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走好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之路
——隴西著力培育中醫藥健康産業新業態新模式
隴西,素有“千年藥鄉”“天下藥倉”之美譽。這裡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為中藥材産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是全國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倉儲基地和交易中心,曾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
多年來,隴西縣始終堅持突出“有機、綠色、 道地”品牌,推進種子種苗繁育體系建設,依託甘肅省中草藥種質資源庫開展種子種苗繁育、新品種引進示範、標準化種植試驗等工作,先後制定了22個道地藥材品種標準化種子種苗品質、培育和栽培技術操作規程,頒布為甘肅省中藥材地方標準。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方式,構建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和藥源基地體系,推廣綠色生態種植技術,實現品質提升。
初秋時節,走進隴西縣雙泉鎮胡家門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一望無盡的綠色沁人心脾,黃芪、黨參、黃芩、柴胡等各類道地藥材種苗長勢喜人,種植戶們在地頭穿梭忙碌,目及之處煥發著勃勃生機。
“種植、培育、收割……每一個環節,種植戶們都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執行,遇到病蟲害等難題,還有農機專家現場幫助指導,我們採取一系列舉措,從源頭上保障了道地藥材的品質。”雙泉鎮黨委書記姚小剛介紹,全鎮建立了集機械深松、種子選擇、科學施肥、地膜穴播、綠色防控、田間管理為一體的中藥材綠色標準化育苗技術體系,保障了基地建設高標準、高品質。同時,強化技術培訓指導,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等方式,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技術服務指導網路,實現科學化種植、精細化管理。
“在我們這裡,中藥材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産業。尤其是近幾年,全國各地的客商都來縣裏採購,使得群眾收入連年增長,大夥種植藥材的勁頭也更足了。”雙泉鎮胡家門村村委會副主任史掌權高興地説。
千年藥鄉,正續寫著新的輝煌。2022年,隴西縣中藥材種植面積45萬畝,産量13萬噸,中醫藥全産業鏈産值達到290億元。全縣中醫藥産業發展勢頭強勁,不僅成為富民強縣的區域首位産業,更為中醫藥事業邁入高品質發展“快車道”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隴西縣憑藉中藥材産業優勢,大力發展中醫康養事業。隨著隴西縣中醫院興建的隴西智慧中醫堂落成,10余種臨方配製製劑和臨方加工中藥飲片被作為院內製劑廣泛使用。
如何讓“一個良方”變為“一味好藥”?隴西縣中醫院炮製室團隊從一次次實踐中得出經驗:從選材用料到加工方式,再到使用方法,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控、反覆論證,確保藥材發揮出最大的藥用價值。
隴西縣中醫院炮製室副主任藥師李玉明認為,“只有給患者用上優質上等的藥材,才能更好發揮出治病救人的效果”。為此,縣中醫院在中藥材選購方面專門制定了嚴格的驗收標準,對黃芪、黨參、款冬花、柴胡、防風等大批本地種植的藥材也要精心挑選進購,確保患者服用的每一劑中藥療效確切、安全可靠。
此外,各類院內製劑的製作工藝、成品性狀也十分講究。“拿到一個藥方,最終製成藥包、藥膏、顆粒或粉劑,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嘗試進行改良。”李玉明以製作足浴包為例解釋道,剛開始,用原藥封裝製成了足浴包,臨床發現其並未發揮出預想的藥用效果;後來,將原藥打碎研磨成細粉狀,患者使用時又經常出現漏渣、結塊等現象;最後,將原藥加工成粗粉進行包裝,不但效果良好且使用方便。
三黃栓、損傷膠囊、玉紅膏、腰疼貼、隴西貢茶、麩炒蒼術……在隴西縣中醫院炮製室團隊精心調製下,多種臨方配置、加工的中醫藥正發揮著在“治未病”中的預防作用、在醫療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調理作用,護航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隴西縣將以醫為“媒”、以藥為“引”,按照全産業鏈打造、全過程監測、全週期服務的理念,加快建設和推廣中醫藥産業標準化體系,同時緊盯醫、藥、養三個關鍵,著力培育發展中醫藥健康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步履鏗鏘走好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之路。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奮力走好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