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富蘊:為百姓撐起“健康傘”
小村莊邁出新步伐
一早,溫煦的陽光灑向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庫爾特鄉阿舍勒村,道路兩旁樹木林立,農家小院乾淨整潔,一幅怡人的秀美鄉村景象。
“搬進新村已5年多了,生活很穩定,家裏家外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日子越過越紅火。”説起現在的生活,村民哈力汗·夏亞娜難掩心中的喜悅。
阿舍勒村曾是自治區級重點扶貧村,村民過去生活在大山裏。2017年,阿舍勒村整體搬遷至距離縣城城區7公里處,成為富蘊縣易地搬遷促民富的示範典型。
“這是政府前幾天免費發放的低氟邊銷茶。”哈力汗·夏亞娜熱情地給記者倒上一杯。她告訴記者,當地近年來常舉辦“健康飲茶保障民生”低氟邊銷茶免費發放活動,開展健康飲茶教育。“現在村民們都認識到了氟超標茶對身體的危害。我們一家都養成了健康的飲茶習慣。”
原來,當地居民由於曾長期大量飲用當地含氟量較高的磚茶水或奶茶、酥油茶等茶飲料,導致體內攝入過量氟,進而引發飲茶型低氟病,大多表現為氟骨症和氟斑牙。
記者走進村衛生室,只見門診室、治療室、藥房、輸液室等寬敞明亮,環境舒適,各類診療設備一應俱全。正在就診的村民古麗·阿漢説,很多病以前都要到鄉鎮衛生院或者縣醫院去看,路程遠、開銷也大;如今,隨著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很多病在村衛生室就能解決。“村衛生室的醫療設備越來越齊全,哈力瑪醫生的醫術也高,我們來看病很放心,很方便。”古麗·阿漢説。
村醫哈力瑪説,近兩年,當地實行先診療後付費的政策,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村衛生室也逐步引進一些器械,開展起拔罐、針灸等簡便驗廉的傳統中醫療法。“今後,希望能常到上級醫院進修,提高自己的診療水準,更好地為村民服務。”哈力瑪表示。
一部手機、一盞照明燈。一大早,“直播小能手”瑪力古麗在“好蘊來”電商服務站忙碌起來:“大家好,我是阿舍勒村的村民,很高興在直播平臺與你們相遇。你們看,我手上的奶酪好吃又營養,趕緊下單嘗一嘗吧。”
為了幫助村民拓寬銷售渠道,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依託富蘊縣農村電商“十百千萬”工程,利用“好蘊來”電商平臺優勢,大力推介牛羊肉、奶酪、土雞等健康農産品,發展“健康經濟”,為村民增收致富蹚出新路子。開展直播帶貨以來,村民已通過線上銷售農産品1000余單,銷售金額達10萬餘元。
衛生院中醫館受青睞
在推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富蘊縣充分發揮中醫優勢,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建設中醫館,深入推廣中醫藥技術,積極服務農村患者。
由於長期勞作,今年67歲的陳文軍常會感覺腰部不適。於是,他來到富蘊縣可可托海鎮中心衛生院的中醫理療館就診。醫生採用中醫療法為其進行理療後,經過短短幾天的針灸推拿治療,陳文軍明顯感覺到情況好轉。“以前腰腿疼要到縣上去治,現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有中醫理療館,特別方便。”陳文軍説。
近年來,除了針灸、拔罐、刮痧等傳統中醫療法外,可可托海鎮中心衛生院還陸續添置了智慧疼痛治療儀、中藥熏蒸汽自控治療儀等儀器設備。衛生院院長巴麗努爾·霍賽介紹,中醫藥在預防保健和治療慢性病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中醫藥治療價格相對便宜,醫保報銷比例高達90%以上,很受村民青睞。
目前,富蘊縣在全面提升縣級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的基礎上,已適用鄉鎮(社區)中心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並且能夠提供9種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在開展村衛生室達標創建中,全縣50%以上的村衛生室和衛生服務站配備了刮痧板、艾灸盒(條)、針灸器具等中醫診療設備。
富蘊縣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鄒蕓介紹,該縣目前有2家縣級、9家鄉級以及37家村(社區)級醫療機構開展了中醫民族醫藥工作。“下一步,將加強中醫藥隊伍能力建設和改善硬體設施,爭取將新增的民族醫藥服務項目也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鄒蕓表示。
