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助力成渝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8月8日晚,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大運會會旗順利“交棒”德國萊茵-魯爾區。在閉幕式舉行前夕,8月7日淩晨,滿載著液晶螢幕、汽車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成都—杜伊斯堡)專列從成都市青白江區順利發車,奔赴位於萊茵–魯爾區的杜伊斯堡港口,處於亞歐大陸兩端的兩個城市聯繫愈加緊密。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10年間,從重慶、成都發出的中歐班列,日夜不息、馳騁萬里,成為承載中國西部對外開放使命的重要樞紐動脈。
2021年,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班列數量、運輸貨值兩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並率先成為唯一實現雙向運輸平衡的班列。2022年,中歐班列(成渝)開行數量佔全國累積開行量近四成,成為全國開行量最多、開行最均衡、貨值最高、貨源結構最優的中歐班列,在助推沿線貨暢其流的同時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助力。
全力保障國際物流通道暢聯暢通
成都市青白江現代物流大廈展廳內懸挂著一幅中歐班列運作路線圖,紅線標注的線路從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分兩路途徑哈薩克、俄羅斯等國,向歐洲延伸,這便是中歐班列的西向通道。得益於這一鐵路通道網路的不斷延展,過去10年間,上海、寧波,羅茲、杜伊斯堡……百餘個境內外城市相繼成為這張網路的轉換節點,國內1.5萬家企業借此發力海外市場。
相對海運,中歐班列時效更快,從成都到波蘭羅茲,海上運輸需要45天至50天,通過中歐班列僅需12天左右;相對空運,中歐班列時效相似,成本減少4/5,加上中歐班列實現了常態化開行,日臻完善班列線路,足以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2016年,19140株榕樹苗搭乘蓉歐班列〔中歐班列(成渝)前身〕前往荷蘭。發運方四川禾晟德進出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家通過鐵路出口花卉苗木産品的企業。如今,該企業已與歐洲多家企業達成長期穩定合作。“中歐班列不僅能大幅節約運輸成本,還能滿足花卉苗木對冷鏈專櫃的需求。”該公司總經理高雲飛感慨,內地花木出口歐洲,以前是不敢想像的事,中歐班列的開行讓其成為現實。
“中歐班列的開行從根本上破解了成渝地區內陸發展困境,有助於成渝地區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建設,推動了成渝地區産業結構優化提升。”在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兵看來,自工業革命以來,在海洋經濟主導的全球經濟格局中,內陸發展長期受到制約。“中歐班列的開行破除了西部內陸不靠海不沿邊的弊端,為成渝地區對外開放開創了新渠道、打開了新空間,成為帶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重要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一組數據可以與上述觀點相印證。從2013年首趟蓉歐班列開行至2023年5月31日,從成都中心站開出的中歐班列超6000列,運輸貨物品類從最初的二十幾個躍升至11597個,境內外130余個城市由此拉近了空間距離,實現了更為緊密的互聯互通。
在此基礎上,新的方向還在不斷開拓。目前,成渝兩地正加速建設“多通道跨境、多口岸過境”的國際班列大通道,積極建立以成渝為主樞紐、四向拓展延伸的國際班列線路網路和陸海貨運配送體系。其中,成都已建立起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成都國際班列線路網路和全球陸海貨運配送體系;重慶已形成“3+8+N”體系,干支網路基本輻射亞歐大陸全境,並實現了與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等物流通道的無縫銜接。中歐班列(成渝)運作線路拓展近40條。依託“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的強強聯合,縱跨亞歐大陸國際物流體系正在加速拓展。
多舉措促進班列運作“多拉快跑”
仲俊斕是成都中歐班列首發列車司機。談起中歐班列,他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日新月異”。
從最初的每週1列到每天3列、每天5列,再到現在的高峰期每天8列;從80公里運作時速到如今的120公里;從10人司機隊伍增加到500多人。10年間,中歐班列“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強到精”,並以勢如破竹之勢,實現年均開行數量“從十位數到百位數,再到千位數”的跨越式增長。
如今,中歐班列的貨物運輸早已從“單一到達”轉化為“雙向交流”。川渝兩地協同共建中歐班列(成渝),讓這條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物流運輸“動脈”通道越來越廣。
通道暢的基礎上,如何讓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鐵路運輸部門與港口企業正在加強協同。通過實現資訊交互共用、深化運輸組織工作,中歐班列的品質和效率實現穩步提升。
