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經濟運作向好 發展品質穩升——中國經濟前景備受海外期待

同比增長5.5%!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中國經濟上半年成績單顯示,中國經濟運作整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生産供給持續增加,居民收入平穩增長。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中國經濟展現出巨大發展韌性,其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經濟沿著高品質發展道路穩步前進,發展前景備受期待。

“難能可貴的成績”

“難能可貴。”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這樣評價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他認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衰退烏雲籠罩不少發達經濟體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取得現在的成績殊為不易。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明顯快於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於一季度4.5%的增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於去年。

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塞巴斯蒂安·舒爾茨認為,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穩定增長,顯示出發展韌性。沙烏地阿拉伯阿吉蘭兄弟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穆罕默德·艾爾·阿吉蘭説,內需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充分體現了中國大市場帶來的機遇。

近年來,中國經濟調整優化,創新動能持續增強。海關總署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中國出口整體增長1.8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正轉向內需主導的穩定增長,高品質發展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關鍵詞。”東京女子大學特任教授長谷川克之説。

 “風險挑戰無礙長期發展前景”

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高級經濟學家符傳咏表示,中國經濟正逐步擺脫不利因素影響。他對中國經濟恢復感到樂觀。

埃及經濟學家瓦利德·賈巴拉表示,觀察中國經濟不能孤立、局部地看,而要看整體,要把各項指標和發展能力放在一個框架內綜合分析。“龐大的實體經濟和先進的科創能力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也是中國經濟抵禦外部衝擊的重要因素。”

《菲律賓星報》專欄作家李天榮認為,看中國經濟,既看當下態勢,也看長遠趨勢。從連貫延續的産業政策,到創新技術帶來新動能,再到對風險挑戰的預判和應對,“中國經濟具備持續增長的條件,風險挑戰無礙長期發展前景”。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不久前公佈的報告顯示,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12%的背景下,2022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增加5%,達到創紀錄的1891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高科技行業。

“這反映出市場對中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未來有信心。”符傳咏説,“以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和新型服務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不斷深化的數字化進程將為中國發展增添更多活力。”

 “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正能量”

在當今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向好態勢彌足珍貴。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發佈的《2023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亞太地區經濟今年上半年的復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中國對該地區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4.2%。亞行19日發佈的《2023年亞洲發展展望》繼續維持其對今年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和中國經濟的增速預期,認為中國國內消費和投資活動將繼續支撐地區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預計,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三分之一左右。

從主要經濟體已經發佈的數據來看,一季度,美國、歐元區、日本、巴西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分別增長1.8%、1%、1.9%、4%,綜合考慮到二季度的情況,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當中仍然是較快的。

“在歐美國家加息、世界經濟與金融環境不確定性高企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對世界經濟復蘇至關重要。”長谷川克之説。

巴西瓦加斯基金會經濟學家夏華聲表示,美西方企圖“脫鉤斷鏈”是短視行為。大量跨國企業依然選擇在華擴大投資和生産,充分表明它們對中國市場、經濟和政策的信心。

賈巴拉強調,當前各大經濟體都面臨巨大外部挑戰,但中國治理經濟的方式更加開放和包容,不僅追求自身發展,而且致力於推動各國共同發展。

“中國經濟不僅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正能量,也是促進合作、促進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強大力量。”李天榮説。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經濟運作向好 發展品質穩升——中國經濟前景備受海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