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高品質發展步伐加快(産經觀察)
列舉過去10年中國産業發展的“黑馬”,快遞業一定榜上有名。
從2014年首次突破100億件,到2018年站上500億件臺階,再到2021年闖過1000億件大關,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快遞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民營快遞企業的積極貢獻。如今,已有5家品牌企業實現年業務收入超千億元,7家快遞企業完成上市,成為推動快遞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力量。
展望前路,中國快遞業如何書寫新的答卷?記者採訪了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及多家快遞企業。
快遞業增速領跑現代服務業
卸貨安檢、自動分揀、貨物打板……暮色四合,廣東深圳,順豐華南航空樞紐燈火通明,一件件航空快件在全自動化設備上快速流轉。不久後,它們將搭乘不同型號的全貨機飛往全球各地。
步入順豐航空運作控制中心,電子大屏上,貨機實時運作軌跡清晰可見。當前,順豐航空已是我國機隊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超80架全貨機,分佈在全國40多個城市,平均每天執行近150個航班,國際航線覆蓋亞洲、延伸歐美。
包裹“上天”,快遞“出海”,在30年前是難以想像的。1993年,看中“內地製造、香港銷售”帶來的物流機遇,順豐在廣東順德創立,為兩地貨物往來提供運輸服務。
同一年,千里之外的浙江,乘著長三角地區鄉鎮企業快速發展的東風,主要從事滬杭兩地快件運輸的申通快遞(原稱“神通快遞”)開始起步。
“外貿企業寄遞報關單的需求給我們帶來了商機。”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回憶,當年,快遞員在上海拿到快件後便騎車去趕火車,到杭州後再由站外人員接應送達,一個來回最快8小時,去掉票價就是毛利。
同樣的寄遞線路,不同的作業場景。30年後,上海青浦,申通快遞智慧物流園內,往返滬杭的快件依舊繁密。一件件快遞從9.6米廂式貨車通過傳送帶進入自動分揀線,從前端攬收到末端派送,全程都可追溯。“7月以來,每天從上海發往杭州的各類快件超過4萬件,用戶只需3小時左右便能收到快遞。”陳德軍説。
“30年來,中國民營快遞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商務信函、物流配送到綜合服務運營商,從區域、全國到全球的巨大跨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説,經過多年發展,民營快遞企業數量從2009年的4000多家增長到如今的2萬多家,市場份額提升至86%。
深入開展“郵快合作”,通過資源共用、規模發展,共同解決農村偏遠地區寄遞難問題……近年來,民營快遞企業與郵政行業國有企業既相互競爭又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我國成為世界最具活力的寄遞市場——
市場規模更大。2010年至2022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增長了47.3倍,年複合增長率達37.9%,增速領跑現代服務業。2022年,我國快遞業務量佔全球快遞包裹市場的60%以上。
寄遞網路更廣。2022年,全行業擁有各類營業網點43.4萬處,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達99%,我國已建成覆蓋全國、深入鄉村、通達全球的世界規模最大的郵政快遞網路。
服務能力更強。目前,我國快遞業專有貨機達161架,服務車輛超26萬輛,縣級及以上分撥中心超萬個,快遞最高日處理能力超7億件,72小時準時率超80%。
政策護航、電商助力、技術創新,快遞業茁壯成長
快遞進村、入廠、出海,上巨輪、登高鐵、乘飛機……一路奮進向前,民營快遞何以從無到有、由大變強?採訪中,一家家企業的講述,讓答案逐漸清晰。
——政策護航,民企經營底氣更足。
“民營快遞企業起步之初,由於監管政策相對滯後,一時沒有合法身份。為適應發展需要,我國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確立了民營快遞企業的合法身份,于2009年10月起施行。”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産經部主任王岳含説,此舉徹底消除了快遞業在體制機制上的障礙,讓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加入快遞行業。
機制一轉天地寬。2009年底,順豐航空首航成功,成為首家擁有自建航空公司的民營快遞企業;2011年9月,中通快遞單日快件量突破百萬大關,以最短時間跨入快遞業“百萬陣營”;2011年到2013年,申通快遞加盟網點數實現翻番,服務門店超8000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快遞企業迎來諸多政策利好。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各類資本依法進入快遞領域,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2018年,《快遞暫行條例》頒布,支援快遞企業在農村、偏遠地區發展快遞服務網路……“10多年來,中央層面出臺涉郵涉快政策文件達百餘份,涵蓋稅費減免、權益保障、農村寄遞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為快遞業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保障。”王岳含説。
——電商助力,行業發展空間更大。
