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數字經濟賦能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深入發展,大數據、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對製造業産生深遠影響,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TIMG 2023)》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總指數在全球排名第8位,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數字經濟大國。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産業數字化規模為41萬億元,工業數字經濟滲透率達到24.0%。我國數字經濟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水準不斷提升,但在基礎設施、發展模式、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要大力促進數字經濟賦能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推進我國從“製造大國”邁向“智造強國”。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支撐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以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堅實底座,是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

深入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穩步推進5G基站、數據中心等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8大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加強智慧感測器等設施建設,提高數據資訊的感知、採集、甄別和傳輸能力,打造製造業數字資訊“高速公路”。開展“機器人+”應用行動,聚焦製造業重點領域,推廣具有較高技術水準、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工業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力爭到2025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達到492台/萬人。

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數字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新型應用模式和關鍵基礎設施。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工業網際網路已經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具有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超過240個,其中跨行業跨領域平臺達到28個,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堅持市場引導、企業主導、動態優化,推動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加速製造業生産方式和産業形態創新變革。實施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推動製造業龍頭企業核心業務系統雲化改造,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業務系統雲端遷移。鼓勵企業圍繞製造業生産特點和企業痛點問題,開發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創新解決方案,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數據監測與運作分析系統,提昇平臺應用服務水準。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動企業利用閒置資源,實現製造資源跨企業優化配置、共用共用。

加速數字技術創新,大力提高製造業全要素生産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數字技術是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技術源泉和核心驅動力,推進數字技術創新,是打造驅動製造業全要素生産率增長的新引擎。

加強自主創新,攻克“卡脖子”難題。我國製造業産業規模大、産業鏈完整、産業體系健全,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工業軟體、作業系統、晶片設計製造等方面不具備競爭優勢。國家應加大對新一代數字技術基礎理論的研發投入,努力在數字革命背景下取得原創性理論研究成果,獲得國際話語權,推動製造業産業鏈邁向中高端。聚焦高端裝備製造、電子資訊、新材料等産業,瞄準高端晶片、基礎元器件、積體電路等技術,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聯合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共同構建産業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開發雲服務技術,鼓勵統一垂直行業的製造業企業集合上雲,以訂單驅動整合産業鏈上下游資源,推動製造業産業範式革新與産業數字化升級。

強化應用推廣,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廣數字技術在製造業研發、生産、銷售、運營、服務等各環節融合應用,促進製造業企業降低生産成本、提升生産效率和創新産業模式。從區域來看,在製造業和數字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地區,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持續推動以燈塔工廠、智慧製造示範工廠、未來工廠、黑燈工廠為引領的新智造發展;在製造業和數字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製造業企業做好現有生産線的自動化改造、精益生産管理等基礎工作。從産業來看,鼓勵以規模和效率為競爭優勢的産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産業的數字化改造和新興産業的數字化進程,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從企業來看,以建設智慧製造場景、智慧製造示範工廠、智慧製造企業為著力點,分類推進企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慧製造領軍企業;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加快線上行銷、遠端協作、訂單管理、數字化辦公、智慧生産線等應用發展;發揮産業鏈“鏈主”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強化産業鏈上下游協同,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大力推進全産業鏈數字化發展。加強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加快製造業生産模式由流水線生産轉向定制化生産,製造業産業形態從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致力數字孿生、人機交互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從技術研發、生産運維、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提高效率,賦能智慧製造全面升級。

釋放數據價值,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並列為五大生産要素,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有利於構建製造業領域的新型生産力和生産關係。要推動數據高效流通,以數據要素為核心,集聚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産要素,實現數字經濟驅動製造業發展的智慧決策和模式創新。發揮數字經濟在要素配置中的“時空壓縮”效能,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加速數據在製造業生産領域的技術轉化與應用,以數據要素優化配置帶動其他生産要素的同步優化,進而提升製造業整體生産率水準,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激活“人才引擎”動能,打造製造業數字化競爭新優勢

人才是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前,我國智慧製造領域的人才缺口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據人社部預測,到2025年,智慧製造領域人才需求將達到900萬人,人才缺口預計為450萬人。在數字經濟時代,要優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激活“人才引擎”新動能,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精準引才,打造製造業數字人才高地。結合經濟發展戰略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需要,鼓勵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編制製造業數字化人才需求規劃,加大對行業領軍人才、高水準複合型人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引進力度。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通過市場化招聘、頂尖人才舉薦、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及時發現、引進人才,對製造業數字化領域的“高精尖缺”人才實施“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等靈活引才方式。推進柔性引才,打破地域、身份、資歷、人事關係等方面的約束,採取招聘、挂職、兼職、項目合作等形式招引優秀人才。

精心育才,完善人才培育機制。將製造業數字化人才納入各類人才計劃支援範圍,制定“高精尖缺”人才目錄和“數字工匠”培育庫,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展數字經濟和製造業融合發展相關研究,設置相關專業及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構建“網際網路+製造業”“數字經濟+製造業”等跨學科、跨專業的人才培育體系,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充足的專業人才儲備。支援企業與院校共建一批現代産業學院、聯合實驗室、實習基地,通過定向培養、聯合培養、校企合作培養等方式,探索製造業人才、數字人才資源共用,培育一批製造業數字化複合型人才。鼓勵企業結合自身需要、依託自身平臺制定製造業數字化人才培養計劃、加大人才培養投入,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實體的“工業4.0學習工廠”,開展員工在職培訓,逐步提升製造業企業員工的數字化、智慧化素質。加強人才培養的産學研聯動,使政府、高校、企業形成一個完整的製造業數字化人才培養生態體系。

暖心留才,優化人才服務保障。圍繞“引、育、留、用”等關鍵環節,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建設“製造業數字化人才平臺”和“人才服務港”,在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安居保障、醫療服務等所有人才服務項目方面,為製造業數字化人才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推廣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工業網際網路工程師、工業工程師等職稱評定制度,暢通職稱晉陞和人才成長渠道。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和社會氛圍,為優秀人才探索製造業數字化創新提供寬鬆環境。

科學用才,激發人才創新潛能。堅持科學用才,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效應,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把握崗位對製造業數字化人才的實際需求,結合人才的專業、特長、意願等,提升工作匹配度,做到人崗相應、以事擇人,實現人才效應最大化。加快製造業數字化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産業創新中心等建設,為優秀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臺。完善科研任務“揭榜挂帥”制度,不拘一格選聘使用優秀製造業數字化人才。針對頂尖人才量身定制激勵方案,最大限度滿足其真實需要,確保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構建以業績、貢獻、創新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支援高水準複合型人才承擔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和實踐任務。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數字經濟賦能製造業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