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將推進建設“天府森林糧庫”
鬱鬱蔥蔥的森林,不僅是涵養水土、調節氣候、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也是大自然的天然“糧倉”。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從今年起,成都市將大力推進“天府森林糧庫”建設,逐步形成以天府森林油庫、天府森林菜庫、天府森林藥庫為主導,林果飲品、食藥用花卉、林下食物、林産調料等多種食用林産品協同發展的“3+N”格局,成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準“天府糧倉”成都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何建?867萬畝森林“本底”潛力巨大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建設新時代更高水準“天府糧倉”行動方案》及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出“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從今年起,四川將實施“天府森林糧庫123工程”,力爭到2030年,盤活林地1億畝,生産“林糧”2000萬噸,實現産值3000億元,打造全國森林糧庫建設示範省。
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都現有森林面積867萬畝,是耕地面積的1.8倍,林糧、林菌、林藥、林菜、林果、林下種養等森林食品開發利用空間巨大。不僅能提供豐富的木本糧食(如板栗、棗、柿、櫟類等果實),還能供給各類木本油料(如油茶、核桃、油橄欖、山桐子、元寶楓等)、森林蔬菜(如竹筍、菜椿、山野菜等),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力量。為此,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林業研究所組建了木本油料、筍用竹、特色經濟林及林下種植等專家服務團,為成都市森林糧庫高品質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能否建?生物多樣性豐富,産業基礎紮實
“森林中多種多樣的木本植物蘊藏著豐富的食物來源,包括山野菜、竹筍、木本油料、林果、林飲、林藥、辛香料等。同時,森林受氣候、降水、風沙等影響小,森林每公頃的生物總産量可達100-400噸幹重,約為農田或草本植物群落的20-100倍。林下經濟與産品更是耕地食物的種植延伸與拓展。”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林業專家介紹道。
今年5月到6月下旬,成都農林科學院領導牽頭並組織林業所組建課題調研組,先後走訪了邛崍市、大邑縣、崇州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金堂縣、龍泉驛區等區(市)縣,對成都“森林糧庫”的資源稟賦、發展現狀、開發潛力以及困難瓶頸等進行了詳細調研。
成都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熱量充足、雨量豐富、四季分明,森林資源主要分佈在西部龍門山脈、東部龍泉山脈兩大區域。由於巨大的垂直高差和氣候的顯著差異,生物資源種類繁多、門類齊全、分佈相對集中,為發展林業和旅遊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調研組認為,經過多年發展,成都林産業初具規模。全市現有森林種植基地面積近100萬畝,以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藥材、林果飲品等為主。筍用竹、油橄欖、三木藥材、林下中草藥等已成為部分區(市)縣特色産業。通過不斷完善頂層規劃、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擴大良種良法應用、延長産業鏈條、強化科技支撐,完全能實現科學、立體、綜合、多維地向森林“要”食物、“要”效益。
怎麼建?構建3+N“森林糧庫”格局
按照四川省統一部署,結合成都“森林糧庫”調研情況,《成都市2023年推進“天府森林糧庫”建設實施方案》已由市公園城市局印發出臺,將依託成都優勢林業産業,重點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特色化、數字化、智慧化、一體化,穩定木本油料、森林蔬菜、特色林果規模,提升産品品質,構建“3+N”發展格局。
其中,以金堂縣為核心區域建設“天府森林油庫”,提高橄欖油産量和品質,開髮油橄欖衍生産品,年産以橄欖油為主的木本油料3萬噸(鮮果重);並改造提升核桃生産基地,在適宜區域發展山桐子等。
以邛崍市為核心區域建設“天府森林菜庫”,精準改擴提升以雷竹、牛尾竹、白夾竹等為主的筍用竹基地,重點引進竹筍精深加工項目,輻射崇州、大邑、都江堰、彭州等主要竹筍産區,年産森林蔬菜8萬噸(鮮重)。
以大邑縣、都江堰市為核心區域建設“天府森林藥庫”,形成三木藥材和以青梅、重樓等為代表的道地林草中藥材種植格局,年産林草中藥材1萬噸(幹重)。
同時,充分挖掘全市林草資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優做強成都市林果飲品、食藥用花卉、林下食物(菌類)、林産調料等N類特色糧庫,不斷豐富“天府森林糧庫”內涵。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成都將推進建設“天府森林糧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