民的思想觀念。”還是那個草池灣,卻又不僅僅是那個草池灣。

長期以來,安康為山水所養,也為山水所困。近年來,安康逐綠而行,因地制宜發展出一批特色産業。

2017年,為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增收問題,安康以東部産業轉移為契機,引進毛絨玩具産業。之後,該市又提出打造“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産業新都”。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如今,安康毛絨玩具文創産業已形成了創意設計、原輔料生産及批發、産品加工、貿易銷售等産業鏈閉環,實現了從引進一個企業到培育成一項産業的深度裂變。

類似的還有富硒食品預製菜産業。自打造全省首個富硒食品預製菜專業園區以來,石泉縣富硒食品預製菜産業已實現産值54.6億元,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35%,帶動入企就業1800人。

如今,一個個毛絨玩具、一包包預製菜、一份份小碗菜,不斷從生産線下線、打包,銷往國內外各地……在安康,“靠山吃山”有了新的“吃”法,高品質發展的底色越來越亮。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安康:以“綠”為筆 繪發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