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來自秦創原一線的調研報告:引領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源

編者按

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指出,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必須在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2021年3月,承載著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總源頭重大使命的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在西鹹新區全面啟動。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秦創原已經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轉向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的階段,從政府主推轉向市場主導的階段,從國企帶動轉向各類經營主體廣泛參與的階段,從總窗口示範引領轉向各地協同聯動的階段。

船到中流浪更急。承擔著成為服務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點和引領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力源的重大使命,秦創原該如何發力?6月19日,陜西日報社“創新驅動發展看秦創原”全媒體調研採訪行動走進西鹹新區,感受創新發展的強勁脈搏。

6月19日,採訪團走進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該中心設置8大類10個服務窗口,為各類創新創業主體提供全流程服務。 三秦都市報記者 代澤均攝

獲得中科創星500萬元融資後,楊濤想的是:錢要怎樣才能用在刀刃上?

創業以來,西安數合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合科技)董事長楊濤保持著“充電5小時,待機一整天”的生活節奏。公司也如竹筍拔節,發展勢頭喜人。

這家為火箭做“體檢”的初創企業,是典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專業領域新、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

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收514萬元,今年預期營收2000萬元。楊濤説:“産品市場前景廣闊,2025年預計公司營收能達到5500萬元。”

以“三項改革”為科技體制改革點火器,陜西著力破解端著“金飯碗”討飯的困局,破解成果轉化“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難題,推動科教資源優勢不斷轉化為産業優勢、發展勝勢。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帶動下,2022年,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近1.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增速均超過42%;科創板上市(過會)企業達13家,居西部前列;技術合同成交額3053.5億元,同比增長30.3%。

解開“細繩子”

“您當前看到的是數合科技研發的數字斷層掃描成像設備和國內首套具備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多模態AI檢測平臺。”6月18日,在第四屆西部數字經濟博覽會現場,楊濤正在推介公司産品。

傳統的射線探傷像醫生看X光片,由檢測人員肉眼對比排查,搜尋部件內部的氣孔、裂紋等損傷,品質和效率都難以保障。2015年,當時32歲的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楊濤在航太某院的無損檢測中心看到了這一場景,心想“或許數字化改造能帶來新變化”。

在分析了28萬張工業檢測缺陷圖像後,數合科技研發出百餘種智慧檢測演算法與評定模型,超標缺陷檢出率接近100%,缺陷評定速度也較人工提高40倍。

當市場訂單不斷湧來,楊濤卻陷入兩難:不轉,不甘心就此放棄;轉,勢必會對本職工作造成影響,以及面臨很多未知風險。

6月20日,採訪團來到陜西華興電能有限公司。該公司産品可應用於風力電站、光伏電站。 西部法制報記者 董永軍攝

2021年,按照陜西的統一部署,西北工業大學承擔了三項國家全面創新改革任務。改革劍指問題癥結: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是基礎,解除了科研人員後顧之憂;轉移人才評價職稱評定是激勵,激發了科研人員內生動力;橫向節余經費出資成果轉化是催化,為科研人員參與市場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援。

從此,楊濤們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我先到學校人事處、科研院、資産經營公司進行備案。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厘清職務科技成果産生的智慧財産權歸屬問題,並進行技術作價評估。這樣既保障了老師的權益,也為後期公司長遠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楊濤説。

束縛解除後,高校的創新潛力加速釋放。

試點開展以來,西北工業大學實現成果轉化收益近20億元,為地方貢獻稅收3.21億元。

微光成炬,更廣泛的嘗試隨之展開。

一年多來,全省75家“三項改革”試點高校院所中,3.8萬餘項科技成果實現單列管理,232個項目成立公司;184名科研人員或科研管理人員憑藉科技成果轉化貢獻晉陞職稱。

但是,束縛在成果轉化上的不少“細繩子”還沒有解開。

“我們剛申報了省重點研發計劃中的‘科學家+工程師’項目,打算和西安理工大學的團隊建立産學研合作,但是成果産生之後,還要面對市場的考驗、資金壓力,以及諸多不確定性。”楊濤説。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2月,《陜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試行)》印發,進一步推動實現“轉得更好、轉得更快、轉得更多、轉得更安全”。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直接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敗與效率。”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處處長馬雲介紹,十條措施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交易定價難等問題,提出“先使用後付費”“權益讓渡”“先投後股”等創新舉措。

“‘零門檻費+階段性支付’或‘延期支付’給企業吃下‘定心丸’,在市場上驗證專利價值,改變過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成果許可模式,讓雙方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良性關係。”馬雲説,不斷完善相關政策,目的在於構建可細化、可操作、有落實的盡職免責機制,進一步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免除高校院所負責人的後顧之憂。

“吃螃蟹”的人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數合科技核心技術能力的提升與産品研發,進一步拓展技術深度,提高競爭力。長期來看,公司將不斷開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複合材料、3D列印等新的應用場景。”數合科技總經理邵寒冰説。更重要的是,公司獲得了專業投資機構的認可。

