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沽源:生態優勢帶來綠色發展優勢

盛夏的沽源灤河神韻風景區,閃電河蜿蜒流轉,猶如一條飄逸的銀色絲帶,鑲嵌在廣袤遼闊的草原上。距其十幾公里的庫倫淖爾旅遊度假區也到了一年最美的時節,碧波盪漾、瑞鳥翔集,四週青山疊翠,遠天煙霞絢爛……靜待全國遊客到訪。

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更是未來的生産力。近年來,沽源縣全力推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贏得了京津冀乃至全國遊客的青睞。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該縣接待遊客33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52.1%,預計全年可實現接待遊客220萬人次。

鳥類為好生態“投票”

在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觀鳥園內,記者在觀景平臺用高倍望遠鏡遠望,幾百米之外的蒼鷺站在水邊一動不動,正等待時機捕捉水中的小魚;另外一側,一大群“濕地精靈”遺鷗正在水面上飛翔。各種珍稀鳥類在濕地上空自由翱翔,吸引周邊、京津晉冀蒙乃至全國的攝影愛好者前來蹲點拍攝。一個月前,攝影愛好者首次在沽源拍攝到罕見珍稀鳥類蓑羽鶴繁殖育雛影像。

攝影愛好者王琰欣是濕地的常客。早晨和傍晚是鳥類活動的高峰期,王琰欣會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拍攝,“最初對鳥類的關注是出於好奇,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深入了解了這些生物的生態習性與保護現狀。希望通過攝影作品來宣傳與呼籲大家一起關注和保護鳥類,傳遞出對於自然環境的熱愛之情。”

行走在觀鳥步道上,可以發現左右兩邊的設計截然不同,左面開放,右面封閉,就是為了給鳥兒提供安靜的生存環境,減少人為活動的干擾。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觀鳥園負責人劉玉龍介紹,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大監測及管護力度,在觀鳥園安裝了11套監控設施,建立起視頻監控中心,實現了鳥類動態全天候監測,在候鳥遷徙的季節,可以詳細記錄候鳥遷徙行為。

如今閃電河國家濕地觀鳥園已成為東亞至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小天鵝遷徙的主要聚集地,每年從2月份開始,就有大批的候鳥從遙遠的山海飛抵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場面非常壯觀。

濕地保護修復全面啟動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是候鳥棲息種類持續增多的主要原因。沽源生態優勢明顯,有5湖6淖20條河,是灤河、白河、黑河的發源地,灤河匯海河入天津,白河、黑河匯潮白河入北京,素有“三河之源、京津水塔”的美譽,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功能區。全縣耕地205.2萬畝、天然富硒土地42萬畝、林地192.8萬畝,草場136.7萬畝、濕地78萬畝、水域6.1萬畝,擁有閃電河國家級濕地公園和葫蘆河省級濕地公園。

張家口市發改委“首都兩區”綜合一科負責人王旭升介紹,張家口市正精準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年內計劃完成營造林91.7萬畝,治理退化草原15.7萬畝,有害生物防治244萬畝,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100平方公里,實施沽源葫蘆河、蔚縣壺流河、涿鹿桑幹河等濕地保護修復項目等。濕地保護修復項目全面啟動,其中沽源葫蘆河、涿鹿桑幹河濕地項目已完工,蔚縣壺流河濕地項目加速推進等。

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我們持續提升沽源文旅形象、叫響沽源文旅品牌,讓‘這麼近,那麼美,週末到河北’在這裡成為生動實踐。”沽源縣副縣長鐘宏偉介紹,近年來,該縣努力構建“一軸兩翼三區”佈局,全力推動文旅産業發展。全縣集中資金和項目,統籌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重點實施了潮白河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三湖兩淖”水系連通等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平方公里,全長116公里的草原天路(沽源段)投入使用,全縣旅遊公路總里程達到227.8公里。沽源縣12個精品景區景點也正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持續實施提升工程。

以庫倫淖爾旅遊度假區為例,該景區通過提升改建,已建成含綜合服務區、原始花海區、草原風情體驗區、水上休閒娛樂區、湖畔高端民宿區、山地休閒運動區等六大區域的冬夏兩季綜合度假式景區。沽源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席躍軍表示,如今的沽源,正按照各項部署,高起點謀劃、高品質建設、高標準推進,全力構建全域全季旅遊發展新格局。記者 李如意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沽源:生態優勢帶來綠色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