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鄉村民宿旅遊發展的“黟縣模式”及其啟示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鄉村民宿作為一種依託鄉村住宅打造的新型鄉村旅居業態,逐步從景區景點旅遊的配套産品發展成為以鄉村旅居度假目的地為特徵的“民宿集聚區”,從鄉村旅遊的配角走向主角,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一股新興力量。2017年,原國家旅遊局發佈了《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行業標準。2021年11月,全國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佈確立了首批甲級、乙級旅遊民宿。隨著一系列相關制度和政策的出臺完善,鄉村民宿旅遊已經從自發發展進入到規範發展、繁榮發展階段。

根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民宿藍皮書:中國民宿發展報告(2020~2021)》統計,2020年有76.91%的民宿位於鄉村。在各地鄉村民宿發展實踐過程中,安徽黟縣依託其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的鄉村文化遺産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成為全國最早發展鄉村民宿旅遊的地區之一。近年來,黟縣鄉村民宿旅遊與鄉村振興、遺産保護、鄉村田園風光和鄉村生活方式緊密融合,形成了一批具有規模效應的“徽文化民宿集群”,實現了由一個山區農業小縣向國際鄉村旅遊度假區的華麗轉身,形成了全域鄉村民宿旅遊發展的“黟縣模式”。

發展態勢

黟縣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古徽州六縣之一,是徽州文化和徽商的重要發祥地,擁有以世界文化遺産西遞、宏村為代表的6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44處中國傳統村落,3900余幢古民居。黟縣豐富的鄉村文化資源為鄉村民宿發展提供了載體,民宿在黟縣旅遊業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目前,常住人口不到10萬的黟縣,掛牌民宿、鄉村客棧等有903家,形成了西遞、宏村、塔川、碧山、南屏、龍江、柯村、美溪等8個民宿集群,其中包括塔川書院、御前侍衛、舊街墨野等115家精品高端民宿,形成了良好的全域鄉村民宿集群發展態勢,在全國具有顯著的示範效應。

2013-2018年,黟縣旅遊接待量由643.53萬人次增加到1196.09萬人次,年均增幅14.31%;旅遊總收入由51.82億元增加到98.71億元,年均增幅7.81%。其中,民宿年接待遊客超220萬人次,年旅遊綜合收入近20億元,佔全縣旅遊總接待量和總收入的1/5。以旅遊為主導的服務業已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旅遊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佔全縣勞動就業人口的1/4。鄉村民宿旅遊有力地推進了鄉村振興,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10090元增加到15349元,年均增長8.6%,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生力量。

主要經驗

一是推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黟縣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厚植鄉村文化資源優勢,提出“古村落+新民宿”發展模式,立足徽文化資源優勢,以古建築古民居為載體,以田園風光為本底,著力塑造“黟風黟宿”民宿整體品牌。通過對徽派傳統村落、民居建築的保護,對傳統民俗非遺和生活方式的傳承,將傳統鄉村美學、人文精神、田園生活方式融入民宿的設計之中,開發文創産品,守護精神家園,致力於優化民宿發展的人文自然環境,打造了“桃花源裏人家”“中國畫裏鄉村”等旅遊度假品牌。