科技經紀人楊英博在與中科創星執行董事李維剛的深度交流中,敏銳地發現雙方在發展理念上的相似點,最終促成這場“雙向奔赴”。

2022年9月,數合科技引入新的“合夥人”——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創原公司),用1%的股權換取秦創原公司提供的科創服務。數合科技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用服務換股權,靠譜嗎?作出這個決定,楊濤曾猶豫過。

初次見面,楊英博一行7人到府拜訪。“我們當時的辦公空間比較小,大家都擠著坐。整個‘合夥人’團隊素質很高、非常專業。”6月20日,楊濤回憶道,這種真誠打動了他。

秦創原總窗口一角(資料照片)。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中,秦創原公司被賦予搭建秦創原創新生態體系市場化運營總平臺的使命。秦創原公司以秦創原“e站”為載體,通過探索實施“e起創”計劃、“合夥人”計劃等,不斷拓展科創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為科創企業、科創産業的培育成長打造“熱帶雨林”體系。

楊英博認為,科技經紀人的作用是科技與産業的擺渡人、創新與創業的合夥人,整合各類資源,並以市場化的方式匹配給企業,節約企業收集資訊的成本。

正式建立合作關係後,雙方建立了定期會商機制,列出需求清單,逐一解決。今年3月,數合科技搬進新辦公樓,500平方米的場地,三年免租;申請到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兩鏈融合專項、西安市科技計劃與人才項目等支援補貼近200萬元……

秦創原公司提供的戰略、運營、管理以及後續發展方面的經驗對科研團隊出身的科創企業幫助很大。通過服務換股權也從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初創企業獲得科創服務的成本。楊濤慶倖自己“做對了”。

“通過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他們快速成長,這充分體現了秦創原與科創企業責任共擔、收益共用的發展思路。”秦創原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欒蘭説。

目前,秦創原“e站”整合各類服務機構343家、投資機構150家、金融機構26家,吸引入“原”雙創主體3798家。

創業路上,新的問題不斷,但是有“合夥人”肩並肩一起走,楊濤很安心。

科創企業充分地享受到秦創原的資源紅利,更多的夢想在此生根發芽。兩年來,秦創原總窗口西鹹新區引進科技型企業1570家,形成科技成果轉化企業425家。

在“熱帶雨林”中拔節

秦創原的品牌效應帶來“天然流量”。

今年初,秦創原國企創新融合專區上線,打通了省屬國企、産業龍頭創新需求與中小微科創企業創新能力之間的供需對接通道,發佈六批次88項創新技術需求、兩批次22項“揭榜挂帥”項目。

楊濤介紹,數合科技承接了多個領域産業龍頭的創新需求,開展了自身檢測技術對多種複合材料的智慧化檢測試驗。眼下,多項需求已完成初步驗證,達成合作意向,公司業務範圍得到進一步拓展。

在秦創原,各類創新要素匯聚、融合,楊濤感到創業也可以是幸福的。在他看來,秦創原有如“熱帶雨林”般的生態,為科創企業營造茁壯成長的適宜環境。他相信,數合科技將在這片創新土壤上茁壯成長。

“在本次融資過程中,秦創原公司從機構對接、對外宣傳推薦,到法律事務講解、最終流程的推進,都給予了我們非常好的支撐,全程陪伴著我們。”邵寒冰介紹,融資之外,當初承諾的“工、商、財、稅、法”全方位服務,也一一兌現。

標準化體系才更具普適性。2022年11月25日,《秦創原總窗口科創服務體系建設標準》發佈。這是全省首個科創服務標準,通過規範服務場地建設、規章制度、設施設備、資訊展示、團隊配置等,為企業匯集“政産學研金服用”各類創新資源和要素,為秦創原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全鏈條的一站式“管家”服務。

不斷優化的科技創新生態,為各類科創主體營造陽光充足、水分豐沛、土壤肥沃的“熱帶雨林”。

小路演發揮大平臺作用。秦創原路演中心建成運營,通過“以演代評”方式對優質項目給予支援。自去年7月以來,西鹹新區舉辦“三項改革”成果系列路演26場,引領帶動全省各類路演242場,推介發佈項目3015個,實現融資超18億元。

秦創原人行“四貸”服務站已建成投運,秦創原資本大市場和秦創原金融中心正式啟用,總窗口基金規模已達20支110億元,發行的科技金融産品已達89款、累計投放貸款超8億元。

“良好的創新生態既能集聚更多的創新資源,又能提升創新活動效率。我們要依託秦創原構建機制最優、要素最全、動能最強的科技創新生態,促進‘四鏈’深度融合,形成共生競合、動態演化的‘熱帶雨林’,不斷探索拓展具有陜西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作出更大的科技貢獻。”省科技廳廳長姜建春説。(記者 侯燕妮)

來源:群眾新聞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來自秦創原一線的調研報告:引領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源)