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樂山清溪古鎮 于江河懷抱中感受詩意芳華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城西南十公里處的清溪古鎮,臨馬邊河而建。有史料記載,千年前,“詩仙”李白正是在這裡吟咏著《峨眉山月歌》仗劍出川。

山月邈邈,大河湯湯。如今,傳承千百年的詩意風華,隨著人們的吟誦、船工的號子,穿梭在江河奔流的磅薄裏,貯留于清溪古鎮綿延的山勢中。

7月17日,記者走進清溪,在這個被江河抱擁的小鎮裏,感受獨特的詩意芳華。

一個“圓” 串起小鎮十景

“馬邊河在這打了個彎兒,便有了清溪。清溪鎮在這畫了個圓兒,便通了筋骨。”指著這條路,古鎮裏的居民説,這個“圓兒”就是攬抱古鎮舊城區的沿河步道。鍾情詩文的清溪人看它酷似船型,便假借李白扁舟一葉下渝州的典故,將其命名為“太白步道”。

在清溪,從這條路出發,不僅有這樣如詩如畫的“源頭故事”,還有更多與詩意相關的美景。

“清溪有‘十景’。”清溪鎮黨委書記劉超介紹,古鎮的歷史印記濃縮在了“一名鎮、一名人、一名酥、一首曲、一首詩、一台戲、一碗酒、一把串、一杯茶、一座院”等十個景別之中,它們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印記。

為了更好凸顯這些印記,鎮上對“太白步道”進行了修繕。行走在步道之上,一側是水清河暢的沿岸景致,另一側則是青瓦出檐的川西民居。“我們清理改建了23個閒置院落用於場景打造。”劉超介紹,如何將古鎮的氣韻詩意與居民的市井煙火相融合,是當地一直在思考的命題。石板路、小巷子、竹編藝人、老茶館……以步道打造為開端,清溪鎮正在將這裡的新與舊、人與境,編織成“人、鎮、景”和諧統一的産業生態。

傍晚,華燈初上的清溪古鎮,多了幾分暑氣蒸騰的氤氳。夜色中,一條沿著濱河步道向外延伸的燈光帶,將波光、古建、夜市、步道綴連起來。市民遊客或臨河擼串,或漫遊夜市,熱鬧的夜間經濟為古鎮帶來了一番別樣的煙火氣。

“這裡原來都是邊緣地帶。”在清溪鎮居住了四十餘年的牟文全告訴記者,與“太白步道”配套打造的亮化燈帶,既改變了遊客的遊覽習慣,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留宿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許多當地人也在家門口支起了夜市攤位。”

“要讓居民和遊客同時享受到這裡的詩意與生活。”劉超表示,步道等基礎設施改造只是開始,當地下一步將統籌古鎮業態提升和鄉村振興,沿“太白步道”落地“清溪十景”,形成文化、商業、休閒、餐飲融合發展的濱河新業態。

幾處景 活化古鎮“文脈”

在當地人眼中,詩歌是清溪的“靈魂”,正是這裡秀美的山水風光,才孕育出詩詞的靈氣;正是有了古建宮廟,才涵養了詩詞的多彩。

行走在鎮上的古老街巷裏暢想:或許某位古代詩人正是踏過腳下的這塊青石板,來了靈感,創作了佳句。

清溪鎮鎮長吳小洪告訴記者,在歷代清溪人口耳相傳中,李白登舟之處的“古蜀碼頭”雖經千年,但遺跡尚存,“就在清溪古鎮”。這裡還流傳著清代當地“寧氏三傑”家風等美談故事……“清溪千年文化脈絡,猶如一本厚厚的古書,是一座‘人文富礦’。”他指著沿岸正在打造的一處景觀説道,當地在挖掘清溪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通過景觀打造,讓這些故事“活化”為可見可感的文旅場景。

“陳家渡”“篾市巷”……目前,在清溪古鎮已有60余處文化或詩詞景觀被還原出來。此外,諸如“清溪茶”“泡子酒”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也走進了煙火市集,為遊客“訴説”著馬邊河畔往日的商貿繁盛。

“桃源洞口知何處,想在清溪水一方。”曾經的詩詞畫卷,正在當下的清溪古鎮,徐徐展開。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樂山清溪古鎮 于江河懷抱中感受詩意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