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愛樂樂團: 高原上的交響樂之夢
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哈爾濱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全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展演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6支交響樂團帶來了13場精彩紛呈的演出,為觀眾打造了一場場音樂盛宴。其中,西藏愛樂樂團作為一支並不為人熟知的隊伍,在展演中充分展現了自身實力與風采,開始為更多觀眾和業界人士所知曉。
鮮為人知的交響樂團
説起西藏的音樂藝術,人們最先聯想到的往往是神秘而古老的旋律與藏族傳統樂器的獨特音色,而有一支樂團打破了人們的固有觀念。他們從雪域高原走來,帶著富有西藏族群眾族風情的交響曲走進內地觀眾的視野。
在此次展演中,西藏愛樂樂團帶來了原創西藏題材交響曲《古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古格》以西元前10世紀建立於西藏阿裏地區的古格王朝為靈感,包含“序—古格抒懷”“古格風雲”等5個樂章,不僅巧妙結合了西洋管弦樂與達瑪鼓、扎年琴等藏族傳統樂器,使樂曲氣勢恢宏而不失悠揚婉轉,演奏時還加入了自治區級非遺項目札達“卡爾瑪宣”舞,既保留了交響樂風格,又展現出濃厚的地域色彩。“專家認為我們的作品民族風格濃郁,富有藝術性和表現力。通過這次展演,樂團的努力得到了充分肯定,也讓更多人了解了我們。”西藏自治區歌舞團黨委副書記、團長高英説。
未曾停歇的前進步伐
2002年,時任西藏自治區歌舞團團長的藏族指揮家俄珠多吉組建了西藏愛樂樂團。組建之初,由於編制不全,樂團急需音樂人才穩固團隊來開展演出。因此,當時樂團以西藏自治區歌舞團管弦樂隊為基礎成員,每當需要參加演出時,就會邀請拉薩市歌舞團、山南市藝術團、昌都市康巴文化藝術團等的管弦樂隊成員進行援助,補足缺少的樂器聲部。
在缺乏樂手、聲部也不足的情況下,西藏愛樂樂團走上了漫長的發展之路。“一開始,樂團通過整班定向委託培養的機制為團隊培育樂手。”高英告訴記者,從前樂團想要培養人才,需要先向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申請,獲取相關培養計劃的批准和編制後,再聯繫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等內地藝術高校單獨組織藝術類招錄,以班為單位開展定向委培,學生畢業後只要通過考核,就會成為西藏愛樂樂團的新成員,在團內繼續深造。隨著時代發展和行業需求變化,如今樂團改為公開遴選和招錄樂手,還會到內地開展人才引進計劃,班底已經基本穩定。“現在,樂團的管弦樂、民樂與打擊樂手共40余人,已經沒有外借人員了。”高英説。
在不斷建設團隊的同時,西藏愛樂樂團每年也通過大量創作和演出來強化業務能力。自組建以來,樂團堅持舉辦西藏自治區新年音樂會20餘年,每年還會進行不少於100場的公益演出。2009年起,西藏愛樂樂團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活動;2015年,又在此基礎上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機關、企業、社區和軍營的“五進”活動;從2011年至今,樂團每年都會前往各企業、學校等機構開展“三頌”藝術黨課,不僅積累了深厚的演出經驗,也發揮自身作為文藝團體的帶頭作用,為推動西藏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作出了貢獻。“我們曾經到西藏大學、拉薩市第八中學和堆龍德慶區第二小學等多個學校,為學生們演奏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進行藝術教育和普及。”高英錶示,除了演出,樂團成員還會向學生展示樂器並進行講解,讓更多西藏孩子有機會了解管弦樂。
在完成演出任務的基礎上,樂團的步履也不曾停歇,他們時常走出西藏,在全國各地的演出中與同行切磋技藝、錘鍊自身。2010年,樂團參加了國家大劇院第二屆“交響之春”全國交響樂展演;2017年進行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西藏春天》全區巡迴演出;2023年,又參加了全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展演並獲得優秀作品的榮譽。
向著更遠的地方前行
今年的全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展演結束後,西藏愛樂樂團進行了總結與反思,對未來的發展做出進一步規劃。“展演後召開了座談會,專家們對《古格》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與建議。”高英錶示,日後還將在西藏自治區內邀請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與樂團進行研討,爭取把《古格》打造為更具影響力與傳播力的作品。
經過此次展演,西藏愛樂樂團除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更感到要繼續加強創作,打造一批傳得開、留得住、叫得響的作品。高英認為,儘管樂團已經創作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歡歌起舞》和《潔》等優秀曲目,但仍然存在“有高原,無高峰”的現象。因此,要推動創作人員在采風和創作時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推出更多代表西藏地域特色、具有自身獨特風格的曲目。
在團隊建設方面,樂團也將繼續採取行動,吸引更多樂手加入。現在,樂團的組織架構雖然比過去完善,但由於一批成員到齡退休,班底從原本的雙管編制變為單管編制,仍然面臨建制不全的問題。據了解,樂團將在做好“傳幫帶”工作的基礎上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並在演出活動中與全國各地的院團積極展開交流合作。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西藏愛樂樂團: 高原上的交響樂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