10年前,一到消費旺季,大量包裹滯留站點,讓“快遞爆倉”一度廣受社會關注,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網際網路發展撬動電商業務高速增長,為快遞企業發展創造了巨大市場需求。
2005年,看到電商發展潛力的圓通速遞與淘寶簽約,由此開啟了高速發展:2006年至2009年,圓通網路淘寶日均件量從2000件暴增到28萬件,年均件量也從73萬件躍升至1.02億件。
在菜鳥集團董事長蔡崇信看來,過去20年,我國快遞物流行業憑藉效率、成本等綜合優勢與競爭力,和電子商務默契配合、相互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快遞配送速度、包裹業務規模都有了很大提升,水準領先全球同行業。
“網際網路+快遞”的東風,助力我國電商快遞業務板塊蓬勃成長。今天,中國快遞日均包裹量已超3.4億件,其中電商包裹佔比超過80%,四通八達的快遞服務支撐起超2000萬家網路零售店舖。
——技術創新,産業升級動力更強。
細細梳理民營快遞發展壯大歷程,不難發現,技術創新如影隨形:2003年,順豐引進快遞巴槍,一舉提升快件掃描入庫效率;2007年,韻達運營車輛全部安裝GPS定位跟蹤系統,讓包裹查詢更加便利;2014年,菜鳥率先推出電子面單,讓數據搶在包裹之前流動;2015年,申通快遞推出智慧分揀機器人,讓每小時包裹處理量達到近2萬個;今年,600多輛京東物流無人快遞車活躍在全國30多座城市……
“依託科技創新不斷降本增效,夯實了民營快遞企業發展底盤。”王微説,從手寫面單到電子面單、從手拉肩扛到自動分揀、無人配送,正是“汗水快遞”到“智慧快遞”的轉變,提升了民營快遞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其不斷創造發展新可能。
瞄準數字化、融合化、國際化方向,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答卷
服務從無到有,品牌由少到多,企業由小變大……多年持續發展,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快遞大國。
“儘管已是快遞大國,但距離快遞強國仍有差距,尤其在高端服務的供給上。”王岳含表示,國際快遞龍頭企業往往具有強大的供應鏈一體化整合能力以支撐其在全球業務佈局,相較之下,當前我國郵政快遞企業供給仍以電商包裹為主,現代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國際寄遞服務網路仍有待增強。
向數字化衝鋒,提升快遞服務效率。
浙江桐廬,“中國快遞之鄉”,韻達全球科創中心已經封頂,即將投入使用。建成投運後,將入駐快遞區域總部和物流智慧研發中心。不遠處,圓通公司內,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在加緊建設,未來將成為以數字化支撐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産學研合作平臺。
“通過大模型與數字孿生技術深度結合,我們創新推出了‘京東物流超腦’,能直接描繪倉儲佈局效果,快速生成三維可視化方案。”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技術負責人何田説,進入數字化時代,快遞企業要依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加快數字化轉型,努力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向融合化進軍,拓寬行業發展空間。
吉林長春,一汽富晟集團公司倉庫,大到3米長的車門框架,小到1釐米長的螺絲,每天都有8萬多種汽車零部件通過中通發往全國1500多家4S店。
“快遞進廠、更好服務先進製造業正在成為中通業務的新增長點。”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張建鋒表示,發展綜合物流,將為企業帶來競爭新優勢。
“電商快件,包裹量大但單價較低,長遠發展必須拓展新的服務領域。”申通快遞總裁王文彬説,未來快遞物流將加快嵌入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産業鏈,在提供多元化服務中實現融合化發展,不斷從單一物流運輸轉向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服務。
向國際化邁進,增強全球競爭能力。
“綜合化、國際化是國際快遞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沒有跨境供應鏈能力的快遞企業,做不到真正的‘快遞出海’。”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介紹,目前圓通在浙江嘉興建設的專業貨運機場“東方天地港”已開工,預計2025年建成後將助力公司加快轉向綜合型國際供應鏈服務商。
順豐鄂州花湖機場初步形成由湖北鄂州向歐洲、南亞、北美輻射的航空網路佈局;京東物流與國際快遞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在歐洲多國實現快遞一日達;菜鳥自建國際快遞物流網路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買全球、賣全球’需求更加旺盛,需要快遞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化國際化佈局。”王微認為,不斷完善國際物流網路、與國際快遞企業強強聯合,中國快遞企業定能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正式發佈。不少快遞企業受訪人士表示,意見的發佈讓民營快遞企業深感振奮、備受鼓舞,未來將堅定信心、奮發進取,為中國快遞業高品質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韓 鑫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快遞業高品質發展步伐加快(産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