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中牟發現古城墻

初步斷定為中牟城遺址,驗證了中牟建城的歷史年代

7月2日,記者從鄭州中牟縣文廣旅體局獲悉,該局于近日在縣城東關洞上村後發現一段古城墻遺址,城墻遺址長約20米、寬10余米,初步斷定此城即中牟城遺址,驗證了史料記載中牟建城的歷史年代,標誌著中牟縣漢前歷史研究取得核心物證。

中牟縣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歷史文化悠久,是鄭州文明肇始地區之一。境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業王遺址、春秋箜篌城遺址、宋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壽聖寺雙塔,均是中牟燦爛古文明的見證。

2016年,鄭州中牟縣文廣旅體局組建專業研究團隊,邀請數位中牟籍史學教授任歷史顧問,依託全國圖書館網路資源蒐集兩版《四庫全書》、八版《中牟縣誌》、各地誌書千余本,搜尋相關歷史史料,並依據碑文記載、縣誌插圖,走訪村民、開展實地調查,最終把中牟城位置鎖定在中牟縣城東關。

該城位置與史料記載、縣誌插圖描繪吻合,據勘探工人介紹,城墻至少有三層不同密度的夯土層,最上層夯土可追溯到漢代,下兩層夯土年代更早,據此,初步斷定此城為中牟古城遺址。

中牟城的史料記載自古至今從未間斷,建城時間可追溯至距今2600多年的齊桓公時期。中牟城最早屬於齊國,春秋初期中牟已建制為縣,並且有三任縣令在中牟城內行政,近2700年來不改名、不改地,極具歷史文化特色。

據諸多史料表明,春秋時期的中牟境內地形與今天有很大不同,當時中牟北部有兩大湖泊,西邊是圃田澤、東邊是萑苻澤,兩澤東西對峙,橫亙于華夏腹地,中間是一道狹長的陸地可供南北通行,中牟城就建築在兩澤之間,扼守中原咽喉,極具軍事戰略價值。中牟城的發現,對中牟縣歷史具有里程碑意義。在文物考古方面,都城級考古發現也屬高層次,對研究趙國及趙姓文化提供實物依據,同時對研究中原地區的古城分佈、道路走向等提供基礎支撐。

中牟縣文廣旅體局將圍繞中牟城遺址繼續深入開展研究工作,確定城墻年代、具體範圍,向世人展現中牟深厚的歷史文化。

來源:鄭州日報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中牟發現古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