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上“永不撤退”的金牌隊伍
6月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烈日帶來了夏的氣息,一望無垠的戈壁荒漠綿延至天際,黃土地為這裡鋪上硬朗與質樸的底色。位於茫崖鎮的青海油田採油二廠烏南採油作業區,忙碌的抽油機發出隆隆鳴響,穿梭其間的“紅工衣”為這裡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在這個位於戈壁灘的作業區,有一支48人的隊伍,作為青海油田採油二廠3月份原油上産金牌集體,他們以青海油田“奮戰六個月·建功新征程”主題勞動競賽為契機,緊抓油氣穩産上産的黃金季節,在措施增産、機組提速、整改隱患、異常井維護等方面下功夫、打硬仗,原油日産從200噸穩步攀升至250余噸。
“烏北12-7井載荷有變大趨勢,下一步安排洗井。”
“3號撬3環摻水壓力1.4兆帕,較前期略有上升,受昨日導入2口油井套氣影響可能較大,需密切觀察。”
“4號撬2環摻水壓力2兆帕,但出口第一口井後摻水壓力僅1兆帕,分析前端管線不暢,下步計劃針對性酸化。”
“5號撬今日液量下降明顯,需開展針對性油井普查工作。”
……
翻開指揮中心烏南採油作業區副主任李昀龍的工作記錄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天的各項工作和計劃。
面對烏南作業區注水、集油管線投用時間長、歷史更換情況複雜、原油集輸系統結垢回壓等不利因素,李昀龍認真梳理生産資料,繪製各個撬站集輸管線圖件,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為3號集油撬加裝沉降罐保持其平穩運作的同時減少了設備維護費用,面對4號撬2環摻水壓力突然升高的問題,合理開展酸化施工,將單環摻水壓力從2.1兆帕降低至1.1兆帕,為快速解決很多生産突發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哪段流程運作不暢,哪個儀錶計量不準,哪口井泵挂變化需要重測電流調整平衡度,哪口井的功圖又沒有上線……一樁樁看似簡單的工作,李昀龍都了然于胸。他每日的必修課就是提前根據撬站流程運作、油水單井生産情況、作業區産量的變化,按照輕重緩急排布好第二天的生産運作工作。
“為了更好應對突發情況,常規工作的提前排布梳理是平穩生産的一道基本保障。”李昀龍説。
採油一班是烏南採油作業區老牌班組,作為只有4個人的精幹班組,他們的任務可不輕,管理著2座集油撬、84口油井及新投井的巡檢維護。由於部分油井之間距離較遠,正常巡檢一圈最少要用2個小時,如果碰上監護或突發狀況,趕回駐地吃午飯就會延遲到下午2時或者更晚。
5月的一天,班員任立棚剛剛從新井烏北10-601現場出來,準備前往下一個井場,眼看已經下午2時許了,他怕耽誤生産,決定先不回駐地吃午飯,這時候突然冒出一個紅色的身影,把任立棚嚇了一跳。“班長!這個點了你怎麼不休息幾分鐘呢?”任立棚看清來人是班長李海軍疑惑地問了起來。
“我過來給你們送飯,時間不早了,我還得抓緊給其他同事送過去。”李海軍轉身遇上班員劉博,看見劉博手上拿著剛剛巡井時發現的異常井記錄,三人湊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討論了起來並迅速制定好了維護方案。“絕不能把問題拖到第二天!”李海軍説到,隨後三人迅速分工各自忙碌起來。
“絕不‘掉鏈子’給咱們原油産量‘拖後腿’。”忙完工作,任立棚大口扒拉著有些微涼的飯菜説道。
採油班的成員們習慣了每天與烈日、風沙、乾燥打交道,在不分寒暑的巡檢維護過程中,一身紅色工裝經常被石油墨跡染透,連飯菜也常混雜著黑色的油漬和沙礫,可他們發現,只要産出油來,滿滿的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
每週五的員工大會是烏南採油作業區兄弟姐妹聚得最齊的一天。作業區負責人會向大家通報一週的産量,大家面對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或不足會認真找原因、分析問題。
俗話説“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多年來採油二廠烏南採油作業區每天堅持早碰頭、晚總結、中間跑現場的工作模式,兄弟姐妹們團結協作、互相配合、相互補臺,日常工作在和諧溫馨的氛圍中順利開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3年,經過大家的努力,烏南採油作業區獲得採油二廠的金牌上産單位。這支48人的隊伍,在艱苦奮鬥中享受著一種專屬於石油工人的獲得感——“多采一方油,就能多供一個家庭!”“每當油井産量上升,心裏充滿喜悅,無論付出多少苦累都值了!”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戈壁灘上“永不撤退”的金牌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