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被忽視的男性肥胖正在導致健康隱患

今年9月是第17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國家衛健委將在全國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活動。其中,對“健康體重”的宣傳倡導是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肥胖症人群的迅速擴大是近30年來我國的一項主要公共衛生問題。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國成年男性40.2%超重、17.6%肥胖。肥胖症不僅關乎身材,更與各類慢性病的發生息息相關。男性的 “敦敦實實”“膀大腰圓”並不是一件無傷大雅的小事。

男性肥胖問題嚴峻,

腹型肥胖尤為突出

肥胖症指的是一種可損害健康的異常或過量脂肪累積,病因複雜,受遺傳和環境多因素影響,其中高熱量的飲食、缺乏運動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肥胖定義為疾病。有研究發現,我國男性超重比例為40.2%,肥胖比例佔17.6%,遠超女性的27.4%與9.6%。另外,35歲到39歲的男性是我國肥胖率最高的群體。根據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的數據,30年來,我國成年人的平均BMI和平均腰圍都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男性增幅更是大於女性。

男性的體重管理問題不僅是紙面上一個個令人咋舌的數據,更是困擾每位個體的真實煩惱。年僅32歲的南京市民王先生在今年體檢後發現自己患有重度脂肪肝、高脂血症,便下定決心走上減重之路。“我嘗試了節食和運動結合的方法,吃飯只吃三分飽,保證優質蛋白和碳水,每天快走3到5公里,10天瘦了16斤。”但讓他氣餒的是,目前減肥遇到了瓶頸,只要一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就反彈,已經反彈了5斤。

減肥又復胖,像王先生這樣困于減重的男性並不少。南京鼓樓醫院減重代謝外科主任孫喜太介紹,目前,國內外主要使用體質指數(BMI)作為衡量肥胖程度的標準[BMI=體重(kg)÷身高2(m2)]。按照 2013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成人體重判定》,BMI在24.0—27.9kg/m2之間視為超重,BMI≥28.0kg/m2稱為肥胖。

孫喜太表示,“隨著我國居民BMI的不斷攀升,肥胖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斷升高,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等。”另外,肥胖症對男性的影響更為嚴重。臨床經驗來看,女性更多為“周圍型肥胖” ,即皮下脂肪多,脂肪集中在臀部、腿部,男性肥胖更容易體現為啤酒肚、大肚腩的“腹型肥胖” ,內臟脂肪堆積,像是一個“薄皮西瓜”,大幅提高了上述代謝性疾病,甚至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男性肥胖防治,

提高認知是關鍵

男性肥胖的原因有哪些?造成肥胖的原因很複雜,過去幾十年來生活水準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導致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原因。我國居民比過去吃得更多,但體力活動更少。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的深加工食品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口袋裏。

“除了飲食不健康,男性的應酬也比較多,酒精中本身就含糖量高,也會刺激食欲,造成貪杯和暴飲暴食。另外,有的人學習和工作壓力一大,就會通過飲食來解壓。”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推拿科減重門診副主任中醫師臧平告訴記者。吃得多、動得少,這樣的不良生活習慣和打造健康的體魄背道而馳。

除此之外,大眾在認知上的欠缺也成為男性肥胖的“幫兇”。南京鼓樓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馮文煥告訴記者,“就社會文化來講,許多女性會因為審美原因求瘦求美,但男性整體來講對體形的要求比較低。許多人都是在患有肥胖引起的並發癥後才來就診。曾經見過一些患者,看見自己體檢報告上轉氨酶高,就要求醫生開點保肝的藥。但當醫生提醒過重體重是疾病元兇,有效減重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患者常常一笑了之。” 馮文煥告訴記者,打破誤解、改變理念對減重至關重要,如果沒能建立正確的體重管理意識,減重後仍然好吃懶動,就算一時體重下降,也難以長期維持,體重反彈不可避免,會走入“越減越肥的怪圈”。

傳統認知中,激素水準變化對男性肥胖的影響很大,許多人認為這是“中年發福”的原因。馮文煥表示,這一觀點也缺乏科學依據。從病因角度來分類,肥胖可分為原發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由於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減退、肥胖生殖無能症等病理性因素導致的肥胖可稱為繼發性肥胖,大眾所稱的激素變化導致肥胖可被歸為這一類。但繼發性肥胖所佔比例很小,目前絕大部分人為原發性肥胖,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因素,進行相應的干預或治療就有希望轉變。

規範防治肥胖,

方能實現健康蛻變

過去20年,我國發佈了一系列與肥胖預防與控制相關的政策、建議和指南。據調查,我國332家三甲醫院中,已有238家開設了減重專科門診。

“早晨要吃主食、雞蛋,還要再加些蔬菜。”“上班路上的幾公里可以把電動車換成自行車,這樣每天的運動量就能達到了……”在南京鼓樓醫院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 50多歲的張先生正在與醫生討論自己的減重方案。根據體檢報告和日常飲食記錄,內科醫生、個案管理師、臨床營養師組成的團隊會事無巨細地為每位患者制定詳細的減重計劃。

“對於肥胖症的治療方式,總體而言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生活方式干預,二是藥物治療,三是在必要時考慮外科手術。”孫喜太介紹,因此,對於需要減重的患者來説,到醫院可以就診的科室有三個,包括體重管理科、內分泌科和減重代謝外科。這三個科室互通互聯,通常會對患者進行聯合診斷。

近年來,全國減重代謝手術量持續增加,2022年全國減重代謝手術實際總數量約為3萬例。孫喜太介紹,減重代謝手術是一種以腹腔鏡方式進行的微創手術,通過改善體內代謝,不僅可以減輕體重,也可以緩解或改善肥胖相關疾病或並發癥。對於BMI超過32.5kg/m2,且具有肥胖並發癥的患者,減重代謝手術是一種可選擇的治療手段。

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於減重也能帶來不錯的成效,臧平告訴記者,在針灸推拿科減重門診,她幫助過不少患者減重或在外科手術後維持健康體重。中醫能發揮“辨證施治”的優勢,副作用小、反彈小,結合西醫的檢查診療方案,運用中醫的針灸、埋線、中藥等治療,可以更好為身體保駕護航。

不過,對於很多患者而言,從沒想過減重要去正規醫院。許多人求助於網上的“減肥酵素”等網紅藥品,或報名“減肥訓練營”等機構。“這些非規範的減肥方法,在短期內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但一旦回歸原有的生活,體重很快會反彈,甚至對身體造成損傷。”孫喜太説。

減重,是一項考驗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工作,只有在多方的緊密配合下,改變認知、規範防治,才能幫助有體重問題的人群享受健康人生。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被忽視的男性肥胖正在導致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