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實施鄉村工匠培養工程—— 實用技能帶動農牧民增收(體驗·“迎難而上我們有信心”·新時代·追夢人)

鋸片沿著鉛筆線條精準遊走,琴桿和共鳴箱面板逐步顯出輪廓;刻刀飛舞,一個栩栩如生的木製馬頭逐漸顯露出來……經過匠人靈巧的雙手,原本粗實的木頭被賦予溫婉的曲線,一下子變得靈秀起來。經過拼合、粘接等一系列工序,馬頭琴初具雛形。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鄉村工匠旺盛的制琴工廠生産車間裏,十幾名制琴師傅正埋頭趕制馬頭琴。去年以來,興安盟實施鄉村工匠培養工程,通過不斷完善培訓體系,強化評價激勵,發揮鄉村工匠的帶動作用,以實用技能帶動農牧民發展特色産業增收致富。

鄉村工匠都有哪些絕活?本報記者近日走進旺盛的制琴車間,進行了體驗採訪。

馬頭琴製作要經歷幾十道工序,製成一把好琴對於工藝要求很高

制琴車間裏,旺盛對生産的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細細叮囑每一名師傅需要注意的關鍵事項。“馬頭琴改變了我的人生。這兒的制琴師傅們也都是農民,我想讓他們的生活因為馬頭琴變得更好。”

旺盛19歲讀書時勤工儉學,與馬頭琴結緣。“最早學做馬頭琴這門手藝,是謀生手段,更是熱愛。”旺盛告訴記者,製作一把琴要經歷選材、下料,以及製作共鳴箱、琴桿、馬頭等十幾道大工序下的幾十道小工序,每一個環節都讓他著迷。

作為拉弦樂器,上弦工藝是關鍵步驟之一。旺盛介紹,馬頭琴的琴弦由兩束尼龍絲組成,單絲直徑比髮絲還細。高音弦135根,低音弦150根,根據共鳴箱和琴身尺寸,絲數略有不同。

“要確保每一根絲弦的位置和順序保持不變,還要確保全部絲弦的拉力均勻,上弦後音色才能通透,否則就是‘啞弦’。”記者從旺盛手中接過一束他已經捋好的琴弦,按照他的示範學習上弦。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記者使足了力氣,手指酸痛,琴弦依然鬆緊不一,上出來的全是“啞弦”。

記者發現,單是從成捆的尼龍絲束中數 出100多根,就頗費功夫,考驗眼力,更別説還要將絲弦按順序整合束,保證拿捏的手法和力度恰到好處,再均勻地纏繞在弦軸上。“熟能生巧,保證每次上弦出來的聲音通透,我大概用了七八年時間。”旺盛笑著説。

旺盛介紹,上弦還不算是技術活,製作馬頭琴最難的步驟,要數製作共鳴箱和調整音柱。“一把琴的音色主要取決於這兩項,也最有技術含量,即使是老師傅按照量産程式做出來的琴,細微之處也有差別。”旺盛解釋,“這就需要憑藉經驗,一點一點修整共鳴箱面板的厚度,耐心調整音柱的位置,才能讓琴發出更美的聲音。”

多年的制琴生涯,旺盛不斷在改善馬頭琴品質上下功夫。他大膽嘗試改變馬頭琴共鳴箱外觀,讓馬頭琴結合小提琴工藝,不僅開拓了中西合璧的外觀效果,還擴大了音域,比傳統馬頭琴提高了4個音階,使馬頭琴的音色更加完美。2022年,旺盛憑藉高超的技藝,被評為“興安盟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蒙古族拉弦樂器製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

評定鄉村工匠,既發掘技能人才,也促進鄉村産業發展

今年6月,旺盛獲評興安盟高級鄉村工匠。這項榮譽旨在激勵他紮根本土,以實用技能帶動農牧民發展特色産業增收致富。

如今,旺盛的馬頭琴廠共有20多名工人,全部來自周邊農村。其中絕大多數經過培訓已經成為合格的全職工人,還有幾名利用農閒來幹活的工人,每個月也有兩三千元收入。

制琴師傅包格日勒圖是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烏蘭胡碩嘎查的農民。嘎查離生産車間不遠,馬頭琴廠成立之初,他就利用農閒時間來這裡幹活。在旺盛的指導下,他的制琴技藝越發嫺熟,成為琴廠的全職琴桿馬頭雕刻工。上個月,到手工資就有1.3萬元。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這些具備實用技能的鄉土人才,逐步帶領身邊鄉親增收致富。”興安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林玉萍説。

據介紹,鄉村工匠主要是縣域內從事傳統工藝和鄉村手工業,能夠紮根農村,傳承發展傳統技藝、轉化應用傳統技藝,促進鄉村産業發展和農民就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技能人才。

2022年11月,國家鄉村振興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加快建立一支能夠滿足農村牧區發展需要的實用技能人才隊伍,興安盟根據《指導意見》制定了《興安盟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實施方案》,還制定了《興安盟鄉村工匠認定(試行)辦法》,每年組織一次鄉村工匠認定工作,把鄉村工匠評定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次,分別給予1000元、2000元、3000元獎勵。

“評定鄉村工匠,既是為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也是為了促進鄉村産業發展,激發鄉村工匠隊伍活力,希望能夠打造鄉村工匠品牌,帶動群眾穩定增收。”興安盟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大義説。

據介紹,去年以來,興安盟已培育認定鄉村工匠400多人,涵蓋了種植養殖、建築施工、家政服務、農村電商、傳統技藝等多個領域,約4000人在他們的帶動下實現就業創業。

為了培養更多紮根本土的鄉村工匠,興安盟還評估認定了45個職業技能培訓承訓機構,承擔鄉村工匠的培訓任務。王大義介紹,預計到2024年底,興安盟計劃認定1000名鄉村工匠,他們將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帶動更多農牧民參與馬頭琴製作

“沒想到做馬頭琴還能評上鄉村工匠,這對我繼續堅持制琴事業是一個很大的鼓舞。”旺盛倍感振奮。

經過多年發展,旺盛的馬頭琴廠已經具備單月600把琴的生産能力,産品線也從單一的馬頭琴製作,發展到皮面馬頭琴、朝爾、火不思、四胡、托布秀爾、電音馬頭琴等10多個品類。

評上鄉村工匠後,旺盛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多虧了國家的政策扶持。從創業初期到現在,我先後享受到無息創業貸款、免費場地使用等政策優惠。我也要盡我所能,回報社會。”

展望未來,旺盛信心滿滿,“政府對鄉村工匠的支援力度很大,不僅有榮譽,還有實打實的就業創業扶持優惠政策。”

烏蘭浩特市人力資源和就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高廣生介紹,為了更好發揮鄉村工匠的帶動作用,興安盟通過激勵機制,支援鄉村工匠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並優先為他們提供資訊技術、融資支援等多項服務和補貼支援。

旺盛告訴記者,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他要帶動更多農牧民參與馬頭琴製作,讓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幸福。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實施鄉村工匠培養工程—— 實用技能帶動農牧民增收(體驗·“迎難而上我們有信心”·新時代·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