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城口 “中國生態氣候明珠”孕育“大巴山藥谷”

大巴山海拔高差大,自然環境複雜,是著名的第三紀、第四紀植物的避難所,具有良好的中藥材資源稟賦,是國家中藥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也是國家中藥材原料核心産區之一。

城口縣地處大巴山腹地,被譽為“中國生態氣候明珠”,是”中國綠色生態中藥材示範縣”。依託自然生態資源,中藥材産業正成為城口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舉旗性産業之一。

7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城口縣建設“大巴山藥谷”新聞發佈會,城口縣將聯動一二三産業,構建種植、加工、銷售、藥文旅融合等全産業鏈發展格局,推動中藥材産業高品質發展。

到2025年,全縣將建成産地加工一體化示範區1個,精深加工能力達8000噸以上,中藥材産業産值達到20億元。

資源富集 可供開發利用中藥材上千種

城口縣是重慶和三峽庫區連接陜南、川東、鄂西的交通要塞,位於秦嶺以南、長江以北的中國氣候南北過渡帶,亞熱帶山地氣候明顯,年均氣溫13.8℃,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系發達,是國家優質水資源戰略儲備庫的重要水源地。

據統計,城口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2.8%,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萬個/立方米,縣城空氣優良天數達360天。城口因此榮獲全國唯一“中國生態氣候明珠”、大中華最佳綠色生態旅遊名縣、國家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示範區、中國天然富硒農産品之鄉等榮譽稱號。

“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城口生物多樣性豐富。”城口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城口具有良好的中藥材資源稟賦,適宜多種中藥材生長,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和11個優先重點保護區域之一,被譽為“大巴山生態藥谷”。

1844年,城口第一部縣誌《城口廳志》.物産志的藥屬記載中藥材品種114種,明確細緻記載人工栽培川黨參、黃連、厚樸等,天麻、黃連、川黨參、厚樸、黃柏、麝香、虎骨等數十種中藥材已經常年在市場進行交易。1891年,法國傳教士鮑爾·法吉斯在城口縣採集了兩千多份植物標本。

據第四次資源普查統計,城口全縣境內有藥用價值的中草藥3800余種,可供開發利用的中藥材上千種,有植物模式標本種251種,其中藥用植物達178種,是北半球亞熱帶同緯度地區最著名的模式標本産地。

“不但品種多,品質也非常好。”該負責人稱,全縣多數中藥材生長在中高山地帶或者林下倣野生種植環境,病蟲害發生率低,農藥、化肥等投入品少,藥材幹物質積累充分、藥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很高,農藥殘留、重金屬、有毒有害成分含量非常低,尤其獨活、天麻、雲木香、太白貝母、黃柏、連翹、淫羊藿、川黨參等資源好、品質優勢突出。他透露,“城口淫羊藿、天麻、太白貝母、連翹、川黨參等部分藥材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於《中國藥典》(2020版)規定標準的數倍。”

近現代期間,城口所産的黃連、天麻、川黨參等中藥材還遠銷到日本、德國、義大利、東歐、美國、新加坡和東南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在城口創建“坪壩工農紅軍藥房”,用當地極其豐富的優質中藥資源給城口軍民提供了良好醫療保障,並成功防治了當時肆虐的“雞窩寒”疫情。1958年,城口産的天麻被國務院作為“七品神藥”禮品饋贈給坦尚尼亞貴賓。

上世紀七十年代,城口是當時四川省中藥材計劃單列縣,還是全省中藥材調劑品種最多的縣。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重慶市中藥研究院、西南大學等院校在城口縣採集發表大量生物物種。

政策給力 投上億元資金扶持産業發展

20世紀七十年代,城口縣就建立了藥材專業生産隊,骨幹藥材品種“野生變家種”取得突破性進展,中藥材産業逐步成為全縣“八大骨幹項目之一”,人工種植逐步超過野生藥材的面積。

“舉生態旗、打生態牌、走生態路、靠生態致富。”城口縣委負責人稱,近年來,城口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依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政策機遇,把中藥材産業作為生態産業和長效富民産業,持之以恒培育壯大。”讓産業的成色更綠,讓綠色的産品更多,讓産品的品質更優,持續推動中藥材産業高品質發展。”

2018年,城口縣實施“中藥材産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1年後將中藥材産業定位為“特色效益農業戰略性支柱産業”,2020年又明確為四大重點産業之一。

