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博:貴州的歌如同清泉在心中汩汩流淌
中國歌劇舞劇院駐院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楊一博清楚地記得,這是他第三次來貴州。第一次是2019年來劍河縣參加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組織的采風活動;第二次來貴州采風,去畢節的百里杜鵑;這次是最深入的一次,走了好幾個地方,印象深刻。“這次在侗寨傾聽侗族大歌,以往的想像在實際中變得真實真切。還有那些鼓樓、風雨橋、木頭民居,真是讓人覺得到處都是藝術寶貝。”
在楊一博眼裏,不管是苗族舞蹈還是侗族大歌,都以真誠打動人心。他認為,只有真誠的東西才能經得住時間的推敲和考驗。“一番考察和觀摩,豐富了我的音樂語匯。到民族地區行走,到風光旖旎的苗鄉侗寨采風,感覺非常的熨帖和舒適,而這種感覺是産生靈感的‘觸發器’。”楊一博坦言,雖然聽不懂侗族大歌的具體歌詞,但從侗家人演唱的旋律和情景表演中,他能知道這是辛勤勞作,那是談情説愛。沒想到侗歌裏還有戲劇的元素,侗寨裏的生活情趣和熱鬧場景,在歌聲和表演中如同清泉在心中汩汩流淌,他被深深打動。
“這裡的人們能歌善舞。原先我對貴州民族歌舞的認知很模糊,這次走了幾天,發現腦子一下子豁然開朗,靈感也在心底流動。”楊一博欣慰地説,上天給了我們音樂語言,在這裡能感覺到文化土壤的豐潤,能感受到歌聲的穿透力,這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福分。藝術家深入生活,與土地同歡樂,與人民共心跳,道理深刻又淺顯。也惟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侗族大歌之所以是人類文化遺産,在於它的厚重悠遠,真誠動人,這對我的創作啟發很大。”
在黔西化屋村,楊一博指著對面的“大鵬展翅”懸崖景觀説:“你看這些秀美驚奇的景色,是不是感覺行走在畫裏?或者説行走在旋律中?這麼多的山,但現在是一馬平川;食物有點辣,但辣得心頭熱乎乎的。在從江岜沙看見‘生命樹’,內心的震動無法形容,好多東西在腦子裏迴旋——苗家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僅樸素寧靜,而且高貴純潔。”
一路行走,一路拍攝,隨身攜帶的那部萊卡相機,成為楊一博記錄貴州之美的工具。楊一博笑言,喜歡攝影的他算是音樂家裏攝影技術好的,攝影愛好者裏寫歌寫得好的。光影跟音樂一樣,同樣讓人産生審美體驗,他把拍到的貴州美景、美食、美物發到朋友圈裏,給朋友們分享這份愜意和樂趣。“我不走樣地把那些照片傳播出去,讓朋友們能在真實記錄中體驗到光影裏的貴州美感。”
2017年楊一博曾寫過《烏江情》這首歌的曲子,但他卻沒到過烏江。這首歌他與詞作家尹相濤合作,由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演唱。創作前他查閱相關資料,想像烏江江兩岸都是高高的山,勤勞的貴州人民就居住在烏江兩岸,烏江是貴州的象徵之一。如今真正來到烏江邊,感覺非常的實在、充盈。説著説著,楊一博輕唱起來:“烏江山峽喲,百里畫廊。畫中桃源喲,是我的家鄉。沿河鋪錦繡,武陵換新粧。都説這裡的美喲,從江上流淌……”
貴州籍優秀女歌手楊西音子和楊一博同在一個單位,近年來兩人合作了好幾回。他還跟貴州的詞作家玉鐲兒合作過,去年的合作童聲歌曲《我看見》,被團中央少工委選中作為今年“六一”節的開場節目。其實他選歌詞的時候沒注意玉鐲兒是貴州詞作家,後來才知道原來貴州的詞作家這麼優秀。這次來貴州采風見到她,他感到很開心。
“我看見萬里群山如筍尖”,楊一博記得有這麼一句歌詞是這樣唱貴州的山。來貴州幾次,才真正理解這句歌詞的含義和美感。他表示,下一步他創作的作品,會寫貴州的美感,寫貴州的巨變,他向記者透露:詞曲作家們都在悄悄鉚勁了,交響樂、套曲、歌曲等,看來大家有得忙了。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楊一博:貴州的歌如同清泉在心中汩汩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