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登高爬梯、雕梁畫棟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 他們為古建築“上粧”添彩

日前,作為2022年北京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項目之一,北京市古建築傳統彩畫工職業技能競賽順利完賽,不僅讓一線從業者有了技能展示的舞臺,也讓人們對古建彩繪技藝的關注越來越多。此外,古建彩畫市場需求大的同時也面臨人才缺乏的問題。

打模、拍譜子、瀝粉、貼金……這是古建築彩畫施工的一系列流程。故宮、頤和園、恭王府等傳統古建築上,那些讓人賞心悅目的雕梁畫棟正是古建築彩畫工的傑作。日前,記者走近一線彩畫工,他們不少人都是來自北京周邊地區的務工者,其精湛手藝背後,蘊含的是傳統工匠的匠人精神。

給古建築“上粧”

一手拿著畫盤裏面裝滿了預先調製好的顏料,一手用畫筆在一塊印有坐龍圖案的畫版上填充顏色、勾勒線條……在首開房地古建工作室,記者看到,張金波正在為“坐龍天花”上色,行話也叫“刷大色”,在不同的區域填充相應的顏色,畫筆接觸紙面的角度和面積要不斷調整,時不時還要用粉撲沾一沾。後續還要將金箔撕成一條一條貼在這條坐龍圖案上,整套流程下來,加上風乾成型要花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

“‘坐龍天花’是和璽彩畫最常見的一種圖案,也常被用來當作入門練習,是古建築彩畫的基本功。”張金波介紹,古建築彩畫就是給古建築“上粧”,讓建築看起來更美觀,在古代還有彰顯等級的作用,通常在歷史建築群或者村落宗族祠堂的門頭上都能看到美妙的彩繪。“和現在的家裝很像,可以全新裝修也可以翻新裝修。”

“和璽彩畫、旋子彩畫這樣的彩畫等級較高,對譜子的要求也比較高。”張金波告訴記者,施工時事先會起好譜子,然後拍拓在構件上,再瀝粉貼金。古建築彩畫重繪時,做到不改變原狀必需的一道工藝被稱作“過譜子”,對操作有嚴格的要求,不允許隨意創作,以保證不走形不失真。“因為有固定流程,這一類彩畫我們稱為‘規矩活’,也對實際操作者的技術要求降低了門檻,一般出徒的油畫工都能完成,市場上大多數工人基本都做規矩活。”張金波表示,而多應用於蘇式彩畫的“白活”,則要求師傅在空白處自己創作人物、山水、亭臺樓閣等,這就要具備相當強的美術天賦和繪畫功底,相應的從業者也比較缺乏。

學手藝更是學文化

在沒接觸古建築彩繪之前,出生在河北唐山農村的劉楠只是一名剛從職業技校走出來的學生。一次偶然機會,他在施工現場見識到了古建築彩畫,門頭上五顏六色的旋花在他心中仿佛埋下了種子,讓他久久不能忘懷:“漂亮極了!”劉楠告訴記者,在那一瞬間,自己對彩畫産生了莫大的興趣。經過一星期的思考,他決定學習古建築彩畫。

6年前,24歲的劉楠從學徒開始幹起,從零學習打模、拍譜子、瀝粉……他最擔心的是自己沒有繪畫的天賦,因此平時會付出更多的精力認真學習。經過3年的學習,劉楠已經具備了相對成熟的技藝,可以獨當一面。從倣古門樓到長廊六角亭子,他參與的施工項目也越來越多。

在他看來,古建築彩畫是一門讓人越學越喜歡的技藝。隨著技藝不斷精進,這背後蘊藏的歷史文化也讓劉楠愈加著迷。

“比如,從彩畫類型上就能看出南北差異。”劉楠向記者介紹,和璽彩畫僅用於古代帝王相關的建築,畫上為真龍圖案,多見於北方傳統建築,例如故宮、雍和宮等。而蘇式彩畫常以人物故事、山水美景、花鳥蟲魚為圖案,沒有特別的要求,多見於南方園林類建築,例如蘇州園林等。“這背後其實彰顯了明清時期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劉楠説。

在學習古建築彩畫過程中,讓劉楠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貼金:將金箔撕成一條一條貼在相應彩畫圖案上,讓畫作閃閃發亮更加美觀。由於金箔非常薄,貼金的過程則要求手速快,不出汗。劉楠學習時一般用金粉練習,但真正施工時就要用真金箔了。真金箔價格昂貴,施工中如果因為自身技術原因使金箔超出了規定預算用量,超出部分是需要“自掏腰包”彌補的。最初貼金時,劉楠的手還會緊張地發抖。現在的劉楠技藝熟練,施工中金箔都有剩餘。

“多貼幾次,慢慢練習就習慣了。”劉楠表示,貼金這一工藝本身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和璽彩畫貼金量最大,圖案多為金龍,含金量越多則身份地位越高。

最讓劉楠開心的時刻是當完成一次彩畫作業讓人們眼前一亮的感覺。那時,他會更加堅定自己當初的選擇。

傳統技藝需要不斷傳承

只要細心留意,小到鄉縣祠堂,大到歷史古跡,古建築彩畫隨處可見,但真正傳承這門技藝的工人卻略顯單薄。

不同於在平面繪畫,古建築彩畫還是個體力活,登高爬梯,連續幾個小時站在腳手架上對於彩畫工人來説是家常便飯。一天下來,劉楠常常渾身酸痛,還要及時清洗手上、胳膊上余留的顏料。“這一行確實辛苦,且在古建築彩畫行業中提升技能沒有捷徑,就是要反覆練習,刻苦鑽研。”劉楠説。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古建彩繪技藝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很多城鎮村縣也都有彩畫的需要,市場需求還很大,但真正去鑽研磨煉技藝、精益求精的還在少數。因為有固定模板和流程,有不少從業者是從建築、裝修行業轉過來的,且大多都是年紀大的老師傅,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幹這個。”劉楠説。

今年4月,張金波參加了北京市古建築傳統彩畫工職業技能競賽,34歲的他算得上古建彩畫行業的年輕人,而此次同場競技的選手中年齡最小的甚至不到30歲。

在本次比賽中擔當評委的古建彩畫專家溫紹義老師表示,通過競賽激發古建彩畫行業廣大勞動者形成練本領、強能力的氛圍,促進更多傳統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很欣慰看到這次競賽有不少年輕人參加,也希望彩畫行業能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不斷傳承發揚光大。”

不久前,劉楠取得了中級古建築傳統彩畫工證書,當記者向他表示祝賀時,他説:“取得證書不是結束,而是意味彩畫行業新的開始。”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登高爬梯、雕梁畫棟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 他們為古建築“上粧”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