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展陳、豐富體驗,沉浸式展覽—— 科技點亮“趣”與“美”
核心閱讀
近年來,各地沉浸式文旅項目不斷涌現,給人們帶來全新的遊覽體驗。其中,使用新型數字展陳技術的沉浸式展覽,把知識的傳遞與獲取,變成了可觀、可感、可參與、可互動的沉浸式體驗。
新技術加持下,科學文化知識與新潮視聽形式結合,觀展愈加新鮮有趣,也進一步推動了文旅深度融合。
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虛擬現實(VR)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沉浸式文旅項目在各地不斷涌現,沉浸式展覽受到廣泛關注。
沉浸式展覽將給觀眾帶來怎樣的新體驗,又如何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記者進行了採訪。
北京世園公園植物館——
與白堊紀動植物來個“親密接觸”
58種古今動植物、50台投影設施營造震撼沉浸感、1000余個動畫效果通過互動觸發……走進位於北京世園公園植物館內的“億年進化——植物曆險記”探索體驗展廳,一個由遠古植物、動物以及水生動植物組成的奇幻光影世界撲面而來,觀眾仿佛置身於白堊紀時期,沉浸在好玩、好看又長知識的“植物曆險記”中。
“植物歷經億萬年的進化,才成為今天的模樣。然而,植物不會説話,怎麼面向兒童開展生動的科普教育,我們一直在探索。”北京世園公園植物館館長劉英凱説,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間,呈現了重大考古發現——遼寧熱河生物群。通過互動式、情境化的參與,將白堊紀前後中國北方的豐富植被和生態環境以數字化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
兩年前,展覽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沉浸式、交互化”成為這個展覽的鮮明標簽——地面、墻面感應雷達系統,能針對觀眾的動作,實時給與視覺和聲效反饋,可讓觀眾充分與場景內各處角色和物體對象互動,從而獲得獨特的反饋體驗。
記者在現場看到,孩子們置身其中,用手碰一碰、用腳踩一踩、用智慧道具貼一貼,就能變身為探險隊員穿越到白堊紀,與喜歡的恐龍和遠古植物“零距離”接觸。
“整個歷程可遊、可觸、可觀、可聽,而且整體的故事場景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美感,通過趣與美的體驗來激發好奇、引導探索、學習知識,讓化石和植物科普知識活起來。”劉英凱表示,體驗展實現了技術創新與文化創意的深度融合,受到觀眾普遍青睞。未來,該展覽還將開放場館合作,啟動全國巡展,繼續擴大影響力。
上海天文館——
以沉浸式場景感受宇宙之美
滿天繁星籠罩下,碩大的地球和月球呈現眼前。地球表面上演著四季交替、風雲變幻,月球表面則倣真顯示坑洼不平的場景。不遠處,巨大的投影屏上有一個紅彤彤的大火球,靠近時,能感受到熱浪撲面而來……在已開館兩年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家園”展區,參觀者宛如置身浩瀚宇宙。
通過宏大的沉浸式場景設計、3D列印高倣真立體模型、極具視覺衝擊的視覺影像、AR互動及大型OLED曲面交互媒體等技術手段,“家園”展區生動展現了日、地、月的關係,帶領觀眾從宇宙視角重新審視地球家園。
“我們是在創造一段體驗。”上海天文館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説,天文館設計建造之初就秉持這樣的理念,更重視觀眾的體驗感,因此沉浸式體驗項目比比皆是。
充分體現流線之美的建築,充滿宇宙元素的展區展品……上海天文館巧妙運用環境氛圍、燈光音效和高倣真場景模擬手段,全景展現宇宙浩瀚圖景;採用體感互動、數據可視化、AR、VR等先進展示手段,集視、聽、觸于一體,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和感官,從而帶來全新的遊覽體驗。
林清列舉了一些很受觀眾喜愛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在“天象廳”,躺在沙包上,仰望璀璨星空,靜聽蛙聲蟬鳴,仿佛置身野外;在動感劇場的科幻影片“飛越銀河系”裏,坐上自動駕駛的“太空飛船”,體驗駕船升空場景,模擬進行宇宙探索。
除了常設展覽,臨展也時常帶來驚喜,比如情境式原創展覽“生活在火星”,以未來人類的火星生活為主線,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火星上的衣、食、住、行。當前正在展出的“拾光寰宇”展覽,則讓觀眾置身如夢如幻的光影世界。
林清表示,今年底,上海天文館將與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臨展“敦煌的星空”,運用科學與藝術手段,呈現一場以星空為主題的古今對話。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用層層解謎的方式來觀展
“在一路通關中,我不知不覺就了解到許多運河文化知識。”不久前,江蘇南京的初一學生劉思遙和同學一起到揚州玩,第一站就參觀了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其中,最讓他感到驚喜的,是“運河迷蹤”的沉浸式展廳。
展廳以遊歷大運河為背景,在劇情及道具的引導下,用層層解謎的方式來推演答案、推進情節。在這個過程中,劉思遙和小夥伴們需要梳理大運河簡史,了解與大運河有關的知識,感受因運而興的城市發展,在展廳中學習知識、回答謎題,最終通關。
“在其中一個單元,我們通過大運河從碼頭進入揚州城,街景、市集,一一呈現在眼前,身臨其境解答關於驛站、碼頭的謎題;在‘逆水行舟’單元中,我們結合視頻,還學習到了簡單的物理學知識。”劉思遙説,當最後一塊證據終於拼上、使命完成時,他們都激動極了。
劉思遙母親姚女士告訴記者,兒子在“解謎”時,她參觀了“運河上的舟楫”等其他幾個沉浸式展廳,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我們站立在實景的沙飛船上,感受潮流涌動,看著眼前的視頻影像,聽著兩岸的説書聲、叫賣聲,那一刻,仿佛置身於大運河上,切身感受著運河生活。”
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展覽隨處可見:“河之戀”展覽以“水”“運”“詩”“畫”四個章節,運用“科技+藝術+文化”,將寫實的自然人文風光與抽象的視覺藝術融合,體現“流動的文化”這個主題;“運河上的舟楫”展覽結合實體體驗和數字虛擬體驗,講述運河舟楫的演變、運河生活的變遷。
“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如互動遊戲、數字化表達等,潤物細無聲地傳達展陳知識,很受參觀者歡迎。”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告訴記者,文化場所知識點多、資訊量大,分眾化、差異化、輕鬆愉快的沉浸式展陳不僅可以緩解視覺疲勞,還能讓不同年齡段的參觀者願意來、待得住、印象深、有收穫。
(原標題:創新展陳、豐富體驗,沉浸式展覽—— 科技點亮“趣”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