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文化惠民“添彩”幸福生活“加碼”

歌聲嘹亮、舞姿蹁躚,觀眾的喝彩聲與燈光、音樂相融,交織出夏夜中一幅熱鬧而歡樂的景象——盛夏時節,“2023年西安市戲曲進鄉村(社區)文化惠民演出活動”正在西安市如火如荼地進行,從7月25日至今,西安演藝集團旗下各文藝院團紛紛行動,把近百場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送到群眾家門口。

從社區劇場到村頭廣場,從街道文化館到街區舞臺……當專業演員們走出“殿堂”,帶著經典的藝術演出走入煙火氣滿滿的百姓生活中,炫麗的“文藝之筆”也在城市中塗抹出色彩斑斕的畫卷,為市民的幸福生活不斷“加碼”添彩。

讓舞檯燈光亮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

7月30日晚,長安區灤鎮街道喬村的村頭廣場上喝彩聲一浪接著一浪,西安市豫劇團專業演員們的戲曲綜藝演出正在進行中。演出在晚上6點開始,但附近的村民早早就已經拿著小板凳來到廣場,大家或坐或站,翹首以盼。

從豫劇清唱《朝陽溝》《花木蘭:誰説女子不如男》《抬花轎:花轎起三聲炮驚天動地》,到秦腔選段《周仁回府》《三滴血》,再到精彩紛呈的川劇變臉、西部搖滾、歡樂小品……豐富的節目類型讓村民們看得津津有味。李奶奶説:“今天我全家提前吃了晚飯,碗一擱,就趕緊跑來佔座了。演員們演得真好,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免費看到這麼好看的文藝節目,還能和鄰居在一起拉拉家常,希望這樣的活動能經常辦。”

同一時間,在30多公里外易俗社文化街區的露天戲臺旁,千余名市民和遊客正沉浸在“三哭三別三上轎,上而又復下”的《三上轎》精彩劇情中。從7月25日至30日,百年易俗社在易俗社文化街區露天舞臺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連續11場演出、35個經典摺子戲,讓廣大觀眾過足了戲癮,為古都西安留下了一幕幕令人回味無窮的溫馨瞬間。

讓舞檯燈光亮起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7月25日開始,西安市説唱藝術團兵分多路走進安民裏、保吉巷、書院門、廣濟街……發揮“文藝輕騎兵”的優勢,用相聲、快板、小品、魔術、雜技等藝術形式,扮靚社區休閒生活。説唱團演員郭宇辰説:“每次表演結束的時候,觀眾們往往還意猶未盡,有一次剛演出完,得知我們當天的下一站要去廣濟街,許多市民就馬上趕往廣濟街去等著了。”

除了秦腔、豫劇、曲藝外,西安兒童藝術劇院的兒童劇《三隻小豬》《春天裏的童話》等小朋友們喜愛的節目,也走齣劇場,走進了長安區文化館、新城區幸福林帶環球港等地進行公益演出,讓小朋友們在捧腹大笑裏收穫智慧,讓大朋友們在經典故事中回歸童年。“爸爸,我也要去幫助他們打敗黃鼠狼!”“三隻小豬太聰明瞭!”演出現場,孩子們沉浸在劇情中,一會兒擔心三隻小豬,一會兒又為三隻小豬的聰明勇敢吶喊助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文化惠民演出不僅亮相在露天廣場,更有多場演出被安排在涼爽的室內進行。

這兩天的曲江演藝大廈壹號劇場內,附近華著中城社區、岳家寨小區的居民們紛紛走進劇場,欣賞來自西演·青年團帶來的精彩的惠民演出。“社區通知説這裡有惠民演出,我就早早地過來了。開始以為是露天演出,沒想到讓我們在這麼好的劇場裏看戲,不但免費還有空調吹著,演員們演得又好,簡直太享受了。”居民王先生開心地説。

把“好內容”送到百姓心坎上

邀請市民大眾零距離觀賞的惠民演出,對內容往往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能在短時間內和觀眾産生互動,更要憑藉過硬的節目,在有限的時間內留住群眾的“駐足”。面對多元文化時代,西安文藝工作者發揮自身優勢,排演、輸送優質文藝節目進基層,這其中有文明新風的弘揚傳頌,也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推廣。

