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何以洛陽

當“國潮熱”遇上“特種兵式旅遊”,古都洛陽忙碌著迎來送往“各朝佳人”和“各路神仙”,上演著一幕幕“人間驚鴻宴”。

華燈初上,衣香鬢影的漢服席捲街頭巷陌,讓人不辨古今,不知是隋唐盛世還是青春洛陽。“來一次洛陽、穿一次漢服”,成為無數人的浪漫之約。

洛陽“火”了。過去的幾個月,這座“十三朝古都”在全國刷足了“存在感”。人潮涌、消費旺,成為各大熱搜榜“常客”,洛陽也當之無愧成為“頂流”,並成為全國城市爭相學習的“模範生”。

為什麼文旅之盛,盛在洛陽?

洛陽一躍成為“頂流”的背後,是數千年豐厚文化積澱的支撐,是整座城市拼盡全力激發傳統文化“生命力”、創造“新文旅”的傳奇。

西漢彩繪陶女立俑、北魏彩繪雙髻牽手女俑,洛陽古墓博物館的《北宋婦人啟門圖》《歌樂仕女圖》……洛陽博物館這些珍貴文物,是如今流行漢服的原型。

始於漢服,忠於文化,正所謂“華夏有衣,襟帶天地”,千年的文化在華裳上鐫刻,寫下了名為歷史的詩篇。而承載此刻喧鬧的洛陽城,更是讀懂歷史不可或缺的注腳。

洛陽,一座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絲綢之路、萬里茶道和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分佈,描繪出中原大地上早期王朝的起源歷程,展示著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

中國古都學會會長蕭正洪認為,以“五大都城遺址”為代表的大遺址,共同構成了洛陽獨特的歷史景觀。如今的洛陽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正在於其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具有時代性的內在精神氣質。

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創新的寶藏。激活洛陽文化這座“富礦”,洛陽找到了破題“關鍵”——

聚焦“文旅文創成支柱”,推行“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新文旅發展理念,以“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線上做流量、線下做變現”為發展模式,從産品供給、傳播載體上進行全面轉型,帶動古都面貌、文旅業態、消費群體等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洛陽強勢“出圈”。

創意就是收益。今年牡丹文化節,以洛陽古墓博物館為主場的“古墓探秘”劇本殺,玩家可以打著手電筒探墓,與“墓主人”對話,驚險又刺激。這樣的創意活動,即便開出1688元“天花板”票價,卻依然“一票難求”。

在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旅遊研究基地副主任肖建勇看來,洛陽“新文旅”破圈,首先在於確立了先進理念,即“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路子對了,方法對了,成效不言而喻。其次是有核心産品支撐。以“東方博物館之都”為統領,先後建成了二里頭夏都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漢魏故城遺址博物館等一大批標誌性文化項目,以沉浸式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先後打造了應天門、九洲池、天堂、明堂等文旅新地標,重現千年古都的恢弘氣象。另外,還有《登場了!洛陽》《風起洛陽》等影視IP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洛陽實現了全鏈條業態發展,以‘劇本娛樂’為代表的沉浸式文旅産業快速發展,培育了卡卡、FB等一批國內頭部企業,漢服經濟逐漸壯大。”肖建勇説。

的確,洛陽“新文旅”不斷帶給人驚喜。如今,應天門、天堂、明堂、九洲池等再現千年前盛唐氣象,成為遊客青睞的“網紅打卡地”和文化新地標;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成為“最早的中國”的重要展示平臺,遊客接待量超過400萬人次;隋唐洛陽城中軸線貫通工程正謀劃實施,推進22平方公里的隋唐裏坊區整體提升,打造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和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總要來一次洛陽,穿一次漢服

如今,漢服成為洛陽旅遊的重要標簽。這是千年古都年輕化的表達。

山東淄博燒烤、洛陽全城漢服,可謂是今年上半年火爆全網的熱詞。

在洛陽,“大唐公主”乘電梯、“90後”女生穿漢服開公交;坐地鐵,穿漢服免費;去王城公園賞花,穿漢服免費……有網友笑言:“漢服在洛陽都成常服了,整個公交車就我一個現代人!”

