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四上塔石鄉

今年盛夏,我邀請朋友們一起,第四次到浙江金華的塔石鄉,再度住在當地一家民宿。

塔石是個山鄉,盛夏至此,正好避都市之熱浪,享山區之清涼,躲車水馬龍之喧囂,度溪水潺潺之靜安。住在曾住過的民宿裏,免了買菜燒飯的勞頓。雖是山鄉民宿,條件卻不比正式的賓館差,而且百元包吃住,用餐時十人一桌,葷素搭配十菜一湯,餐餐變花樣,既省了在家買菜水電的消耗,食物源頭亦可以信賴,沒有污染之憂,都是無公害的菜肴。晨起,開門即見山,滿目綠水青山。漫步山邊溪水旁,看雲霧繞山巒。黃昏,一起到溪邊享清涼,觀白雲藍天,直至皓月當空照。這樣度過了好多天,吸夠了山間富氧的空氣。

更令我關注的是鄉間的人文風景。閒來漫步塔石村,只見這村莊黛瓦粉墻,街巷整潔光亮,處處擺放著分類垃圾箱。據説塔石村有3個保潔員,負責一天幾次打掃公共衛生,村民也逐漸自覺養成衛生習慣,才有今日的面貌。振興更有良方,利用山區消夏的“冷資源”,這村裏辦起多家民宿驛站。硬體或許沒有那麼高檔,環境功能衛生卻敢與星級賓館試比高,服務更能叫一些酒店汗顏。不會有一杯茶水幾十元,客人再多,都是一人一杯高山茶,不收一分錢。我住的楓溪驛棧,民宿主人袁路有免費開車送旅客上醫院、遊景點,名聲在外,據説夏天還未到,早有遊客網上預約以防客滿訂不到房間。品質可靠的旅遊帶動了這裡的各行各業。來旅行住宿的客人一般都會帶些當地的土特産回家,常見路邊酒店擺出小吃攤,麻糍糕點任品嘗。原本沉寂的山鄉充滿勃勃生氣。

不只這個村莊,塔石鄉處處可見這樣的風景,生活品質今非昔比。鄉里的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原來只在城裏見到的塑膠步道、健身器材等在這裡也逐漸變得尋常。柏油公路從深山直鋪到金華市區,每半個小時一班公交車往來便利,徒步進城早成歷史記憶。不少人家的子女工作在城裏,到週末就驅車回家看爹娘。村村都有老年人食堂,老人們吃飯足可無憂。到了週末,常遇到文化下鄉,更顯熱鬧,溪上廊橋擠滿了人,吹拉彈唱,曲音繞梁。看病也不用煩心,塔石村有衛生室,塔石鄉有正規的衛生院。鄉衛生院條件更要好些,是三層的樓房,門口停著嶄新的救護車,院裏中西醫兼有,科室基本齊全,可獨立做各種檢驗。院長傅衛明在這裡行醫32年,建特色中醫科目,擅長針灸推拿,經常帶隊下村行醫做科普宣傳,深受鄉親稱道歡迎。

山鄉變的是村容村貌,不變的是民俗民風。沒有久為鄰居如隔山、關門閉戶不來往的憂慮,十里八鄉都認識,仿佛知根知底自家人,有難有困互相幫。我這樣偶來的外鄉人,在塔石只住了一個月,常遇老鄉待我如親人,常見房東給陌生客人讓座上茶開空調,開懷暢談,也常見鄉村幹部深入農戶,問寒問暖。鄉間俗語説老百姓對幹部考核有自己的標準,哪個幹部進村狗不吠,是熟人,可見常來;狗吠,是生人,可見不常來。想來,這裡的人們,已是再熟不過。塔石有底蘊,是當年粟裕將軍率部轉戰浙西南開展革命鬥爭的老區之一。據説,如今包括塔石在內,這裡許多鄉鎮還成立了鄉賢會,聚集德高望重的長輩、社會達人、有知識的文化人、樂善好施的企業家,齊力捐資修橋補路,收集整理不可複製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甚至出版叢書,在青山秀水間留下濃郁的鄉愁。

我到塔石,親身體驗著一個地方社會發展、旅遊興旺、文化賡續,正合力繪就一幅美麗鄉村的時代畫卷,所以,願意一遍又一遍上這山鄉來。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四上塔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