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低運動量多少才合理
運動如同一個萬能處方,能同時降低血糖、血壓、血脂,改善睡眠等。但運動不當又會發生損傷,如何平衡二者關係?
在“2023版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下面簡稱“共識”)中,適用人群包括慢病人群、健康人群、運動損傷人群等,幫助人們在收穫運動好處的同時減少損傷。
合理運動遵循6個原則
運動處方分為健身運動處方和醫療運動處方兩類。
健身運動處方:以健康人群、慢病高風險人群為主要對象;重點關注運動總量,讓運動不足人群動起來並養成習慣。
醫療運動處方:以慢病人群、運動損傷人群、圍手術期人群為主要對象;需以臨床醫學思維模式,兼顧治療疾病和保持運動能力。
需要明確的是,運動處方的制定應由專業科室或有資質的康復治療師、健身教練等完成。
運動處方包括運動頻率、強度、方式、時間、總量、運動進階六方面基本內容。健康人群可參考以下標準進行鍛鍊:
運動頻率 柔韌性運動,最好每天都進行。在抗阻運動中,同一肌肉群的力量、耐力運動頻率以隔天一次為佳,2-3天/周。對於有氧運動,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年人有氧運動不少於每週3天。
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過小,沒有明顯的健身效果;強度過大,可能造成運動傷害。抗阻運動的強度為:鍛鍊後有一定的疲勞感,疲勞感在運動後第二天基本消失。
判斷有氧運動強度,可用運動中談話來衡量:運動時能説話也能唱歌,為低等或較低強度;能説話但不能唱歌,為中等強度運動;不能説出完整句子,即較大及以上水準強度的運動。
運動方式 運動可歸納為有氧運動、力量練習、球類運動、中國傳統運動方式、牽拉練習等幾大類。鼓勵老年人參加包括有氧運動、抗阻訓練、平衡能力(預防跌倒)和柔韌性練習的綜合運動,每週至少2次,並可以將其融入生活中。
運動時間+總量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年人每週至少累計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較大強度的有氧運動;每週進行2-3次抗阻練習。每週有氧運動的運動時間可分散在3-5天完成。2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相當於1分鐘較大強度有氧運動。抗阻練習最好隔天進行。
運動進階 推薦以循序漸進和分散的方式進行。
“共識”指出,每週僅運動1-2次仍獲益,如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但每週僅通過一兩次運動來達到每週推薦量,會增加損傷風險。
每天最少走7000步,含3000步快走
“共識”指出,每天一萬步常被作為運動的目標,但可獲益的每天最低運動量是7000-8000步,其中至少應有3000步是快走(>100步/分鐘)。
要達到中等強度運動,至少每分鐘走100步。
走路時,腰背挺直,頸肩放鬆,輕輕收腹,下頜微微內收,雙眼平視前方,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條垂直線上。雙臂以肩關節為軸,前後自然擺動,最好做到“前不過肩,後不過腰”。
此外,“共識”還明確了多個運動事項:
1.運動前應做熱身或準備活動,運動後應做整理活動和拉伸練習。
2.身體不適及急性疾病期要暫停運動,如嚴重感冒、發燒、嚴重腹瀉等。
3.抗阻訓練時特別注意避免屏氣,以免缺氧或血壓波動幅度過大。
4.兒童和少年儘量減少久坐(如看電視、上網),2-5歲兒童螢幕時間不建議超過1小時/天,6-11歲兒童螢幕時間不超過2小時/天。
5.6-17歲青少年每天應進行≥60分鐘中等至較大強度有氧運動,每週至少3次較大強度有氧運動、抗阻練習和健骨活動。
6.老年人抗阻訓練很重要,可防止肌肉萎縮。
7.剛開始運動時,建議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訓練。
7種疾病的“運動處方”
針對不同的慢性病,本次“共識”並沒有給出具體的運動處方,需專業人士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
此前,有運動醫學專家總結了多種疾病的“運動處方”,可供大家參考:
焦慮抑鬱 經常鍛鍊有助身體釋放讓人愉悅的內啡肽,有益提升情緒。
推薦的鍛鍊:瑜伽。
記憶衰退或認知疾病 鍛鍊能刺激大腦血流,特別是負責控制記憶的大腦海馬區。
推薦的鍛鍊:廣場舞、太極、網球、武術等。
睡眠紊亂 多項研究表明,與不經常鍛鍊的人相比,經常鍛鍊的人睡眠更沉更香。
推薦的鍛鍊:每天鍛鍊30分鐘,形式不限。瑜伽和太極最好。
哮喘 經常鍛鍊既能改善心血管健康,也可緩解哮喘症狀。戶外運動應避免黴菌和花粉環境,寒冷天最好不要戶外運動。
推薦的鍛鍊:有氧運動、力量訓練或戶外運動。
腰、臀、膝和頸部疼痛 長時間伏案工作或久坐看電視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導致身體多部位肌肉酸痛。
推薦的鍛鍊:針對相關部位肌肉的力量訓練和拉伸練習。
骨關節炎 積極鍛鍊有助減輕體重,緩解關節壓力。尤其力量訓練,可增強肌肉力量,進而減輕關節痛。
推薦的鍛鍊:散步、騎車、靠墻靜蹲、游泳及其他水中有氧運動。
多動症 鍛鍊有助提高多巴胺水準,還能刺激控制決策和衝動的大腦區域,有助於緩解多動症。
推薦的鍛鍊:成年患者參加任何運動都有益,兒童患者可參加重在培養團隊精神和提高自尊、自信的有氧運動。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每天最低運動量多少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