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成都新增兩個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平臺

今年初,成都宣佈每年將向社會發放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的算力券,用於支援算力仲介服務機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創客、科研機構、高校等使用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算力資源。這一舉措,是全國首創。

7月7日,讓經濟主體期待已久的算力券開始申領。半個月來,成都市新經濟公共管理服務平臺已經收到不少算力需求方的申請。這背後,是成都在算力産業中的競速起跑。

近日,科技部發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的批復通知,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成功入選。在此次25個獲批城市中,只有北京和成都分別有兩家獲批。

成都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浪潮推動數實融合。2022年,成都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為2779.51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為13.4%,較上年同期提升0.3個百分點,佔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比重達64.3%。《2022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成都在2022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中緊跟北上深杭廣,位居第六,在新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以算力産業為代表,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為經濟主體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實融合提供了堅實支撐。

成都這兩個平臺為什麼入選?

孵化多個科研創新模型 完善西部超算中心佈局

在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擺放著已形成樣機並開始産品註冊或已在臨床或教學中推廣應用的各類機器人。諸多機器人中,有一款雲物聯手部康復機器人,它依託成都智算中心充沛算力資源,可以更精準地感知用戶意圖,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

這是算力賦能智慧醫療的一個縮影。自上線以來,成都智算中心為近50家科研機構和高校提供全方位服務,聯合孵化包括“蓉城·夔牛”“空天·靈眸”在內的多個科研創新模型,並聯合100余家企業完成200余個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通過算力商業化小迴圈帶動産業發展大迴圈。

興隆湖畔,一同被納入全國人工智慧算力戰略體系的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是經科技部批准的第十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填補了我國西部地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序列的佈局空白。自2020年投入運營以來,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已經和1000多個用戶建立了合作,已為用戶提供多元算力資源、軟體開發適配、人才聯合培養、科研項目協同攻關、計算産業孵化推廣等服務,涵蓋基礎科學、人工智慧、城市治理等30余個領域,累計完成了超4100萬個作業數。

有研究指出,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經濟産出,算力對數字經濟和GDP的發展有顯著帶動作用。根據科技部發佈的批復通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是《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目前,全國僅有兩個投運超算和智算雙中心的城市,一個是東部的上海,一個是西部的成都。隨著算力券的申領、發放,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還將更加充分地賦能實體經濟。

成都如何發力人工智慧賽道?

出臺多項産業發展政策 發揮自身獨特資源稟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成都清楚地認識到,人工智慧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能夠加速産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對經濟結構轉型乃至經濟高品質發展意義重大。

2020年,科技部批復支援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2021年,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通知,支援創建成都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頂層設計之下,成都按照“以需求催化場景、以場景提升創新、以創新壯大産業、以産業發展啟發改革”方向,人工智慧産業規模發展持續壯大。

據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人工智慧産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全市人工智慧産業規模為616億元,位列全國第7,增速位居全國第1,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6。2023年一季度全市人工智慧産業規模達182億元,同比增長29%。

數據、算力、演算法是驅動人工智慧産業發展的“三駕馬車”。《成都市促進大數據産業發展專項政策》《成都市圍繞超算智算加快算力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先後出臺,推動數據與算力發展。今年6月,《成都市關於進一步促進人工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開始徵求意見,以演算法為核心,與此前發佈的政策形成協同。

“經過前期積累,成都人工智慧産業發展具有創新資源、算力設施、應用場景、規模市場等綜合優勢。我們將進一步發揮成都的獨特資源稟賦,在政策、機制、模式創新上積極探索實踐,將成都打造成為國家人工智慧産業發展的重要支點。”上述負責人表示。

成都如何以智造引領製造?

一以貫之推進數實融合 企業“上雲用數賦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當下,面對産業數字化轉型這道“必答題”,成都加快推進數實融合。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通過的《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決定》要求,做強新型基礎設施底座,推進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數字市政等建設,打造智慧蓉城應用場景,建設“數字孿生城市”。今年初,數實融合被寫進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

順著一以貫之的清晰思路,數實融合已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來,成都將上雲納入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體系持續推進,開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推動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上雲企業的覆蓋面持續擴大,數量達到8.2萬家,在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連續兩年開展星級上雲評定,高標準培育多家星級上雲企業、獲評工信部企業上雲典型案例。

通過聯合中國移動打造“5G+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微網優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一期項目網通産品單日滿産産能從3萬台提升至6萬台。2022年起,企業通過一套系統對所有生産製造過程進行管理和管控,尋找提升産能的最優解。“以前是一台電腦管一台設備,現在是由一套系統把它們串聯在一起,成為一整套生産和製造流程,打破單臺設備獨自運轉的‘資訊孤島’,車間可熄燈作業。”微網優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在通威太陽能金堂項目電池片生産車間生産線上,隨處可見忙碌的IGV小車,地面上是因常走線路磨出的痕跡。在長達近400米的生産線上,一台台機器根據分工有序忙碌。IGV智慧機器人的使用,可使用工減少60%以上,生産效率提升160%以上,能源消耗降低約30%。

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數實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引擎。今年成都的目標是,新增上雲企業2萬家,力爭實現企業上雲總量突破10萬家。

東方電氣、四川開物、安睿智達等5個企業的項目入選工信部2022年工業網際網路APP優秀解決方案名單;大匯物聯、星雲智聯、亞信科技等企業的5個項目入選工信部2022年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項目名單……在製造強市戰略下,成都加快構建具有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徵的現代化産業體系,不斷擦亮“成都智造”品牌,築牢高品質發展根基。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艷玲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成都新增兩個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