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冬病夏治正當時
夏季是養生的好時節。隨著三伏天的到來,人們迎來了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近年來,人們“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逐漸提升。中醫養生注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夏天,尤其是農曆的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理論,是根據《素問·六節臟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明清時期就已成型,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源於這樣的理論,每到三伏天,各中醫單位紛紛組織冬病夏治相關活動。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指的是冬天容易出現或加重的疾病,常見的如風濕、哮喘等疾病;“夏治”是針對中醫“春夏養陽”理論,在夏季對相關病症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
冬病夏治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是中醫“治未病”理論和實踐的具體體現。在臨床上,冬病夏治的方法以三伏貼最為普遍。此外,還有針刺、艾灸、理療、按摩、泡洗,以及內服溫養陽氣的中藥和食物等方法。
近日,記者在陜西省中醫醫院探訪時注意到,在這裡,肺病科、兒科、骨傷科、內分泌科等科室均可貼三伏貼,受到不少市民熱捧。
“經過歷代中醫學家的反覆實踐、研究,炎熱夏季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療效顯著。”陜西省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戰平介紹,“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貼敷療法一般在三伏天使用最好。患者在初伏、中伏、末伏中各敷一次,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連續治療3個夏天效果最好,僅靠一個夏天的治療是不夠的。”
人體的陽氣生於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今年的三伏天為7月11日至8月19日,共40天。三伏天是自然界地面上的陽氣最為盛滿的時節,同時也是陽氣欲向地下收斂的時節,適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最常用於呼吸系統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咽炎、反覆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此外,其他因風寒濕邪而致的疾患也適合冬病夏治,如慢性胃炎、慢性腹瀉、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等脾胃虛寒性疾病,以及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等虛寒性疾病。”馬戰平説。
冬病夏治的人群
“孩子貼三伏貼,應該注意什麼事項?”“我們家孩子有哮喘,三伏貼貼在哪個位置合適?”7月15日,在陜西省中醫醫院兒科,不少家長一早就帶著孩子前來諮詢。
“貼敷冬病夏治膏,一是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調整陰陽平衡,改善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降低發病率和緩解症狀之目的;二是將藥物貼敷于相應穴位,其有效成分可通過滲透作用,經皮膚和穴位吸收,隨經脈循行導入臟腑,直達病所,發揮防治作用。”陜西省中醫醫院兒科主任謝曉麗一邊現場給孩子貼敷,一邊給家長細緻講解。
謝曉麗告訴記者,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其原理是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産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貼療效雖好,但也有一定的針對性,並非人人適用。謝曉麗提醒,三伏貼選擇的中藥都屬辛溫大熱型,適合虛寒型疾病的治療,不適用於熱性疾病。對於熱性病患者,若再用熱藥,無異於火上澆油。另外,戴心臟起搏器的老人,處於月經期、哺乳期的婦女,長水痘、出疹子的兒童不宜貼三伏貼。
冬病夏治的時機
夏季養生是門學問,時機和方法是關鍵,只有科學合理地進行冬病夏治,才能保證藥到病除。
“在貼三伏貼期間,要忌食辛辣油膩,注意皮膚清潔。如果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應立即取下藥膏,不要抓撓,也不要擅自塗抹藥物。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應及時到皮膚科就醫。如果在貼敷期間有任何疑問或不適,應到醫院諮詢專業中醫師。”謝曉麗説。
“去年夏天,我貼了三伏貼,過冬時咳嗽明顯好轉。今年,我又來了。”7月19日,在西安市蓮湖區環城西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5歲的李奶奶笑呵呵地告訴記者,中醫治療效果明顯,她一大早就來診療。
“三伏貼所用的藥物是由我們專業醫生配製並經過備案的。目前,我們中心正在開展多種夏季診療活動防病治病。”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科長徐楊陽説。
夏季對於人體來説,是一年中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養生尤為關鍵。“夏季應少吃生冷寒涼食物,忌食剩菜、剩飯、剩瓜果。”徐楊陽説,天氣炎熱,很多人為了在短時間內緩解炎熱的感覺,愛吃冰激淩、冰西瓜等生冷寒涼食物。這些食物如果攝入過多,很容易生濕傷脾。
在運動保健方面,徐楊陽建議,人們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不要給心臟增加過多負荷。運動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出汗較多時可飲淡鹽水。要及時調整工作與生活節奏,多親近自然,可去公園散步、郊遊,也可下棋、養花等。
進入夏季還要注意保護胃腸。入夏后多數人胃口變差,消化功能受到影響,胃痛、消化不良、反酸等問題增多。預防胃腸疾病,要注意飲食衛生,多補充新鮮水果蔬菜,還可將稻米、薏仁、紅豆三等份熬粥服用,祛除體內濕氣。
“天氣炎熱、氣溫升高易使人心燥,暑氣漸起也易傷心氣,容易導致心火過旺。尤其是中老年人,受到天氣變化或情緒起伏的影響,易出現血壓不穩、心律失常的情況。”徐楊陽説,因此,要重視對精神情志的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使身心盡可能得到放鬆。記者 張家禎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三伏天,冬病夏治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