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看新城崛起 探科創活力 中央媒體“高品質發展調研行”走進西安高新區

9月6日上午,由中宣部新聞局組織的中央媒體“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西安高新區,21家媒體記者、編輯來到絲路科學城,探尋西安高新區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專職副主任史康度,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華陪同採訪,並介紹相關情況。

圖片6

看新城崛起

走進“産城景”深度融合的絲路科學城

“經過兩年的建設,絲路科學城已經成為西安高新區規劃起點最高、配套水準最好、生態環境最優、發展潛力最大、企業和金融機構最看好的價值高地。”在絲路科學城展廳,史康度向大家介紹道。

圖片7

2021年6月,西安高新區啟動絲路科學城建設,力爭通過十年努力,打造一座“産城景”深度融合的創新之城、未來之城、開放之城。兩年來,西安高新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舉全區之力、集全球之智推動絲路科學城片區面貌煥然一新。

在科技創新方面,絲路科學城佈局了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先進阿秒鐳射設施等大科學裝置以及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打造了秦創原科創基金園、積體電路創新中心(西安電子谷核心區)等多個專業化載體,進一步激發了科創動能;在産業發展方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産基地,形成了以法士特、西電集團等企業為代表的百億級智慧製造産業集群,以鉑力特、華秦科技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産業集群,未來之瞳總部經濟集群也乘勢而起。

與此同時,在城市配套方面,絲路科學城持續推進“六橫六縱”骨幹路網體系建設,實現十大組團互聯互通,對外快速暢聯,建有中小學72所,聚集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西安市第一醫院等3家綜合性醫院,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西安大劇院音樂廳等未來不久將陸續投用;在生態環境方面,絲路科學城依託秦嶺生態屏障,圍繞灃河、潏河、太平峪河等9條河流,利用儀祉湖、和迪水庫等湖泊,構築10條生態綠廊,形成了“九水聚心”的藍綠體系框架,先後建成了永安渠海綿生態公園、大仁遺址公園等高品質公園,“三分鐘見綠、五分鐘進園”已在中央創新區實現。

圖片10

史康度説,到“十四五”末,絲路科學城將聚集50萬人口,承載1萬億經濟規模;到2035年,將聚集人口150萬,經濟規模突破3萬億,帶動西安高新區經濟總規模達到5萬億,成為西安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中央創新區將成為古都新的城市形象門戶。

探科技創新

聚焦“産學研”加速一體的“雙中心”核心區

去年12月,全國第四個“雙中心”落地西安,絲路科學城成為“雙中心”核心承載區。本次採訪中,“雙中心”核心區建設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圖片11

“‘雙中心’核心區建設,為西安高新區的科技創新帶來了重大機遇。”楊華説,“雙中心”核心區啟動建設以來,像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樣的“大國重器”加速聚集,進一步強化了基礎創新能力,與此同時,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推進,全面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

在“雙中心”核心區建設中,西安科學園是主引擎。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區爭取到國家開發銀行50億元政策性貸款,目前首筆6億元貸款已經落地,為西安科學園集中佈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項目提供有力支撐。

圖片12

目前,西安科學園佈局的兩個大科學裝置正在順利推進,其中,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預計本月實現主體封頂,項目建成後將助力構建我國天地一體化授時體系,帶動電腦、通信技術、天線技術等相關技術和産業的發展;先進阿秒鐳射設施預計産生的阿秒脈衝可達國際最高水準,將為基礎物理、化學、生物、資訊等領域的發展提供全新研究手段,推動我國在新材料、生物醫藥、能源、資訊技術等領域取得原始創新和重大應用。

圖片13

與此同時,各類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也在順利推進,上半年建成投用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中心、先進光子器件工程創新平臺、奕斯偉積體電路創新中心等多個科創項目,另外還有陜西空天動力創新中心等項目正在加速建設,建成後將為光子、空天、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發展提供更強創新驅動力。

“未來,我們將堅持聚焦“雙中心”核心區建設目標,大力推進科創項目建設、科創主體壯大、科創機制完善、科創生態優化,為西安市打造國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術産業和製造業基地,為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多‘高新’力量。”楊華説。(通訊員 張靜攀)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