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借助幻想,增添科學的樂趣

隨著《流浪地球2》《三體》的上線,一股科幻風悄然颳起。從小説到影視,中國的科幻原創作品持續走紅。

《2023年中國科幻産業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科幻閱讀産業總體營收30.4億元,同比增長12.6%;科幻影視産業總營收83.5億元,同比增長16.1%,科幻産業正蓬勃發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支援科普展品研發與科幻作品創作以強化科普能力建設。

科幻作品和科普有什麼關係?如何做好科幻作品創作?日前,記者走進西安交通大學科幻協會進行了採訪。

優秀科幻作品具有重要科普意義

對西安交通大學學生李文潔而言,科幻作品不僅僅意味著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是激發想像力、窺見科學的一扇大門。

“接觸科幻作品,不僅讓我接觸到了瑰麗的幻想世界,也讓我了解到許多科學知識,學到科學思維,還開闊了眼界。”李文潔介紹,她通過閱讀科幻小説《呼吸》《你一生的故事》,對熵增定律、語言語義等概念和專業知識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科幻作品雖不是科學著作,但能借助幻想增添科學的樂趣,把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更易於接受。“科幻小説之父”凡爾納最先有意識地強調科幻作品的知識傳播功能。他的著作《海底兩萬里》融合了大量的地理、歷史、生物、氣象知識,廣受讀者喜愛。“第一次接觸《海底兩萬里》時,我就喜歡上了這部小説,知識性與趣味性充分彰顯!”李文潔説。

在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文學與影視文化研究所所長王瑤看來,閱讀科幻作品有助於培養讀者的科學素養與科學精神,使其更有批判精神、好奇心、創造力。從事科幻文學與文化研究教學之餘,王瑤也活躍在創作領域,創作了《關妖精的瓶子》《晚安,憂鬱》《鐵月亮》等大量科幻作品,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

出於讓更多學生接觸科幻、喜愛科幻的目的,王瑤在校內開設了科幻與想像力的選修課,並擔任西安交通大學科幻協會的指導老師。“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也帶來了一系列跨學科的新問題。”王瑤説,“一方面,我希望通過開設科幻課程讓學生多了解前沿科技,多思考,激發他們的研究興趣;另一方面,我希望能指導對科幻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創作,讓更多人加入到科幻創作的隊伍裏來。”

創作需兼具科學與人文素養

時代呼喚優秀的科幻作品,也給科幻創作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那麼,應具備什麼素質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科幻作品?在採訪中,大家紛紛表示,創作出好的科幻作品,要兼具良好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

技術爆炸時代,很多新技術從想像變為現實,科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投射社會發展的寓言。“在科幻作品的創作中,用核心科學概念串聯整個故事脈絡尤為重要,對科幻創作者的科學素養提出較高的要求。一些經典作品裏會常常出現黑洞、時間旅行等深奧的概念,想要表達清楚、巧妙利用,創作者就需要了解相對論等知識。”李文潔認為。

“在這個現實技術不斷回應科幻想像的時代,留給創作者合理想像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例如,曾經的腦機介面、數字生命體等科幻概念都正在加速照進現實。”西安交通大學科幻協會會員劉沛麟介紹,“科幻作家寶樹的《人人都愛查爾斯》裏所涉及的虛擬網路直播技術正在成為現實。不久前,這種設定看起來還非常超前,但最近,網路上已經出現了許多虛擬主播。你會驚覺,小説已經成為現實。”

“科幻創作要求創作者必須時刻去關注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一些好的科幻作品往往涉及前沿理論,能充分反映出科技發展的趨勢。”西安交通大學科幻協會會員闞雲舒表示。

“科幻小説是一種以科學和技術為基礎,通過想像和創造構建未來世界的文學體裁,這就要求科幻作品要注重人文性。如何將科學巧妙地與文學相結合也是創作的難點。”西安交通大學科幻協會會員雷升源對此體會頗深。作為一名科幻愛好者,他閱讀過大量科幻作品。他認為,有些作品因為塞入大量公式,閱讀體驗比較差,甚至引發讀者強烈不滿。

“在進行科幻作品創作時,我們在注重科學性的同時,要強調通俗性,要充分考慮讀者群體的特點。科幻小説不是科學研究報告,它是一種文學體裁,創作要面向大眾才行。”雷升源認為。

為科幻創作搭建平臺

儘管近年來涌現出《三體》《流浪地球》等優秀的科幻作品,但仍是鳳毛麟角,人們期待更多更精彩的科幻作品不斷出現。

高校作為科幻愛好者的聚集地,將科幻相關課程引入課堂,對激發創作熱情是一個好嘗試。王瑤認為,大學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接觸、討論科幻作品,甚至去嘗試寫作的機會。“喜歡科幻對很多人來講是個本能的事情。大學應該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能探索自身興趣,得到方法引導,讓學生能有機會把科幻興趣與職業發展聯繫在一起。”她説。

王瑤的很多學生都熱衷於科幻創作。其中,2021級碩士生牛煜琛的作品《至愛西比爾》獲得了第十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三等獎。

依託社團,舉辦線下活動也有利於激勵更多人參與創作,推動科幻事業發展。西安交通大學科幻協會多次舉辦科幻徵文、科幻寫作接龍、線下觀影活動,反響熱烈。僅第一屆西安交通大學科幻協會“星痕杯”高校科幻徵文,就收到投稿108篇。

“如果社團活動能有專屬活動室,有更充裕的資金支援,審批流程能夠適當簡化,搭建起一個促進多方溝通的平臺,那麼,高校科幻活動的開展一定會更加順暢。”闞雲舒説。

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也為推廣科幻作品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作為科幻愛好者,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師劉彥多年前參與過《科幻世界》雜誌社俄語作品翻譯工作。她認為,中國科幻産業發展不均衡,很多優秀的科幻作品基本上是以文字形式呈現,未來産業發展還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多模態敘事,進一步完善産業鏈。

“當前,科幻小説改編創作的空間非常大,並不一定需要盯著大製作,網劇、動畫、遊戲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科幻産業也應該去嘗試更多的媒介形態。”王瑤建議。記者 張梅 實習生 房欣怡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借助幻想,增添科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