2021年,城口縣將中藥材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特色主導産業來抓,制發了《城口縣中藥材産業提升行動計劃(2021—2025)》《城口縣中藥材産業扶持辦法(2021年)》《中共城口縣委城口縣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縣委縣政府總控、經濟主體總管、行業協會統籌協調、鄉鎮部門服務保障”的工作架構,務實抓好中藥材産業全過程服務,推動中藥材産業做優做強。

“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還存在三方面的短板。”城口縣林業局負責人坦言,一是規範化規模種植水準較低,80%以上的中藥材産品由農戶家庭種植,難以實現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生産經營;二是産業科技創新不足,新品種、新技術、新産品的試驗示範、轉化推廣力度不夠,大多藥農沿襲傳統種植方式;三是産品品質標準體系不健全,品牌支撐乏力,導致産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他表示,“既要解決‘拳頭’品種的問題,又要破局規模化困局。”

城口山高坡陡,農業用地零星分散,多為“巴掌田”“雞窩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建設規模種植基地談何容易。

城口縣充分結合自身“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特點和“山高坡陡溝深”的地貌特徵,充分發揮城口全市第一森林大縣的優勢,在穩住傳統耕地中藥材品種基礎上,抓科研選育新品種、向森林要産業發展規模,因地制宜發展林地中藥材品種。

2020年10月,城口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簽署協議,合作共建重慶市大巴山中藥研究院,建設渝東北、渝川陜大巴山區域中藥材科技第一平臺,先後選育出高品質淫羊藿、曲莖石斛、連翹、天麻等潛力品種。

與此同時,城口縣在全市第一個發展國儲林項目。新成立的城口縣大巴山林業開發有限公司擁有10億元政策性優惠銀行貸款基金,在全縣11個鄉鎮收儲林地70萬畝,探索國家儲備林+中藥材發展模式,推動城口中藥材品種從原來完全依靠有限耕地向耕地、林地雙向發展的品種佈局。

2021年,城口縣在項目區投資建設林下中藥材産業示範基地,發展林下天麻、淫羊藿種植,成為全重慶國儲林項目建設的示範樣板。

現在,城口初步形成”大品種(淫羊藿、連翹、天麻)+區域特色品種(曲莖石斛)+面上品種(獨活、雲木香、大黃、太白貝母等)”的品種優化佈局;健全完善了從種源、種植、加工,到銷售、研發、康養的全鏈條、全環節、全方位的普惠性政策體系。

據統計,2018年—2022年,城口縣先後投入中藥材産業扶持資金8000余萬元,健全完善套從種源、到種植、加工、銷售的全鏈條、全環節、全方位的産業扶持體系;2022年,又投入資金2700余萬元支援産業種植、初加工和科研,進一步增強藥農、經濟主體發展中藥材産業的信心。

龍頭帶動 以大企業帶大産業促大發展

早在1966年,城口縣就在白芷鄉建立了第一家中藥材(附子)加工廠。實踐證明,只有完善農産品加工,才能帶動産業規模化發展,提升産品附加值,促進産業增值增效。

“以引龍頭、招大商、搞加工為總抓手,推動中藥材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城口縣經信委負責人稱,“通過新建、改建、擴建方式,推動基礎好、潛力大、示範帶動能力強的加工企業改進技術設備,推進大宗藥材産地初深加工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提高加工能力、效率和標準化生産水準,從而打造中藥材加工企業聚集區,提升産業集中度、競爭力和影響力。”

近年來,城口縣先後引進重慶天寶藥業公司(以下簡稱“天寶藥業”)、山東魯商集團、北京同仁堂重慶藥店公司、重慶國舒制藥、重慶硒旺華寶、重慶裕品堂制藥等具有資金實力的一批中藥企業落地城口;正在積極與上藥集團、廣藥集團、北京盛諾基公司、重慶醫藥集團、重慶華森制藥、重慶萬和藥房等大型醫藥企業洽談,從中藥材精深加工、大健康産品研發生産、藥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以大企業帶動大産業發展,加速推動城口中藥材全産業鏈發展,促進城口生態價值高效轉化。

廟壩工業園區依託天寶藥業、昭德堂藥業、大巴山生物科技等龍頭企業,建成中藥材規整、切片、炮製、包裝自動化生産線1條,酸棗仁精油健康産品生産線1條,天麻淘洗、烘乾初加工生産線1條,花茶、蜂蜜罐裝縣各1條,中藥材晾曬、烘乾、切片初加工生産線3條。

截至目前,城口培育中藥材市級龍頭企業2家,縣級龍頭企業6(10余)家,從事中藥材産業的經濟主體達到300多家,覆蓋全縣40%以上農戶。全縣鮮藥材初加工能力達到6千(3萬噸)噸,其中廟壩工業園區加工能力2000多(1萬)噸,在鄉鎮有投入運營的初加工基地3個,加工能力約2000多噸。