“廁所革命”有力度更有溫度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廁所革命”事關農牧民生活品質的提升。近年來,富蘊縣以補建、提檔、升級為重點,充分尊重農牧民意願,讓“廁所革命”惠及民生。
“這兩年,家家戶戶的露天旱廁都換成了乾淨的水廁。在外打工、上學的孩子們回來,再也不説廁所臟臭了。”説起“廁所革命”,富蘊縣庫爾特鄉達拉阿吾孜村村民布爾列斯·帕孜力連連稱讚。如今,該村農牧民自家衛生廁所覆蓋率達100%,村裏還建了公廁,既方便路人,又保證了村莊的整潔。
為了推廣旱廁改水廁,駐村工作隊幹部和村“兩委”幹部前期先到村民家中進行調研,了解各家的需求和想法,然後在村裏部分家庭試點改造,推出樣板工程,很快改廁就在全村落實了下來。
在富蘊縣可可托海鎮塔拉特村,廁所入室為村民生産生活帶來了便利和實惠。“現在,各家都用上了升級版廁所,採用集中排污處理,消除了難聞的氣味。村子變美了,遊客越來越多,民宿發展得越來越有後勁。”説起家中廁所的變化,塔拉特村“黑走馬小棧”民宿的主人恰力哈爾·畢毛拉樂得合不攏嘴。
富蘊縣在“廁所革命”中不僅有力度,更有溫度。改一戶,成一戶,用一戶,好一戶。記者了解到,富蘊縣全力推進鄉村旱廁拆除、去功能化工作。截至目前,全縣旱廁已全部實現拆改。此外,該縣改造及新建的公廁全部採用感應水衝式蹲便器、洗手盆和烘手器,增設殘疾人蹲位、無障礙設施,並升級公廁採光、通風等設施。城區平均步行10分鐘就能找到一座公廁,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座水衝式公廁。
“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不臭、不臟、不難看、不難找、不排隊、不收費,小廁所裏體現出了大民生。作為一個旅遊縣,細節做得特別紮實。”來到富蘊縣可可托海遊玩的遊客張琪説。
“幸福食堂”帶來新滋味
“這裡的飯菜可口、價格優惠。我和老伴年紀都大了,身體都不太好,子女也不在身邊,有時候做飯就成了個難事。自從有了社區食堂,我們就徹底‘解放’了。”伴隨著飯菜香,富蘊縣庫額爾齊斯鎮文化東路社區居民張大叔給自己和老伴點了兩份套餐。
為解決老人“吃飯難、外賣貴”的問題,富蘊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辦實事為目的,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以庫額爾齊斯鎮文化東路社區為試點,打造“幸福食堂”,為轄區職工、商戶及老人提供就近便捷、豐富多元的就餐服務,為大家帶來舌尖上的新滋味。
場地、人員和資金,是運營“幸福食堂”的關鍵。庫額爾齊斯鎮整合閒置的辦公用房、培訓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依託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社區綜合服務場所,在文化東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打造出有座位、有餐位、有休息位的社區“幸福食堂”,配置消毒區、操作區、切配區等功能區域,確保運送食材、製作菜品、買飯用餐等環節的乾淨衛生。
“羊肉、胡蘿蔔、米飯都是有配比的,這樣做出來的飯菜才更香、更有營養。”社區食堂的師傅一邊做著抓飯一邊説。為保障居民吃得好、吃得健康,社區食堂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每週供應食材不少於25種,每週都有肉類、水産類、禽類、豆製品及綠葉蔬菜,確保科學健康的配餐。
“我們對每日菜品進行採樣,密封後存儲在單獨冰箱裏,全部完成採樣後,才能進行銷售。”庫額爾齊斯鎮文化東路社區黨總支書記韓紅梅説,通過社區“幸福食堂”平臺,不僅解決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不便,把政府的補貼、福利直接送到“家門口”,更能讓居民坐到一起,溝通感情,促進了鄰里之間的互動交流,為新形勢下的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來源:健康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新疆富蘊:為百姓撐起“健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