近一週來,西安話劇院在惠民演出中用舞蹈、歌唱、相聲、快板等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不僅將豐富的精神食糧送到群眾家門口,將“全民共用文化發展成果”的理念匯集到每一位群眾心中,也用優質節目滿足不同口味愛好的群眾,真正做到文化為民、文化惠民。

作為基層文藝院團的“佼佼者”,西演·周至劇團的秦腔名家和優秀青年演員也在惠民演出中輪番登臺,為周至縣延生觀村、三家莊村、焦鎮村、雙寨村等村裏的戲迷獻上了《二進宮》《斷橋》《探窯》等經典摺子戲,充分展示了秦腔的藝術魅力。

眼下正值暑期旅遊高峰,這幾日,在易俗社街區看演出的不僅有老戲迷,更有不少外地遊客和年輕人。“00後”路女士邊看戲邊和同伴用手機搜索查詢戲中的人物關係。“沒想到秦腔戲的劇情這麼有懸念感,特別有意思。”廈門遊客王女士説,“街頭看一場露天秦腔戲,我們看到的是西安傳統文化的活態魅力,為戲曲演員們的精湛技藝點讚。而且看到這麼多的年輕演員面孔,真心感到傳統藝術的未來更加令人期待!”

“每次在基層演出,看到群眾欣賞演出時的笑容,我們就會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線文藝工作者的價值感與滿足感。”西安市豫劇團總經理王凱説,“我們要繼續用文藝惠民的形式把‘好內容’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以實際行動踐行文藝‘六進’,讓群眾收穫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演員在基層蛻變 在百姓舞臺成長

近年來,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産品供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的過程中,西安市以悠久的文脈及歷史資源為依託,在融合文旅資源、融通社會力量、融入百姓生活等多方面,探索新的路徑、模式和業態。同時,精彩而密集的文化惠民演出也歷練著西安市的文藝隊伍,讓院團演員在走進百姓的基層舞台中快速成長。

上週末,前往長安區西渠村、靈沼兩村“送戲下鄉”的,就是西安市最年輕的秦腔專業隊伍——西演·青年團。這支“新銳軍團”登上過央視,亮相過重大演出舞臺,但在惠民演出中接受鄉黨們面對面的檢驗,還是頭一回。

現場,青年團優秀演員先後演唱了《五郎出家》選段、秦腔摺子戲 《二堂獻杯》《蘇三起解》等,獲得台下的陣陣叫好。雨後悶熱的天氣比毒辣的太陽更讓人難熬,青年演員們身上厚厚的戲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但這群年輕人沒有一個抱怨叫苦。

“從觀眾的反饋來看,娃們的表現還算不錯。”西演·青年團團長何紅星很欣慰,他把這次惠民演出視為一次“大練兵”,既增強了臺前幕後“一棵菜”的協作能力,又提高了演員、樂隊的藝術水準。

記者了解到,在這次惠民演出中,青年團丑角演員袁夢把綵排了無數次的《看女》搬上了舞臺,丑角演員尹旭升夢寐以求的《訪鼠》也終於和觀眾見了面,青春版《雙官誥》也閃亮登場。雖然沒有專業燈光,也沒有華麗舞臺,但這些就在眼前的觀眾,隨著演員的一舉一動,沉浸式感受藝術之美——這樣的經歷對於許多年輕演員來説,都是寶貴的財富。

“每場惠民演出結束,我們和觀眾都會感覺意猶未盡!雖然演出現場蚊蟲叮咬不斷,天氣炎熱,我們演完一場下來都是大汗淋漓、衣服濕透,但是能給大家帶來歡樂,覺得太值了!”西安市豫劇團青年演員李鵬飛説。“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只有到人民中去,你才會感受到文藝和人民有多近。”西安市説唱藝術團青年演員全少輝説道。(記者 孫歡)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文化惠民“添彩”幸福生活“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