2022年,廟壩工業園區被市經信委批准建設成為城口縣特色中藥材加工基地,已入駐重慶天寶藥業有限公司、重慶昭德堂制藥有限公司、重慶神田藥業有限公司、重慶三源堂醫藥有限公司、城口縣天星靈芝種植有限公司、大巴山生物科技公司、城口潤雨中藥材有限公司等企業。

今年,重慶大巴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入駐園區標準廠房,建設天麻菌種加工廠和天麻初加工生産線;同時依託大巴山(城口)中藥材品種評價測試中心項目的立項建設,加強與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和山東省商業集團公司等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合作,突出中藥大健康産品的研發與生産,促進全縣中藥材全産業鏈發展。

城口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産地藥材為原料,開展生物制藥、中藥切片、精製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藥獸藥、中藥大健康産品等産品生産,將中藥材産業逐步向中醫藥産業發展延伸,培育中藥材産業新的增長點。到2025年,園區入駐企業達到10(20)家以上,園區年産值達到10億元以上。

百姓致富 中藥材成鄉村振興支柱産業

在城口縣明中鄉雙利社區,村民朱申建13年前剛種植中藥材不到12畝。現在,他利用林下種植獨活80余畝、雲木香30余畝、黨參20余畝,其他藥材5畝左右,年收入30萬元以上,解決30人務工,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獨活470余畝。

“家家種藥材,戶戶能致富。”明中鄉負責人稱,龍頭企業既解決了中藥材銷售問題,還幫忙解決種植技術問題,全鄉1100余戶群眾就有800余戶種植中藥材,年均種植保有面積5000畝以上。他説,“龍頭企業讓大家吃上定心丸,全鄉形成了‘有人就種藥’‘有地就有藥’的發展態勢。”

過去,由於市場資訊閉塞、銷售渠道不暢,城口中藥材産品長期面臨“優質不能優價”的窘境。2017年開始,天寶藥業公司不僅加工中藥飲片,還廣泛推行“訂單種植”、“訂單銷售”模式,推行中藥材鮮收,實行“收購最低保護價”機制,打通市場銷售瓶頸;同時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實行“定制化生産、訂單化銷售”,確保廣大藥農安心、專心、放心抓生産。

2022年,天寶藥業同全縣22個鄉鎮16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簽訂中藥材收購合同訂單,收購鮮活道地中藥材5000余噸。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52億元,吸納就業256人(購買五險一金),其中脫貧戶、監測戶48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45000元。

“政策引領、龍頭帶動,推動中藥材生態鏈、産業鏈、價值鏈的全鏈融合發展。”城口縣負責人稱,突出道地特色和産品特性,優化“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産業佈局,全面推行“龍頭企業+一般經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生産組織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圍繞中藥材保育用、種管收、儲運服、産加銷等重點環節,以打造高産示範基地為載體,構建起“企業帶大戶、大戶帶散戶”生産格局,有效解決了中藥材産業“小散亂”的局面。“全鏈條謀劃、全要素推進、全方位服務,不斷涌現‘藥材大鄉、藥材強鎮’”。

截至目前,城口縣中藥材資源總量達36萬畝,年産值近10億元;建有規範化種苗基地、種植基地1.2萬畝,獨活、雲木香、大黃、連翹、三木藥材、天麻等品種開始走向規範化和規模化;連翹達到4萬多畝、雲木香達到3萬畝、獨活達到3萬畝,引入的高品質淫羊藿、曲莖石斛等潛力新品種開始顯示出潛力,全縣中藥材品種初步實現了傳統中藥材品種穩中有進,潛力市場大品種逐步凸顯。

“城口是一個可以發展全域藥材、全域旅遊、全域康養之地。”城口縣負責人稱,城口將從種植示範基地、産地初加工、精深産品加工、農産品檢驗檢測、現代物流、數據朔源、品牌打造等方面推動“大巴山藥谷”建設,推行“中藥材+”,培育延伸型、體驗型、智慧型和融合型中藥材産業集群,打造大巴山地區中藥材集散地、中醫藥産品研發地、藥養旅遊目的地,真正把中藥材産業培育成“支柱産業”和“長效富民産業”,帶動醫養、康養産業、文化旅遊業多業融合、集群發展。(羅晶 彭光燦 劉欽)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城口 “中國生態氣候明珠”孕育“大巴山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