位於新都區泰興鎮的成都北編組站是中歐班列往來匯聚的重要集散地。搭載五顏六色集裝箱的中歐班列需在這裡完成列車編組,然後運轉至青白江國際鐵路港。
“鎖頭指向正確,車鉤、車輪、閘瓦都沒有問題。”編組站內,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北車輛段成都北上行運用車間技術員劉偉正在對已完成編組的集裝箱平車進行檢查。
劉偉介紹,中歐班列編組作業前置於成都北車站,他的工作就是根據運載需求,將符合規格的平板車挑出來,快速編成車組,還要對車輛關鍵部位零部件以及防脫裝置進行詳細檢查。“隨著運載需求增加,載重70噸的新型集裝箱平車使用佔比逐步升高,更快的運作時速、更長的運輸距離、大噸級載重對選車和檢查都提出更高要求。”劉偉説,這要求作業人員必須細之又細,確保萬無一失。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成都北車站調度主任黃君介紹,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的增加,對列車編組和車流組織都提出更高要求。“我們一直在積極優化班列運輸組織,靈活調整作業流程,不斷加大編組輛數和提升牽引品質。通過加強與海關、邊檢、貨運代理公司等溝通協調,及時做好空車調配和裝箱作業,針對中歐班列開闢綠色通道,確保優先承運、優先裝車、優先挂運。”
黃君透露,今年春運期間,北編組站的老舊設備完成了大修更新,道岔、工電系統、信號設備完成了聯合整治,這些都為貨車編解效率的提升創造了條件。
“我們已實現對中歐班列載運貨物的多方協同監管。入境轉乘中歐班列的貨物,只用辦理一次轉關,就可完成所有手續,結合H986大型集裝箱檢查設備的使用,可以實現不打開集裝箱的‘非侵入式’查驗,提升聯運物流效能。”今年7月7日,搭載著汽車零配件的“瀾湄蓉歐快線”在成都國際鐵路港首發,實現快速通關。成都海關所屬青白江海關副關長顏毅介紹,快速通關的秘訣,在於利用成都海關物流監控綜合管理平臺,打通運營企業、鐵路部門、入境口岸及屬地海關數據壁壘,強化溝通協調實現高效協同。
共建成渝産業發展區域合作典範
在成都市青白江大道和貨運大道交匯處,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中歐平行進口車供應鏈基地(以下簡稱“中歐汽車城”)異常顯眼。寬敞的汽車展廳裏,來自歐洲、美國、中東等地的數十輛進口汽車陳列其中。
在某品牌進口車展位前,幾位市民正耐心地傾聽工作人員的介紹,江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之前看平行進口車只能去天津、上海,現在‘家門口’就能買,不光省了交通費、運費,售後也有保障。”江先生説。
談起這幾年的發展,中歐汽車城運營方、成都正業佶祥平行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友富感觸頗深,“得益於中歐班列,公司業務從平行車進口到二手車出口,成長速度非常快。從2017年的1600萬元到2022年的4.3億元,業務量增長約27倍。”
陳友富的故事,只是眾多因中歐班列獲益的企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成渝兩地堅持通道帶動經貿、産業發展,依託中歐班列運輸優勢和品牌效應,打造外向型産業集聚地。穩定開行的中歐班列(成渝),推動著西部電子、汽車、機械等適鐵適歐産業高效發展,特色樞紐經濟發展初具規模。
以通道促貿易,以貿易聚産業。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引進順豐、廈門建發等供應鏈管理企業,打造“一帶一路”供應鏈配置中心;香港玉湖、盒馬鮮生等國際貿易龍頭企業落戶,構建多功能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TCL、佩南頓等加工貿易項目落戶綜保區,集聚出口型先進製造業。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則引進了中特物流華貿多式聯運運營中心、浩航國際等多式聯運頭部物流項目,落地新希望鮮生活、鮮易鮮冷鏈等物流倉儲項目和國通智慧冷鏈産業園、凡品等冷鏈進口貿易項目,聚集口岸醫藥、冷鏈、貿易等臨鐵特色産業。
就在上個月,從俄羅斯莫斯科發運的首趟中歐班列冷鏈專列到達成都國際鐵路港。據悉,該專列全程採用冷鏈運輸模式,裝載31櫃肉類、5櫃冰淇淋,約830噸,用時15天到達,是疫情後冷鏈進口業務恢復以來的全國首趟中歐班列冷鏈專列。
“以前我們運輸貨物通過海鐵聯運要40至50天,現在只要15天左右。鐵路全程冷鏈更加便捷、穩定、安全。”參與此次運輸合作方的俄羅斯瑞發冷鏈運輸公司駐中國區總代表徐安娜説,“中歐班列(成渝)的開行計劃多、線路多,讓我們有了更多選擇性,而且配套服務也很完善。”
今年以來,成都國際鐵路港積極推進進出口冷鏈業務,通過對接進口肉類企業、梳理完善業務流程、協調解決堵點和痛點,利用中歐班列(成渝)為進口肉類冷鏈業務的全面增加做好充足準備。今年年初至今,共運送冷鏈商品超千噸,全力助推西南地區進口消費升級。
“創新開行中歐班列(成渝)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服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主任杜進有表示,下一步,成渝兩地將圍繞發揮成渝極核帶動作用、雙核聯動效應和集結中心樞紐功能,開展更加緊密務實合作,保持班列多路徑、多通道安全穩定運作,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和多元化服務水準,推動中歐班列(成渝)實現可持續、高品質發展。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中歐班列助力成渝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