二是注重鄉村旅遊與鄉村綠色生態環境相結合。黟縣生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第一産業為根基,大力發展綠色農産品,開設民宿扶貧專櫃,發展行銷“五黑”農業,以代銷農産品和吸納勞動力就業的形式幫扶貧困戶。同時著力優化民宿發展環境,該縣建成柯村油菜花、五里桃花等一村一品特色村34個、農旅精品線路10條,努力打造“詩詞歌賦”般的田園風光意境,做到藏富於民的同時也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三是不斷創新全域鄉村民宿發展的體制機制。黟縣組建民宿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全局政策性問題,編制《黟縣民宿發展專項規劃》,出臺所有政策推動民宿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黟縣推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政策,從根本上釋放改革紅利,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和房屋,通過老舊宅基地的流轉喚醒沉睡的本土資源,吸引社會資本力量與之有機銜接。積極探索民宿“個轉企”試點和“兩山銀行”試點,不斷規範市場秩序,提升品質,推動民宿産業的規模化和規範化。成立黟縣民宿協會,為産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示範交流的服務平臺;舉辦民宿管家大賽,加強文化和旅遊人才隊伍建設,選拔儲備一批優秀導遊及民宿管家人才,打響黟縣旅遊服務品牌;吸引“旅黟人才”,促進鄉村“雙創”,創建一個有徽州文化特色的設施完備、景觀優美、人文和諧的鄉村經濟共同體。組建大型國有企業——徽黃旅遊集團負責整體開發縣域內12個景區,針對民宿發展痛點,自主研發了“徽黃遊”數字平臺,通過業態資源整合,吸引民宿進駐,集聚規模效應,搭建綜合服務平臺。

四是繁榮發展鄉村民宿旅遊衍生産業。圍繞“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與攝影、影視、農業、生態、節慶、賽事等相結合,促進民宿與其他産業的融合發展,打造民宿發展新模式,助力民宿産業的轉型升級。在撬動鄉村旅遊産業資源融合和民宿産業鏈延伸的同時,帶動了大批農民增收致富。圍繞“‘宿’造美好生活”的戰略思維,黟縣積極引導民宿推進鄉村美景觀光、文創手作體驗、深度度假休閒、鄉村戶外運動、非遺文化體驗、電競動漫娛樂等新興業態的發展,延長民宿産業鏈和遊客體驗價值鏈,形成了獨具徽文化魅力的鄉村民宿旅遊産業集群。

啟示價值

一是深挖鄉村民宿的人文品質,打造承載鄉愁記憶的鄉土文化空間,讓民宿成為有溫度的“家”。民宿産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以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為主要服務內容的時代。對於城市居民來説,鄉村民宿是滿足內心對田園鄉村的嚮往的載體、追求“詩意棲居”的現實空間,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精神消費品,承載著人們回歸鄉村尋找鄉愁的情懷。故而民宿不是單純的住宿産品,更強調與鄉村的自然與文化生態融為一體,更加注重對鄉村美學、生活方式的深度體驗,是一種融入鄉村文化生活的旅居生活方式。因而,深厚的鄉土文化是鄉村民宿的靈魂,鄉村民宿不僅體現著當地民宿的特色,推動鄉村旅遊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也為遊客創造了更加豐滿的文化體驗,傳達文化價值,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效統一。

二是統籌規範管理,創新體制機制,發揮民宿集群效應。鄉村民宿産業的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全域統籌和行業監管作用,提升行業治理水準。結合鄉村旅遊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偏好等特點,制訂全域性的民宿發展政策和發展規劃,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打造若干個具備完善的住宿、餐飲、景點、文創、農業等綜合業態的鄉村民宿旅遊産業集群。集群內的民宿主體實行資訊共用、業務共建、整體行銷,保證集群外部的統一性和集群內部的差異性,有效解決民宿同質化、分散化、規模小、選擇面窄等問題。通過對鄉村民宿集群品牌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集群內資源共用和品牌共建,綜合提高區域性民宿産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三是促進民宿旅居與鄉村産業融合發展,培育鄉村振興的內生力量。一方面,通過鄉村民宿産業集群化發展,發揮市場機制,發展社會力量,充分激發村民參與民宿經營發展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充分吸引利用勞動力、技術和資本,開發以民宿經濟為核心的新型鄉村經濟模式,讓民宿發展與鄉村振興互相驅動,相輔相成。另一方面,通過鄉村民宿産業多元融合發展,拓寬經營業態,提升盈利空間,把民宿由單一的住宿點升級轉變為多元業態聯動發展的“鄉村文旅綜合體”,有效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人才、資訊、技術、管理等要素向鄉村地域空間流動,促進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優化城鄉體系和産業佈局,培育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來源:中國旅遊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鄉村民宿旅遊發展的“黟縣模式”及其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