今年4月,洛陽博物館攜手陜西和河南9家博物館聯袂推出的“曌——武則天和她的時代”特展,特別公告對著漢服來特展打卡的遊客可享受半價優惠。

“漢服友好”的背後,是洛陽對待青年的誠意滿滿。近年來,洛陽積極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與青年的契合度,讓年輕人在洛陽有了更多美好的體驗。“穿漢服免票”等政策的出臺、官方及自媒體平臺策展的順利開展,都為洛陽成為“漢服友好型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華裳加身不僅讓洛陽走紅出圈,更加激起了人們對“詩和遠方”的嚮往,讓每一個遊客乘興而至、盡興而歸。

數據顯示,洛陽連續6個月霸榜抖音最受歡迎的漢服打卡地,洛邑古城周邊的漢服店日均接待遊客達5.6萬人次。

“漢服是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起遊客與當地文化內涵的重要情感媒介。”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安鋒説。

為了營造出這種文化氛圍感,洛陽探尋獨屬於當地的文化根源,增加漢服應用場景,不斷打造核心吸引力,逐漸摸索出“漢服+文旅景區”的新模式。

目前,洛陽老城區漢服經營商戶600余家,主要分佈在洛邑古城、麗景門、應天門、民主街、文化街等地,初步形成了漢服經濟“集聚區”、漢服文化輸出地和網紅打卡首選地。日前,洛陽老城區被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授予“中國漢服文化之都”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洛陽實力“寵粉”。為了打造更好的顧客體驗,洛陽老城區還開展“規範明碼標價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規範漢服經營行業活動,綜合運用提醒、告誡、行政處罰等手段,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營商環境。

相容並包的城市文化也是漢服體驗火爆的原因之一。在洛陽,任何人都可以實現“漢服自由”。“穿漢服免門票”、社區漢服粧造體驗館為老年人圓“漢服夢”等暖心活動無不鼓勵著人們去體驗這襲厚重與浪漫碰撞的華裳。

漢服文化的火爆出圈,也催生了攝影、粧造、跟拍等相關行業的迅猛發展,漢服産業已初步形成了研發生産、租賃銷售、配套粧造、跟拍攝影等較為完整的産業鏈。

在“牡丹”“漢服”“劇本殺”“博物館”等IP帶動下,洛陽緊抓“流量密碼”,持續豐富業態,涌現了一批集空間遊玩、沉浸互動、歌舞演藝、文化社交等於一體的消費場景,將“流量”變“留量”,讓城市出圈更出彩。

在“古墓”中與“墓主人”玩投壺、聊人生,到隋唐大運河上參與漕幫、鹽商“明爭暗鬥”,進入平行世界探尋文物身世之謎……日前,全國首個歷史人文類博物館夜宿項目——“博物館奇妙夜”在洛陽試水,用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戲劇+研學+劇本推理”體驗,為遊客打開了十三朝古都的城市文化魔盒。

提起洛陽,繞不開牡丹;牡丹引流,以文化人

牡丹被繪在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裏,盛放在40屆牡丹文化節中,出現在洛陽街頭的紅綠燈上,永生在牡丹博物館的數字展館間。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雍容華貴,被譽為“花中之王”。從1983年舉辦首屆牡丹花會至今,洛陽牡丹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40屆,演繹出“城是一朵花,花是一座城”的“花城”佳話。

近年來,洛陽以“兩節一會一論壇”(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産業博覽會、世界古都論壇)為平臺,加快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其中,洛陽牡丹文化節及其系列活動每年吸引國內外遊客約2000萬人次。

抓住年輕人,就抓住了城市活力源泉,抓住了傳播行銷的生力軍。“歷經40年發展,時至今日,牡丹文化節已然跳出單純的‘賞花經濟’,以新文旅、新業態、新場景、新玩法,讓‘國花牡丹’‘盛世隋唐’交相輝映,呈現給青年人一場青春的盛會。”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李振刊説。

在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帶上“通關文牒”,換上一身漢服,或同“狄仁傑”共赴唐宮樂宴,或與“上官婉兒”放燈遊園,讓小年輕們感嘆“這創意yyds”……

“看景”變“入景”,“旁觀”到“體驗”。洛陽聚焦打造中國劇本娛樂之都,推出全城實景劇本娛樂活動,串聯起40多個沉浸式劇本,開創了把一座城市作為劇本載體的先河。建成全國第一個劇本娛樂産業園,洛陽本土企業佔到了全國劇本娛樂線下展會和培訓市場的70%以上份額。

“洛陽市堅持創意引領,突出青年視角,運用青年話語體系和輕鬆、明快、易傳播的短視頻,開展全方位産品推廣和品牌行銷,取得了良好效果,實現城市品牌推廣和文旅産品促銷‘既叫好又叫座’。”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東升説。

在正大文化交流中心,青春版《牡丹亭》、斟鄩合唱團音樂會等精彩展演深受年輕觀眾青睞,“神都國色展演季”用一場場精彩演出,在洛陽碰撞出“戲劇+文化+消費”的更多可能。

一朵牡丹,傳承著厚重的歷史,承載著年輕的夢想,也必將引領這座古老而嶄新的城市走向新的輝煌。

洛陽,正用它的獨特方式講述“古老的文明、嶄新的故事”,帶給河南乃至全國文旅城市諸多啟示。

古有“洛陽紙貴”,今有洛陽“出圈”,未來洛陽可期。

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何以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