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鎳都”迎來工業“智”變
趙東興的指尖與指甲縫透著淺淺的黑色。這是30多年長期下礦井留下的痕跡。
如今,他坐在“5G+有軌運輸電機車無人駕駛”智慧車間中控室裏,雙手正熟練地操作著控制臺:看準時機,用搖桿和按鈕完成放礦作業,待礦料裝車後,監視屏裏的礦車仿佛開啟了“自動尋路”,一路順利抵達指定的位置。
“以前下礦,必須有司機、扳道工、放礦工三個人相互配合,才能順利作業。”趙東興説:“現在,不僅不需要人下礦,效率還提升了。”
建設于戈壁灘上的甘肅省金昌市,因礦藏資源而設立,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有中國“鎳都”之稱。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金昌人,趙東興也早早成為一名礦業工人。
2019年,趙東興所在的金川集團根據現場實際需求及“智慧礦山”建設發展要求,開展“1703水準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研究與應用”項目。
從塵土飛揚的礦井到乾淨明亮的中控室,趙東興也經歷熟悉新環境、新事物的過程。“我用了大概半年,學著用這套系統。”
金川集團龍首礦運輸工區支部書記、副主任趙鵬介紹,企業已經實現了在5G高速通信模式下,電機車的無人駕駛和智慧調度,提升了整個運輸系統的運輸效率和安全管控水準,人員操作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智慧項目需要技術人員來開發和維護,還需要人員進行數據分析與監控。”趙鵬説,礦業智慧化轉型,有助於企業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
不僅是地下千米的礦井,地面上的成品包裝生産線也在發生“智”變。
檢測、加工、計量、包裝、入庫……車間內機器飛快地運作著,一切井然有序。鎳冶煉廠産品配送中心副主任白翔説,這得益於“5G+工業網際網路”智慧綜合管控平臺的管理。
白翔印象最深的是,過去做鎳板剪切包裝加工時,工人們要抬起輕則60公斤以上,重則上百公斤重的鎳板。“而現在,這些繁重的工作全部都可以讓機械臂來代替完成。”
流程複雜、配合密切、機關眾多的環節,如今只需要觀察監控鏡頭,動動手指,在電腦上即可操縱設備。他不禁感慨:“智慧化環境讓工人變身技術崗。”
近年來,金昌市將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智慧製造作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的突破口,大力發展基於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基礎設施。截至2022年底,金昌已累計建成5G基站1003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22.7個;市區主城區實現“雙千兆”網路全覆蓋,重點場所5G網路通達率100%,城市10G-PON端口占比61%。
“我們一家三代人都在金昌工作。”白翔告訴記者,他的爺爺為支援大西北來到金昌,在這裡從事物資運輸工作,他的父親從事的是機械加工,而到了他這輩,則在和智慧設備打交道。
祖孫三代人見證了中國工業發展的迭代升級。
在中國,越來越多像金川集團這樣的企業正在迎來“智慧轉型”。
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堅持分業施策,拓展5G應用規模。拓展工業、礦業、電力、港口等先導領域的應用規模。打造“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升級版,今年推動不少於3000家企業建設5G工廠。
“技術看似改變了工作方式,但本質上改變的是思維方式。”白翔認為,“一切的根本,還是為了讓勞動者工作得更為體面,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享受生活,有更廣闊的空間實現人生價值。”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戈壁灘“鎳都”迎來工業“智”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