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丨半坡尋遺:一場6000年前母系氏族聚落生活的探索之旅
乘坐西安地鐵1號線往東,有一處名為“半坡”的地鐵站點。這附近坐落著新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
半坡博物館門口風格鮮明的半地穴式的建築,以及上方人面魚紋的圖案,讓人們在踏入大門的瞬間,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6000多年前的史前村落。
西安半坡博物館(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近期,央廣網陜西頻道聯合陜西省委網信辦、省文物局開展的“尋根千年 盡‘陜’盡美——中華文明探源陜西之旅”網路主題活動走進西安半坡博物館。“通過面前這幅半景圖,我們可以看到,新石器時代的半坡人,從森林中砍來樹木,架起或方或圓的房屋,手拿石制的工具開荒種地,燒制著繪有美麗圖案的陶器,吹起幽幽的陶塤……”在館內一處半景式展區前,採訪團一行一邊觀看,一邊聽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朱振華講解。
出土文物展示(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半坡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的典型代表。它的考古發掘,揭示了距今6000多年以前的黃河流域母系氏族繁榮時期聚落的社會組織、生産生活、經濟形態、婚姻狀況、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研究中華文明歷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時間回到上世紀50年代,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興邦先生主持,對半坡遺址開展了5次發掘。發掘面積先後總計1萬平方米,發現房屋遺跡45座、圈欄2座、窖穴200多個、陶窯遺跡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具約1萬件。豐富的遺跡,近萬件文物,非常全面地反映了先民的生産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
據了解,200多個窖穴主要是用來儲藏糧食和存放生産工具及生活用具的,其中一個窯穴裏有厚達18釐米的朽化小米。而遺址中的2座圈欄,以及豬、狗骨骼表明半坡人的家畜飼養業也很發達。
此外,對於讓不少參觀者印象深刻的尖底瓶,研究人員採用科學方法檢測瓶中的殘留物,發現它們有的曾用於釀酒。隨著一條條線索的串聯,一幅半坡人的人間煙火圖躍然眼前:他們不僅食用小米,還吃肉、喝酒。
遺址之上的一處甕棺群(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行走在西安半坡博物館之中,還有一套甕棺也格外引人關注。據介紹,它用來安葬夭折的兒童,這是母系氏族時期很常見的一種葬俗。
“半坡遺址的考古發現還有很多,不過,眾所週知、也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人面魚紋彩陶盆。”這一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物,這一齣現在歷史教科書中、設計和構圖都頗具匠心的文物,留下了太多的説法和猜測。
朱振華説:“從6000年前一直髮展到現在,從上世紀50年代初發現,人面魚紋彩陶盆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存在著很多説法。對它的20多種説法當中,比如圖騰説,權力説,祖先象徵説,日月崇拜説等等,每一種説法都有其相關論據,但眾多説法之間有相互佐證的,也有相互抵觸的。這也是原始文化歷經滄海桑田後,仍能帶給我們無限魅力的重要原因。雖然沒有史料記載,但是給我們後人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想像空間,這對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遺址之上建立的保護大廳(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在前期考古發掘的基礎上,為原址保護和展示這處聚落遺址及其出土的各類遺跡遺物,1958年,西安半坡博物館應運而生。它包含了在遺址上建立的保護大廳,出土文物展廳以及臨時展廳等功能區域。
“作為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無論是從遺址的發掘,還是保護研究等方面,半坡博物館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首創性。”朱振華説,“它開創了把博物館與遺址環境融為一體之先河,這種方式也被很多遺址類博物館所借鑒。”
作為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承擔著弘揚史前文化與尋根文明起源的重任,在傳遞文明價值理念、文化源脈和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館60多年來,這裡已接待中外遊客3000多萬人次。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了讓青少年和廣大遊客更真切觸摸歷史,捕捉史前生活場景與文明萌芽,來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近年來,西安半坡博物館深入發掘半坡遺址獨有文化及其內涵,堅持走出去、引進來並舉,通過開展“史前工場”“原始部落快樂行”“新石器學堂”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
“我們多次到省外,或者聯合省內多所學校開展文化宣傳活動,通過情景再現、小課堂、講座、考古實踐等形式,讓大家更好地感受、了解史前文化。比如我們復原了半坡先民的取火過程,帶大家利用非常簡單的材料‘鑽木取火’,受到了熱烈歡迎;此外我們帶領學生參與設計半坡人的服裝並裝扮自己,通過開展這樣一場原始服裝秀,讓大家在娛樂的同時也能學習史前文化相關知識。”
半坡遺址留給後人的遠不止於此,它的發掘在中國考古學領域處於開創性引領地位。據了解,它首次大規模推廣布設探方揭露層位的發掘方法;首次用聚落考古的理念揭示遺址佈局,基本廓清了兩重環壕村落佈局的面貌和功能區分佈態勢;首次為仰韶文化的分期和地域類型劃分提供了比對尺規,半坡類型的典型器類組合和精美絕倫的彩陶,成為仰韶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標識;首次通過墓地資料對仰韶文化早期的社會屬性提出研判……有學者表示,半坡遺址的發掘對仰韶文化研究具有決定性提升作用,對構建中國史前文化框架具有開創之功,並帶動了聚落考古研究和多學科合作的推廣。同時,半坡遺址考古也是中國田野考古培訓的“黃埔軍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考古專業人才。如今,面對大面積尚未發掘的區域,還有哪些精彩和秘密?期待未來更多的考古工作為我們揭曉。(記者侯凱奇)
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何以中國丨半坡尋遺:一場6000年前母系氏族聚落生活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