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醫生送您一份夏日科學運動指南

三伏天來臨,不少地方出現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炎炎夏日,應該如何科學運動?相關醫生指出,高溫天氣適當運動可以加速人體代謝,有助於減脂塑形。但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病人等不要長時間戶外運動,避免發生中暑、熱痙攣、熱暈厥等情況。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心內科醫生李非介紹,體育愛好者在夏季科學鍛鍊有利於身體健康,高溫會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可以使心臟的供血更加充分,以適應夏季心肌高耗氧的需求。夏季運動提升呼吸頻率,使肺內氣體交換充分,從而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重要臟器的氧氣供應量,有利於身體健康。

但李非提醒,夏季體育愛好者運動前要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不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運動,避免因為出汗過多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調,引發發熱、無力、頭暈等中暑症狀,情況嚴重的可導致器官損傷。當體育愛好者在運動後出現體溫持續升高、持續性頭痛、肌肉痙攣、噁心等情況時,應及時就醫。

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醫生呂紅斌提醒,熱痙攣是體育愛好者在夏季戶外健身後經常出現的問題。有些人夏季進行劇烈運動後,機體出現肌肉痙攣。熱痙攣常涉及小腿、手臂、腹壁和背部的肌肉。體育愛好者要隨時觀察身體反應,如有頭暈、乏力等症狀,要及時停止運動,保證機能恢復。

李非指出,心腦血管病患者在高溫天氣運動需要格外注意。患者運動後大量出汗,容易脫水,使全身血容量驟降,加上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有可能導致血壓降低過快,部分高血壓患者容易出現乏力、頭暈甚至暈倒等情況。高血壓患者在大量出汗之後,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從而導致血栓形成,增加心肌缺血、心梗、中風等發生的風險。

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教授説,中老年人三伏時節戶外運動不應選擇氣溫高的時間段,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鍛鍊30分鐘到1小時為宜,以免出汗過多、體溫過高,引起中暑。同時也不宜選擇過於激烈的運動方式,可選擇散步、太極拳、游泳、跳廣場舞等,量力而行,以不過度勞累為準則。

雷光華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運動時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如有明顯氣喘、心慌、頭暈、疲勞、胸悶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運動並觀察,必要時到醫院就診。運動後不要馬上吹空調或洗冷水澡,避免溫度變化大誘發血管痙攣,引起頭痛、頭暈、面癱等症狀。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醫生送您一份夏日科學運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